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老底子的杭州人,是不會把德壽宮錯認成韓國料理店的,他們習慣地將這地塊稱作「杭州工具廠」。
德壽宮遺址的位置,不在鄉野,不處偏僻,相反它一直待在杭州城南的車水馬龍處、人間煙火地。
在南宋臨安城的版圖上,德壽宮位於城中偏南靠東位置。它在鼎盛時期佔地面積約17萬平方米,大約相當於11個標準田徑場的大小。
在今天的杭州地圖上,德壽宮四至大約為:南抵望江路,西鄰中河,東銜吉祥巷,北及梅花碑。
德壽宮遺址鳥瞰。杭州市社會科學院供圖。
從2001年開始,杭州已經對德壽宮進行了4次考古發掘。站在胡雪巖故居門口的紅綠燈下——望江路和中河交叉口,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徵宇遠遠地指著杭州市方志館背後一片坑坑窪窪的空地,「德壽宮就在那裡,那裡的地下就藏著這座800多年前的南宋名宮。」
一句話,瞬間將我們拉回800多年前。
大家都知道,鳳凰山東麓有南宋皇城,時人叫作「大內」,或者叫「南內」。有了「南」,自然就有「北」。「北內」指的就是德壽宮。可想而知,雖然高宗退位了,但此處重要性堪比南宋皇城,地位甚高,在南宋形成了南內(皇城)和北內(德壽宮)並置的特殊格局。
而王徵宇帶著我們在遺址的外牆邊走邊說:「按照前幾次的發掘,德壽宮基本就藏在3米深的地下。不是因為地層沉降,而是後朝後代不斷新建房屋,把地基填高了。」
800年前皇家的一等風流之地,就此掩蓋在歷史的塵土之下。
其實,「德壽宮」只是一個統稱。在它的「履歷表」中曾經有過很多個不同的名字,無一例外都來自當時南宋的大人物——
秦檜、宋高宗、吳皇后、宋孝宗、謝皇后……他們先後都拿到過這裡的「房產證」。
秦檜畫像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誤請聯繫)
在宋高宗入住德壽宮前,這座房子的第一任主人,正是秦檜。
因為,德壽宮這塊「蔥鬱扶祥」之地,最初是秦檜向皇帝討來的丞相府邸。
紹興十五年(1145)四月,紹興和議成功之後,宋高宗同意了秦檜的請求,把臨安城望仙橋以東地區賞賜給他修築府邸,並親筆給秦相府題了匾額「一德格天閣」,以示皇恩浩蕩。
2006年發掘時,考古隊員在一個凹池裡,發現了砌成幾何圖案的青磚,這些磚塊正是秦府遺蹟。
秦檜的眼光自然是好的。嶽飛的孫子嶽珂在《桯史》寫,望氣者(風水先生)認為此地有「鬱蔥之符」——簡單說就是「有王氣」。
1155年,秦檜死後,他的兒子還想繼續住在相府之內,為朝野所不容,被趕回建康(今江蘇南京)老家。
宋高宗畫像
(圖片來源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官網)
過了7年,宋高宗趙構禪讓,傳位給養子宋孝宗。「退休」後住哪兒?宋高宗也看中了這塊地。他為這塊自己的養老之地起名「德壽宮」。今人看來,應是取了「鴻德齊天、福壽延綿」的美好寓意。養子孝宗為了表達孝順,還曾不惜重金一再擴建。
自稱「老且病,樂欲閒退」的趙構在德壽宮就此一住25年,每天嗨得不得了,聽小曲、賭馬、辦嘉年華……大臣都羨慕他:「境趣自超塵世外,何須方士覓蓬瀛。」
1187年,81歲的宋高宗病逝在德壽宮。「老爸」走了,「老媽」吳太后還在。於是,宋孝宗在德壽宮西側修葺了一座「慈福宮」,請吳太后住了進去。
宋孝宗畫像
(圖片來源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官網)
又過了兩年,宋孝宗也退位了,他將原德壽宮改為「重華宮」,作為自己退位後的居所。他的退休生活與高宗截然不同:從不觀賞老爸留下的古玩圖畫,而是終日靜坐,桌上放著書籍與文房四寶,但少有翻動,似乎沉浸在對成敗得失的深深反省之中。他尤其擔心三子光宗的那位「河東獅吼」皇后李鳳娘,生怕這彪悍的兒媳幹預朝政。
終於,孝宗抑鬱成疾。而光宗不見皇后點頭,不敢探視父親,以至於1193年,臨安218名太學生集體上書,要求光宗探父,為「天下表率」。紹熙五年(1194)六月初九,孝宗去世,窩囊的光宗竟以病為由,拒不主喪。
宋高宗的吳皇后畫像
(圖片來源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官網)
幸好,光宗的祖母、高宗遺孀吳老太后,拍板同意了朝臣們的建議:嘉王趙括已經成年,可以先正名為太子,再代父主持祖父的喪禮。在喪禮上,吳老太后穩住毫無準備的重孫趙括,助其登基成為寧宗,完成了著名的「紹熙內禪」。
後來,德壽宮裡還發生過一段「自由戀愛」,寧宗和曾祖母的貼身侍女楊桂枝,動了感情。老太后很開明,促成了一段皇室佳話,而楊桂枝就是後來的楊皇后。吳老太后去世後,德壽宮中只剩下孝宗的遺孀謝太皇太后,因而又改名為壽慈宮。
宋寧宗曾請祖母從北內遷回南內,但謝太后表示:久居此宮,百事安便;年事已高,不願遷居。
誰知1206年2月,壽慈宮失火,這下謝太后不得不搬回皇宮,並把北內的一行物色搬到了南內,壽慈宮從此人去樓空。
到了宋度宗(1264-1274年在位)時,德壽宮被改造為道觀,不再是皇帝的養老院,從此淡出了歷史……
南宮牆遺蹟
第一次發掘:2001年9月至12月
在配合望江路拓寬工程的考古發掘中,第一次發現了德壽宮的東宮牆、南宮牆和部分宮內建築遺蹟。
水渠遺蹟
第二次發掘:2005年11月至2006年4月
發現了與德壽宮密切相關的西宮牆和便門、水渠、磚鋪路面、柱礎基礎、牆基、水井等重要遺蹟。
水井遺蹟
第三次發掘:2010年4月至7月
發現了夯土基礎、宮殿建築基址及水井、暗溝等德壽宮遺址多處建築遺蹟,基本明確了德壽宮遺址中軸線南部殿堂類建築遺蹟的大致分布情況。
2017-2019發掘區航拍
第四次發掘: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
發現了德壽宮南部中軸線及其西側次軸線上的多組建築組群。
眼下,德壽宮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正如琢如磨進行著。
《南宋皇城探秘》傅伯星 胡安森 著
《南宋臨安城考古》唐俊傑 杜正賢 著
《南宋臨安社會生活》 徐吉軍 著
《都城繁華》 徐吉軍 著
錢江晚報《解密南宋皇城》系列報導
杭州日報《南宋臨安,不是傳說》系列報導
本文屬於南宋書房#品宋融創系列的熱點新聞板塊,經授權轉載自浙江日報杭州分社和杭州市社科聯(院)聯袂推出的《南宋十萬個為什麼》欄目。(點擊閱讀原文可進入原文連結)
南宋的經濟、文化、科技在歷史的天空中,一直閃耀著奪目的光輝。杭州作為古都,就是蒼穹中的「紫禁城「。《南宋十萬個為什麼》欄目是帶領我們穿越時光進入「紫禁城」的雙翼。
📍中山中路6號
南宋書房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以「南宋文化×當代審美」為核心,打造涵蓋書籍、出版、文化活動、文創產品、咖啡等功能的「5.0複合式」公共空間。期許作為南宋文化的匯集者、中華文明的傳播者和文化空間的策劃者,將一個集歷史厚重感與生活藝術感於一身的空間帶給杭州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