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以上標題的文章在網上引起熱議。短短一天時間,網友給出了5000多條留言,閱讀量達到111萬。
看看當事人都怎樣說:
1. 妻子說:
1) 娘家在自己生孩子時幫過自己,婆家沒幫過。這份情一定要還。
2) 替弟弟還的房貸,每一筆自己都記錄下來了,寫得很清楚。
3) 如果沒有了娘家人的親情,自己有何幸福可言?
4) 因為丈夫反對繼續欠債幫弟弟還房貸,自己考慮過和丈夫離婚。
2.丈夫說:
1) 妻弟欠的40萬我可以不要,但是,妻子、孩子我們這個小家我一定要。
2) 自己的母親都沒去管過,一直對嶽父母很好。
3) 妻弟對自己說過:欠姐姐的錢沒有40萬那麼多,只有十幾萬。
4)小兩口開小店,月入1萬,兩個孩子,小家幸福。但近兩年替妻弟還房貸,每月2萬,已經欠債40 萬。而且替還房貸的日子還會繼續下去。妻子只為娘家考慮,自己生活壓力大,生活沒有保障。
3.嶽父說:
女兒、女婿因為替兒子還債吵架,自己心裡很難過。房子可以賣掉。希望女兒幸福。
4.妻弟說:
欠姐姐的錢我會儘快還,房子可以賣掉。
看了處在糾紛漩渦中心的四人的心聲,我為這個女子的丈夫、父親和弟弟點讚。他們都願意這位女士幸福。
問題都出在這位陳女士身上:
1. 太強勢:
婚姻需要夫妻兩個人共同經營。陳女士太強勢。小夫妻替妻弟還房貸,欠了40萬外債,丈夫提出要妻弟自己還貸款。 陳女士斷然拒絕:「我肯定按我自己的意願走,你不要管我的事情。」
這不是自己的事情,是夫妻共同的事情,關乎小家的幸福,關乎孩子們的未來。
2. 自己的小家才是生活的中心:
陳女士,只顧父母和弟弟,不顧自己的小家,不顧自己丈夫孩子。她始終沒有離開原生態家庭,是對丈夫對孩子們極大的不負責任。
陳女士,不是好妻子,不是合格的媽媽。
3. 幫人要有度:
父母幫過自己,自己想通過幫弟弟回報娘家。知恩圖報,沒有錯。但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幫別人,拖累了自己小家,影響了孩子們以後的成長,是不明智之舉。
4. 親兄弟要明算帳:
古語說的對:「親兄弟明算帳」。如果陳女士和弟弟把每一筆欠款打欠條,說清楚:欠了多少,何時還。就不會有弟弟和丈夫之間:十幾萬和四十多萬的巨額差距。也不會引起丈夫如此不滿。
5. 報恩娘家,不要扯上婆家:
有困難,雙方父母幫忙是情分,不是本分。父母幫自己可以報恩,但報恩很多種,不止是欠巨款幫弟弟一種。
陳女士的報恩,有一種報復婆家的成分。其實大可不必。
6. 夫妻吵架,讓父母於心不安:
自己小家不安穩,讓父母擔心,不是報恩正確的打開方式,是最大的不孝。
綜上:
陳女士應該把丈夫孩子的小家放在首位。 安排好小家的生活,考慮好今後一家四口的日常生活和孩子們的教育支出。和和美美過日子,是對父母最好的報恩。
有能力的情況下,經濟上適當幫助父母、弟弟。父母年邁時,付出時間和體力上的照顧,也是很好的報恩方法。
我是@潤物無聲511。六零後。閱讀是一種享受,寫作是一種自省。 願分享我的感悟,聆聽你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