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加的第一個交點
當時的一加3T在我看來就是行業裡的一股清流,在2016年,一加的主要競爭對手不過是ov小米魅族,在友商的襯託下,一加3t的每個功能&參數都顯得十分吸引人:H2os、高通驍龍820、指紋+home結合、AMOLED屏、第四代康寧大猩玻璃、DASH閃充、Type-C接口、4K視頻錄製、全金屬機身、可玩性強。在高考前一個月,我腦子裡心心念念的 就是這款手機,終於,在高考後圓夢。
一加3t陪我度過了高考後的暑假,我帶著它與好友遊歷山水,訪名勝古蹟,在王者峽谷廝殺,我的每項需求都在這臺手機上得到了滿足,朋友的其他品牌的手機在一些場景下的痛點在我的手機上都不存在,在這種背景下,我對一加的好感爆棚,開始搜尋一加的一切相關信息,也是在這段時間,學會了更複雜的搞機技術。
之後的一加五,一加六基本上都是信仰加持想都沒想就直接衝了,硬體方面不用說,絕對的同一時期最水桶的機器,軟體方面也沒太大問題,畢竟這個圈子相對於米ov果星來說還是相對比較小的,大神也比較多,第三方適配,各種模塊也不少,需要什麼功能就自己動手,也沒想著說要向官方反映,至少我個人是這樣,相比於減法,我更喜歡做加法,畢竟這也是一種樂趣。所以當時的大環境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和氣的。
我眼裡的一加巔峰
時光荏苒,我已經大二了,當時手持騷紅一加六,小心翼翼的帶殼使用了幾個月就開始裸奔了,正如劉老闆所說,手感真TM爽,機身輕薄無比,玻璃後蓋溫潤剔透,像一個藝術品。可是好景不長,這個「藝術品」由於我在浴室裡手滑,砰的一聲,摔在地上了,聲也是真TM響,後蓋裂開了。於是內(xin)心(zhong)悲(qie)傷(xi)久久不能平復,看來又不得不換手機了,唉~(耶!)
這個時候,一加恰好發布了一加7系列,特別是7pro,我似乎找到了與 一加初遇的那種感覺,驚豔都不能準確的表達我當時的心情,只能喊一聲,wow awesome!只用了萬分之一秒,我心裡就確定了,就是它了。
參數我就不羅列了,單說2k和高刷,在當時的市場不說絕無僅有也能說是鳳毛麟角了,正面全是屏幕從期望變成現實,第一次看見這塊屏幕的震撼仿佛還歷歷在目,這塊屏幕又應了那句老話:手感真TM爽!
於是我就一直用到現在,期間也有幾次換手機的契機,但每次有這個想法之前,我都會下意識的與手裡的一加7pro比較,結果總是七婆完勝(相對我的需求來說),換手機也覺得沒什麼必要了。
故事的繼續
在幾天前,偶然看到一加17號是加油日,正好在我的城市也有體驗店,當即決定去轉一轉。
雖然每人只能兌換一個禮品,但是在強迫症的驅使下,我們找到了剩下的所有小人。每人都衝了個福袋,白嫖了貼膜。店長人也很好,言無不盡,知無不答,說話也很誠懇。
拋去其他的東西不談,單說一加的售後和服務態度,就讓人感覺很舒服。不是說一些小恩小惠就把我們收買了,說的現實一點,就是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我也不是多清高的人,這些小恩小惠有時候就是品牌形象的基石,再加以良好的服務態度,再不濟也不會產生厭惡的情緒。但是這種態度卻又沒能帶到用戶對於系統的反饋上,著實讓人有些不解和遺憾,這個也放在後文詳說。
一加在國內外的環境截然不同,用戶態度也不盡相同。
2014年1月13日,一加CEO劉作虎在北京798藝術區尤倫斯藝術中心,發布了第一代一加手機,並傳達了「不將就」的產品理念。與小米這種軟體先鋪路的模式不同,從一開始一加手機的核心理念就是做極致硬體,軟體則交給CM(CyanogenMod,當時全球最大的Android第三方ROM團隊)來進行維護和優化。
一加成立之初就將眼光鎖定在全球市場。從第一代一加手機開始,一加新品就施行全球同步發售的策略,至今已經佔領了大部分歐美國家及印度的高端市場,而在國外實行的「邀請制」的購買制度,更是在一加成立初期聚集了一大批粉絲,為之後的擴大市場提供了鋪墊。
得益於國外安卓市場谷歌的一家獨大,國外的軟體生態也是相對於國內好太多了,對比其他的第三方安卓系統,氧OS有自己的特色定製功能,又很好的保留了原生安卓的特性,無愧於輕快之稱號,加之GMS的加持,使得大部分日常使用的軟體都能在無後臺的情況下進行消息推送,某種程度上減少了電量的消耗。
而反觀國內,由於不可描述的原因,谷歌退出了中國市場,國內的手機作業系統由小米作為領頭人,開始了一條與國外截然不同的路——廠商深度定製化系統。一方面,由於沒有了谷歌的統一推送機制,各個手機廠商以自家的深度定製的作業系統為基礎,開發了自家的服務框架,經過幾年的手機市場的廝殺,現在的市場雖然趨於穩定,但也仍然處於一種割裂的狀態,使手機的推送服務更加難以統一(不過現在貌似已經有手機廠商在做統一推送聯盟了),所以應用為了能保證自己的消息能被看到,就想著法子賴在後臺,連環喚醒這種騷操作也是層出不窮,這也就導致了安卓手機異常耗電的現狀。
另一方面,各個擁有深度定製系統的廠商為了留住用戶,往往會花費大量的精力來做一些原生安卓所不具備的特色功能,代表廠商有小米、魅族、錘子等等,這些諸如雲服務、大爆炸、萬象息屏、小窗、遊戲模式等功能,往往有「用戶用了就回不去」的效果,可以很好的增加用戶粘性。
基於以上這兩點,我們再看一加在國內的氫os,著實顯得有些寒酸,一加自詡的簡潔輕快到了國內就成了簡陋不堪。這種情況在一加七系列發布前,並不明顯,但隨著一加七系列的發布,一加用戶數量暴漲,而很多被一加硬體吸引來的用戶發現其系統遠遠不符合預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前MIUI、flyme、Smartisan用戶,這種系統體驗的落差讓一部分用戶無法接受,於是開始提意見,希望加入新的功能,但由於很多要求的功能遲遲沒能實現或實現的太慢或實現的成果不理想,導致一加的氫os的口碑十分之差,而今年8月10日「氫聽會」則成了口碑爆炸的導火索。
綜上,可以看出,由於國內外迥異的環境,一加在系統方面的口碑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無可辯駁,這其中一加自己的問題很大,但作為一個加油,還是覺得一加因為系統導致品牌口碑變差還是挺可惜的。
一加的優勢
但是一加真的有那麼不堪嗎?作為一個能在全球高端市場分一杯羹的品牌,自然有其徵服用戶的地方。(下面的優勢以7pro為參照)
首先是硬體方面。
1.可以說是一加7pro帶起了手機行業高刷的風潮。2k+90Hz的三星Amoled屏,沒有挖孔,正面幾乎全是屏幕。
2. 線性馬達帶來的手感絕對是用了就回不去的那種,個人最喜歡打字的時候有30%左右強度的震動,無延遲的清脆反饋,就是爽!有點詞窮了。。。
3. 全頻段網絡支持
軟體方面雖然被噴的挺慘,但細細看來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簡潔
雖然很多人會說這是簡陋,但我更願意稱之為簡潔。沒有系統廣告,動畫簡單舒服,我覺得這就是簡潔。
一些小功能
雖然氫os是類原生,但是為了適應國內的環境,還是有許多實用易用的小功能(其他系統可能也有,甚至更好,但這裡只談一加):驗證碼自動填寫,乾淨實用的負一屏,多任務切換方案。
在目前來說,一加最受好評的莫過於售後了,體驗過售後的小夥伴們基本沒有說不好的,服務態度一流。
一加存在的問題
一加現在的狀況就像一個快速發育的青少年,但一隻腿長得太快,一直腿長得太慢,還繼續固執的不停他人意見地自己走。長腿是硬體,短腿自然就是軟體。辯證法告訴我們,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一加想在國內擴大市場就得迎合市場,所謂的孤傲清高自我陶醉的結果就是自取滅亡。
雖然這次大量差評的出現的卻有跟風的成分存在,但是不難預見,若不加改變,未來的一加手機銷量一定會大不如現在,因為「一加=簡陋」這樣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在下次換機時,一加的優先級就會在很多人心裡降低,這是一種難以量化的東西,現在可能感覺不到,但在過一段時間,這將會體現在一加的銷售數據上。
可能的解決辦法
我不是什麼專業人士,水平有限,也無法提出專業性的意見,只能站在用戶的角度給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傾聽用戶的意見
這一點一加已經在努力了,全國一加體驗店每個月都有工程師輪流來和用戶進行討論,在以往的討論會來看,一些用戶呼籲的功能已經得到了實現,今天還看到一加加上了小窗模式,這是一個不錯的開端,希望一加能繼續堅持下去,求真務實,不要把討論會囿於形式。
2. 放慢腳步,打磨產品
其實看見一加出了中端手機Nord我的內心是拒絕的,誠然一加想擴大市場的想法固然美好,可是當今中端機市場也是在神仙打架,一加若只有硬體一張牌,很難在市場裡分一杯羹。這個時候不如放慢腳步,集中資源打磨系統,高端的硬體配上易用的系統才能俘獲用戶的心,從長遠來看,做有助於品牌口碑的事比單純的賣產品更難,也更有意義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選擇題,是消耗品牌公信度賺個快錢還是為了品牌公信度沉下心來打磨產品,全看一加的選擇。
成功的例子擺在前面,小米十年磨一劍,miui的每個功能都長在用戶痛點上;蘋果更不用說,光一個系統能值大幾千,當年堅持下來的系統封閉,現在創造的利潤無法想像。雖有些倖存者偏差的嫌疑,但確實是活生生的例子。
打磨產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有一點小成就就沾沾自喜,大說特說。營銷固然重要,但過度營銷也只會喪失品牌信心。對,我說的就是這次「氫聽會」,幾個功能提前一個月預熱,微博上提前發布的功能的確有些讓人眼前一亮,會讓人對OOS11產生過高的期待,結果發布會就這幾個功能,而且只有一加8系列,說實話,這讓老用戶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試想換一種方式:在一次小版本更新中「無意間」更新這幾個新功能,或者吧憋個大招,待所有功能優化完畢,再研發幾個用戶呼聲比較高的功能,兩三年內的機型都適配,且當天就能更新,那用戶的評價是不是會比現在好很多?
所以一加要對用戶拿出誠意,而不是糊弄用戶,量變引起質變,糊弄的多了,一加也就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