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這座從平安時代延續千年的古都,保存著日本最精髓的文化與傳統,它是日本人的精神家園,也是日式美學的集大成者。
幽靜的古剎神社,富有禪意的枯山水,山間的竹林小徑,綿延的鳥居,這些京都獨有的元素,為當今藝術設計等領域提供了諸多靈感。
如果用六個字,來提煉京都帶來的設計靈感,那就是愈、私、跡、柏、眠、緩。
01 「愈」
日本作家川端康曾在《古都》中寫到:「京都,一個細雨的下午,我坐在窗畔,看著雨絲絲落下,時間仿佛靜止。就是在這裡,我清楚地意識到,寧靜這種感覺,只屬於古老的日本。」
京都就像一位老者,歷經風霜卻散發著平和的氣質。漫步在京都街頭,時間好像變慢,腳步也漸漸放緩,蕪雜的心緒得到了治癒。
世界上絕沒有第二座城市能有這種獨特的寧靜,這是屬於京都獨一無二的「愈」。
02 「私」
說完了京都的氣質,再來談談京都的主調:陰翳之美。
對於設計師來說,京都是絕佳的「私密修行之地」,它十分靜寂與清淨,有一種退避三舍,靜觀思索的閒適自足。
京都嵐山的西芳寺,就是蘋果之父賈伯斯的「海外書房」,生前他最喜歡在這裡靜心思考產品的設計,蘋果簡潔的界面,就來源於日本寺廟裡禪意的「極簡」理念。
「陰翳」讓設計靈感得到湧現,讓人能夠在極富禪意的私密空間中,思索日本設計的哲理。
03 「跡」
京都有著日本最美的古建築,伏見稻荷大社、清水寺、金閣寺、大德寺都是京都的名勝古蹟。
鳥居,代表日本神社的入口,用於區分神棲息的神域和人類居住的世俗界限。
金閣寺,承載著日本「毀滅之美」的歷史文化,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歷史建築。
古色古香的建築、各具特色的寺院,傳承千年的字畫,承載著京都歷經滄桑的侘寂與安然,成為無數人臨摹致敬的經典。
有建築則必有藝術,有藝術則必有文化,而文化,是奠定日本設計的「根」。
04 「柏」
京都之美,高貴典雅又從容淡然,匠心獨運且歷久彌新,京都的匠人們功不可沒。
作為最古老文化的「設計師」,匠人們擅長從自然中獲取靈感。
以日本著名的美林「絲柏林」為例,用它製作香氛,始終散發著古典又綿長的香氣,醞釀著時代的韻味,傳承至今。
作為古代與現代的歷史傳承者,是匠人們傾注了一生的匠心,奠定了京都之美。
05 「眠」
說到當下最會從自然中取材做設計的人,一定是日本建築設計師隈研吾。
他在京都設計的作品「京都國際飯店」,就在探索建築多樣形態的同時,保留著傳統自然材料的運用。
酒店的設計風格沒有濃墨重彩,簡單的設計之下透著絲絲清雅、淡然的禪味,在這樣的房間內,好像隨時都能享受一場酣暢的睡眠,感受一次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從日本最古老的設計師到日本當代設計大師,我們都能發現設計的體悟:日本的設計,最核心的關係就是自然與共生:對於自然材料的推敲、對於舒適生活的思索、對於日式設計哲理的理解。
06 「緩」
京都有一種舒緩輕鬆氛圍,仿佛可以讓人回歸到心靈最純粹本真的狀態。無論是京都傳統旅館的日式服務還是一頓精緻的懷石料理,你都能感受京都無微不至的人文精神。
住旅館時,工作人員永遠笑臉相迎,溫柔目送,歸來時總有熱茶小點等候。恰到好處的照顧、生活用品的精緻,都體現了古都的寧靜和韻味,溫養著一代又一代、一輩又一輩渴望靈感的人們。
京都的人文關懷、衣食住行,奠定了日本從古至今的輝煌文化,京都一直以來對於侘寂哲理的傳承,是日本精神的傳承,京都的元素,奠定了日式設計的一切。
從古至今
京都為設計師提供了諸多靈感
設計師再根據靈感做出設計
設計又反向造福人類
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物與人之間
便行成了一個閉環
這是自然循環的過程
也是藝術的完美體現
更是日本的設計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