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0日, 習近平在韶山村同老黨員親切交談。
2013年11月3日, 習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同村民座談。
2018年4月25日下午,習近平在嶽陽城陵磯水文站考察。
三湘大地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掛於心。
2011年3月和2013年11月,習近平兩次考察湖南,對改革發展的殷殷厚望,對黨員幹部的諄諄教誨,讓三湘兒女倍感振奮;2018年4月,習近平來到嶽陽市,叮囑湖南做好長江保護和修復工作,守護好一江碧水。「精準扶貧」「一帶一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湖南闊步向前。
A 春天的溫暖
給湖南打氣加油,希望湖南乘勢而上
時間:2011年3月20日至23日 地點:湘潭、株洲、長沙
2011年3月20日至23日,也就是當年全國兩會剛結束,「十二五」規劃綱要剛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就來到湖南調研,給湖南打氣加油。他說,「十一五」時期,湖南經濟邁上了一個大臺階,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辦成了一批人民群眾普遍期盼的好事實事。希望湖南再接再厲,乘勢而上,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
考察企業科技攻關和湘江綜合治理
在湘潭電機公司、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習近平詳細詢問生產經營情況,對企業依靠高新技術改造提升裝備製造業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他來到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湖南青蘋果數據中心有限公司,對企業高度重視科技攻關、努力掌握產業發展急需的關鍵技術、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表示讚賞。他還視察了國防科技大學「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系統。習近平指出,要加快推進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和促進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在株洲湘江風光帶,習近平考察了湘江綜合治理工程。他來到長沙市橘子洲頭,走進生態文化公園和長株潭「兩型社會」展覽館,了解湖南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的新進展。他強調,要把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這條主線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使經濟增長真正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改善民生的基礎上。
關注「三農」問題
習近平在考察調研中很關注「三農」問題。在株洲雲龍示範區雲田社區花卉培育大棚,當了解到這裡的花卉銷路廣、能夠讓農戶獲得穩定收益時,習近平十分高興。他叮囑隨行的當地幹部要繼續深入貫徹黨的強農惠農政策,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確保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安全。他還強調,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要以深入貫徹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為契機,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抓好重大水利樞紐和水利工程建設,不斷提高抗禦自然災害和水資源調配能力。
在長沙走訪社區服務站
在長沙市嶽麓區鹹嘉新村社區,習近平考察了社區服務站,了解社區黨組織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創新載體、把活動與民生工程結合起來的情況。他來到79歲的老黨員王平山家中,同他親切地拉家常。他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是做好群眾工作。要進一步創新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和體制機制,把社會管理寓於為群眾服務之中,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不斷提高社會管理和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瞻仰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故居
考察調研期間,習近平專程來到韶山,向毛澤東同志銅像敬獻了花籃,瞻仰了毛澤東同志故居,參觀了中共韶山特別支部展室,與韶山村黨員群眾代表進行了座談。習近平還瞻仰了劉少奇同志、彭德懷同志故居。他深情地說,重溫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業績、崇高精神和道德風範,深受教育。革命傳統資源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每一個紅色旅遊景點都是一個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要把這些革命傳統資源作為開展愛國主義和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黨的歷史,深刻理解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必然性,進一步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B 深秋的問候
提出「一帶一部」的戰略定位和「精準扶貧」的論述
時間:2013年11月3日至5日 地點:湘西、長沙
2013年11月3日至5日,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來到湖南。他來到湘西、長沙等地,深入農村、企業、高校,考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就是在這次考察中,習近平對湖南提出了「一帶一部」的戰略定位;也是在這次考察中,他提出了「精準扶貧」的論述,給湖南的貧困地區發展帶來了提速的最強音。
在鳳凰縣察看果樹林
湘西經濟發展如何,扶貧開發進行得怎麼樣,老百姓生活還有哪些困難?習近平一直牽掛於心。3日上午,他從銅仁·鳳凰機場一下飛機,就乘車前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察看成片的柚子林和橘子林,了解村裡圍繞扶貧開發發展特色產業的情況。他一路走,一路同村幹部、農技人員和土家族村民親切交談,詳細詢問村裡種植的水果的品種品質、生長周期、適宜土壤、產量價格,品嘗了村裡的水果,親手幫村民摘下兩個柚子。看到一筐筐、一擔擔水果擺滿路邊,習近平祝村民們水果產業發展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好。習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點在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湘西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區域,黨委和政府要更加重視這項工作,發揮自身優勢,制定好目標,通過優化生產力布局、統籌城鄉發展、加強對口幫扶等措施加快發展。扶貧開發要同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結合起來,同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向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整體素質要效益。
視察矮寨特大懸索橋
3日下午,習近平來到位于吉首市的矮寨特大懸索橋視察。了解到湘西州近年來交通條件變化很大,特別是鄉村道路網已基本形成,習近平很高興。他指出,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很重要,這方面要加大力度,繼續支持。
十八洞村話脫貧
在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習近平到苗族貧困村民施齊文家中看望,坐下來同一家人算收支帳,詢問有什麼困難、有什麼打算,察看了他家的穀倉、床鋪、灶房、豬圈,勉勵一家人增強信心,在黨和政府關心下用勤勞和智慧創造美好生活。
隨後,習近平同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圍坐在一起,親切地拉家常、話發展。村民們談變化、講困難、道實情,習近平邊聽邊問。他表示,我這次到湘西來,主要是看望鄉親們,同大家一起商量脫貧致富奔小康之策,看到一些群眾生活還很艱苦,感到責任重大。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麼、養什麼、從哪裡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要切實辦好農村義務教育,讓農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識和技能。抓扶貧開發,既要整體聯動、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點、加強對特困村和特困戶的幫扶。脫貧致富貴在立志,只要有志氣、有信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貧困地區基層幹部長期風裡來雨裡去,對他們要給予更多關愛和支持。總書記的殷切關懷和熱情話語,如陣陣暖流湧進在場每個人心裡,使大家深受感動。
考察藍思科技和威勝集團
4日上午,習近平在長沙考察了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威勝集團有限公司。他仔細觀看產品展示,到車間了解生產和工藝流程,同職工和勞模代表交流,對兩家企業不斷開發產品、拓展市場所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勉勵他們更有抱負、更有作為。習近平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點在於優化產業結構、消化過剩產能,最終要落實到一家家企業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企業要抓住機遇,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
在中南大學了解高校科技創新
習近平還來到中南大學,視察國家重金屬汙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了解高校進行科技創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項目情況。這兩個機構在重金屬廢水處理、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和粉末冶金特種材料、高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研發應用上取得了突出成績,習近平詳細詢問有關情況,對他們刻苦攻關、勇於創新的精神給予肯定。他強調,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關鍵是要靠科技力量。要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薈萃、學科齊全、思想活躍、基礎雄厚的優勢,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面向民生建設大領域,加強科學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進的創新成果。聽說總書記來了,同學們紛紛趕來,向總書記問好。習近平微笑著走上前去,頻頻向同學們揮手致意。
C 牽掛母親河
一定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裡長江
時間:2018年4月25日 地點:嶽陽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為了開好這次座談會,4月24日至25日,習近平深入湖北宜昌市和荊州市、湖南岳陽市以及三峽壩區等地,考察化工企業搬遷、非法碼頭整治、江水汙染治理、河勢控制和護岸工程、航道治理、溼地修復、水文站水文監測工作等情況,實地了解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情況。
25日下午3時許,習近平乘坐的輪船抵達荊州石首港,習近平登岸乘車前往湖南省嶽陽市君山華龍碼頭,察看非法砂石碼頭取締及整治復綠、溼地修復情況。君山華龍碼頭地處長江幹流河灘,這個曾經汙水橫流的非法砂石碼頭,經過整治復綠、溼地修復,面貌煥然一新。習近平走進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監測站,察看實時監測系統。溼地裡蘆葦成蔭,江水中江豚騰躍,一片勃勃生機。他說,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也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當務之急是剎住無序開發,限制排汙總量,依法從嚴從快打擊非法排汙、非法採砂等破壞沿岸生態行為。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裡長江!
在嶽陽市,習近平還考察了城陵磯水文站,了解長江湖南段和洞庭湖流域水資源綜合監測管理、防災減災情況。
26日下午,習近平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他強調,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本版文圖均據新華社和《湖南日報》
(責編:羅帥、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