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公眾號都叫'澳大利亞'▲
▲權威資訊門戶 關注即送福利▲
▲客觀 實時 獨到 嚴謹 深刻▲
▲由 Australia Inc. 倡辦▲
—文章不代表本公眾平臺觀點—
今天一大早,
澳洲本土No.1奢侈品牌
Oroton對外宣布:
已經進入破產保護程序!
多家澳媒瞬間「懵了」!紛紛刊文報導了這一重磅性消息:
(Herald Sun:奢侈想報零售商Oroton進入託管程序)
(SMH:Oroton集團進入託管程序,進入澳大利亞零售商的「大屠殺」裡)
(Financial Review:Oroton集團進入託管程序)
這間已經有近80年歷史,被稱為澳洲的「國寶級」品牌的奢侈品品牌,如今卻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實在是讓人唏噓。
Oroton成立於1938年,是澳洲本地箱包的標誌性品牌。
該品牌因在60、70年代的風靡而有著相對較好的口碑,其主要產品Oroton箱包以摩登、成熟的特點著眼於輕奢市場。
由於Oroton在澳洲的地位,它也曾受到過許多名人的青睞:
如英國的凱特王妃當年出訪澳洲時,就手拿Oroton的藍色手袋與民眾互動。
本周四一大早,Oroton管理層對外遺憾地宣布:在為期八個月的戰略分析之後,由於沒有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之後,他們將進入自願管理程序。
Oroton在全澳59間門店將繼續營業,但管理層也將開始尋求以出售或資產重組的方式尋求新的出路。
(圖片來源:SMH)
據統計,在2017年,Oroton共虧損1420萬澳元的利益;
與此同時,公司的股價也在急劇下滑:去年,該公司股價為每股2.44澳元;而在周一的時候,收盤時股價僅為0.43澳元。
上一個財年度,該公司的淨負債已經達到了驚人的545萬澳元,公司不得不聘請投行Moelis&Company對公司進行戰略性審查,尋找一條可行的「出路」。
(圖片來源:news.com.au)
遺憾的是,八個月之後,由於實在找不到一個更加有效的可行性方案,該品牌創始人Boyd Lane的孫子Ross Lane正式對外宣布,他們只能承認自願管理是唯一能保護他們品牌,以及更多的澳洲本土品牌不受波及的最好方法。
然而,Oroton的失敗,卻也有跡可循。
第一個導致Oroton慘敗的原因是由於他們與時尚品牌GAP的合作。
之前,為了「求變」,Oroton一次性向GAP投資了高達1100萬元的一次性成本,但隨著GAP敗走澳洲,這一投資也打了水漂;
其二,Oroton還輸在了商品策略上。
以箱包為主打的Oroton一直將自己定義為「輕奢」,設計上卻創意不足、老套有餘,只求穩不求變的商品風格,讓許多年輕消費者轉而購買其他品牌的箱包;
另外,在Coach,Michael Kors和Furla這類外國品牌將目光瞄準澳洲,並在社交媒體上造勢時,Oroton卻依舊固守成規、不聞不問,直接導致自己在澳洲的「國民度」遭遇滑鐵盧。
如今,甚至不少年輕的澳洲消費者,明確表示自己不會購買Oroton品牌的箱包。
其三,Oroton的慘敗,也與澳洲市場不可避免的動蕩有關:
受薪水增長緩慢及家庭負債偏高等因素影響,澳洲經濟從今年年初開始一直展露著疲態,這也就導致了許多零售品牌的慘敗:
除了GAP之外,Top Shop,Forever 21等時尚品牌也陸續宣布將關閉在澳業務,遺憾退出;
而許多澳洲本地中端品牌,如 Marcs, David Lawrence, Herringbone, Rhodes & Beckett, Payless Shoes和Pumpkin Patch這類小眾品牌也紛紛在過去的18個月宣布倒閉關店。
由此來看,澳洲本地品牌「全軍覆沒」,在所難免。
如今,Oroton的網站顯示暫時無法訪問,將在明天重新上線;
以其它時尚品牌(如Topshop)的前例來看,迎接消費者的,又將是一場折扣高達50%,甚至70%的「含淚大甩賣」。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