全文共計1500字,閱讀時間5分鐘,建議收藏後閱讀。由「武術教練錢強」原創並發布,轉載請標明出處。
軍訓是我國學生接受國防教育的方式之一,既可以增強學生體質,又可以培養我軍預備役人員,是國家重要的增加國防力量的有效手段。
軍訓通過嚴格軍事化管理和訓練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政治覺悟,培養刻苦耐勞的精神和集體主義思想,但是你絕對想不到,早在奴隸社會,軍訓就已經出現了,今天我們來聊聊古代軍訓那些事。
軍訓在夏商周時期就已經成型了,在商代,諸侯喜歡動不動就鬧那麼一下子,為了避免被強大的國家踐踏,他們開始逐漸重視起軍事訓練這一項,不過那時的軍訓沒有像現在這樣人人可以參加,當時除了正規的軍隊以外,只有王公貴族才有資格參加軍訓。
西周時期,相信「六藝」大家都聽說過,「禮、樂、射、御、書、數」,在這六項中,射和御就算是當時的軍訓項目,這時他們的教官基本都是由正規的部隊將領來擔任。
春秋戰國時期,不僅僅在學校讀書可以參加軍訓,一些活動也被視為軍訓的一部分,比如說打獵,又或者是排練武舞,這樣的活動也可以被視為軍訓。我們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也曾經擔任過軍訓教官。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軍訓慢慢被忽視了,原因也很簡單,秦始皇不樂意諸侯進行軍事訓練,怕萬一有人發展壯大了再打我咋辦,於是軍訓就被下令禁止了,還收繳了國內所有的武器,包括菜刀,據傳說,當時的菜刀都要好幾家合用一把。
到了漢朝,儒家思想對應當下形式做了改造,「六藝」變成了「六經」,儒家學說中的軍訓被正式取消,變成了禮儀當中的一部分,但是軍訓雖然被朝廷取消,但在民間還是有組織在偷偷的軍訓。東漢時期有一個教育家叫劉昆,他就公開教書收徒,私下裡偷偷的軍訓。
隋朝時期,科舉制度出現,學生們就更沒有時間軍訓了,每天就是埋在書堆裡看書記字,就想著怎麼才能考取功名當個官耍耍。
在唐朝時期,軍訓被漸漸禁止,唐朝盛世嘛,當官錢多,學生擠破頭都想當個一官半職的,時間就全都留給讀書了,再加上唐朝為了遏制地方勢力,也就沒有人軍訓了。
唐朝最終的結局大家都知道,由於皇帝沒有實質上的兵權、政權,導致各方脫離唐朝,紛紛成立各自的政權。
宋朝一看唐朝死的這麼慘,自然也就記住了教訓,我們也知道在宋朝重文輕武的情況非常嚴重,都點檢這麼一個極為重要的禁軍只為都被摘除了,著名的將軍嶽飛被自己人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這些都體現了宋朝文官地位極大的超越了武官。
明代明太祖朱元璋開始恢復了「六藝」,科舉考試中也多了射、騎兩項,推動了軍訓的發展,但是在宋朝理學的影響下,軍訓還是沒能翻身。
清朝在建國初期,特別重視軍訓這件事,規定科舉考試之前,必須考騎射,不合格的人不允許參加科舉。這麼一來,不僅僅學校開始重視起軍訓,民間也逐漸恢復軍訓,但是也僅僅是這樣了。
縱觀中國古代各朝各代對軍訓的影響,有沒有發現自奴隸社會以來,一直到封建王朝結束,軍訓都是老樣子,射、騎就沒有變過,幾乎沒有發展。
民國到新中國這段時期,由於日本侵略者的存在,中國對於軍訓是極為重視的,軍訓還是學校男性的必修課,每年暑假還會進行為期半個多月的軍訓,軍訓教官由軍校畢業生擔任。和現在的軍訓不一樣的是,那時的軍訓是硬科目,不及格的學生要留級到下一屆重新考試,如果還考不過,那對不起,不能畢業;如果是高中生軍訓不及格的話,那就連高考的資格都沒有。
新中國成立後,文革時期學校癱瘓,軍訓停止了一段時間,文革結束後,國家回復軍訓,各大學校紛紛重新開展軍訓內容,最後演變成了現在這種新生入學軍事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