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易通:最好的翻譯工具一定不是機器

2021-01-14 donews

DoNews6月21日消息(記者 劉瑩 )使用傳統的翻譯產品時,用戶最常有的感受就是「雖然能翻譯一些簡單的詞,但長句根本語序不通,翻譯過來的要麼看不懂要麼不敢用」。造成這種感受的直接原因,是傳統翻譯產品在使用語言資料庫+自然語義學習,對於機器來說,很難以人類的思考方式來進行語言轉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翻譯」。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用戶圈層的變化,整個工具型軟體行業也在變化。翻譯工具都希望能更好的幫助人們,讀懂未知。那麼如何能改變用戶使用翻譯工具時的糟糕感受呢?從Flitto翻易通這款翻譯產品中,或許我們能找到答案。

Flitto,是flit和to兩個詞的組合原創名,可以譯為「輕巧靈動的掠過」,中文名為「翻易通」。希望人們可以通過使用Flitto翻易通,輕鬆的解決語言問題。這是一款由韓國公司研發的眾包互助翻譯平臺,於2012年在英國TechStars孵化問世。用戶可以在平臺上發布與翻譯相關的問題,並設立一定的激勵標準,讓語言能力出色的人可以利用閒暇時間做翻譯並獲得報酬。

創始人Simon Lee是個韓國人,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他在很小的時候就旅居多國,熟練掌握六國語言(韓語、英語、法語、阿拉伯語、中文、日語)。當他們一家回到韓國,他的語言能力使他成了「紅人」。很多人透過各種關係找他做翻譯,作為回報會請他吃頓飯。久了之後他就想,是不是可以搭建一個平臺,幫助更多人解決語言或者翻譯相關的問題,同時讓擁有語言能力的人可以利用空閒時間做翻譯並獲得報酬。就這樣,他拉上同在SK Planet的兩個夥伴,共同打造了Flitto。

Flitto翻易通總部目前位於韓國,共有100人左右的團隊規模,中國辦公室總人數有20人左右。來自韓國的三位創始人曾就職於SK技術部門,均有著多年的網際網路產品、技術、運營經驗。創始人之一、中國區總裁黃海則擁有7年網際網路經驗,曾在網易、新浪微博、百度供職,專注於產品運營和用戶研究。更加熟悉中國市場的黃海,可以幫助Flitto翻易通實現更適合中國環境的本地化運營。

「服務於Flitto翻易通這款語言產品,是我認為最接近實現夢想的一次機會。」黃海說道。

不同於各國的翻譯產品只關注本國用戶,Flitto翻易通自起步就關注全球各國的用戶,所以平臺內的用戶是多領域、多國籍、多語種的人群。發展至今,平臺根據各國用戶的特性,研發了特有的系統,可以精準推送翻譯任務給對應的翻譯家,不僅保證響應率、更保證其準確性。

比如說,用戶在美國發的中英請求,就很可能是一個旅美華人或者留學生幫做解答。那時用戶能收到的不只是個翻譯,而是一個非常本地化的答案,這是任何一個現在的類似產品都做不到的事情。目前,全球已經有大約2000萬條翻譯請求被翻譯家完成。

不同於機器翻譯工具或詞典,Flitto翻易通的每一個翻譯結果都不是出自資料庫,而是出自遍布全球的「人」。「人」即代表著無限可能,你可以拍照發布任何你不懂的,無論是菜單還是商品說明,或者是一個你不知道名字的食物或者一個工具的用法。而這些「人」,與Flitto翻易通之間都不是僱傭關係,Flitto翻易通只是一個純平臺。

黃海稱,Flitto翻易通是主張用「人的智慧」,解決「人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剛才說Flitto能讓你像當地人一樣去讀懂世界,並且不懼怕機器翻譯工具」的原因。

早在2012年, Flitto便採用共享經濟的理念,結合眾包理念來打造產品,這與傳統產品有很大不同。一般而言,傳統的眾包翻譯產品是平臺方發布一個任務,平臺內的翻譯家用戶領取並完成任務,最後平攤或根據付出多少而領取報酬。 而在Flitto翻易通這個平臺,只要求翻譯就需要設定獎勵值,英文叫Point,中文命名為「金幣」。掌握對應語言的全球翻譯家都可以去做翻譯,最後用戶可以在收到的眾多翻譯結果裡,選擇一個最好的,對應的翻譯家將獲得這筆「金幣」。

翻譯家的報酬源於Flitto翻易通這款產品的付費機制。不過這個價格其實非常便宜,最低價是260個字0.1美金(也就是6角錢)。最關鍵的是,這筆錢不會流入Flitto翻易通的平臺,當用戶選擇一個翻譯家做的翻譯後,這筆錢會直接給翻譯家。翻譯家獲得後,可以決定在Flitto的商店內購物,或是直接提現。

不過,伴隨著平臺的發展,用戶和翻譯家都在成長。越來越多的用戶希望能有更專業、更具私密性、更直接的翻譯服務,越來越多的翻譯家也希望能在這個平臺上實現自己價值的同時,也能獲得更多報酬。

此外,現有的翻譯市場處於完全自主發展的狀況,翻譯定價缺乏行業標準和必要的行業監 管,當需求方產生翻譯需求時,很難直接找到翻譯家,只能通過翻譯公司作為中介。同時對翻譯公司提供的翻譯報價,需求方基本沒有任何話語權,而翻譯家本人就其價格本身也未必滿意。

針對這種現狀,黃海認為,未來翻譯人才的主力軍最為主要的組成還是擁有較高外語水平的語言能力者,他們很多人可能並不從事專業翻譯工作,而行業的運作方式是項目制,機構的組織形式有極大的可能性被瓦解。

遵循這樣的思路,1對1翻譯打造而成。平臺方不參與定價,翻譯內容的定價完全由供需雙方自行決定,從而在最大程度保障了供需雙方的滿意度。

在1對1翻譯服務中,用戶可以自主選擇翻譯家,並可以就翻譯內容與翻譯家直接進行溝通。能成為1對1翻譯家的用戶都是Flitto翻易通產品內的高級用戶,通常他們已經完成了大量的翻譯請求,並且擁有極高的翻譯採納率,從而避免了使用1對1翻譯的用戶在挑選翻譯家時無所適從的情況,通過瀏覽在列翻譯家的翻譯歷史,可以很快找出與翻譯請求匹配的翻譯家。為了方便請求者和翻譯家的實時溝通,1對1翻譯還包含在線交流功能,真正做到專業、快速、便捷。

至於盈利模式,黃海談到目前雖然B2C也產生收入,但核心盈利都在B2B,「我們不依靠用戶賺錢。」

黃海介紹道,在B2C方面,從今年2月起開始全球試水1對1翻譯,2月每天銷售額100美金、3月每天銷售額300美金,到了4月每天已經是1000美金了;而金幣的銷售,今年1月~4月的數據是,每天銷售額都在400美金左右。

Flitto翻易通當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B2B,分為售賣翻譯資料庫和為企業/政府/等各類機構提供定製翻譯服務,2015年在全球盈利300萬美金。售賣翻譯資料庫的企業包括微軟、NAVER旗下Line詞典、日本NTT DOCOMO等,定製翻譯服務的企業包括百度地圖、Airbnb韓國、韓國政府、中韓外貿協會、電視臺等。同時,Flitto翻易通正在與全球知名的酒店預訂網站、地圖產品進行細緻的定製翻譯服務溝通。

據了解,Flitto翻易通在今年5月份獲得了B輪融資。由SBI領投,聯合另外6家投資公司,種子輪及A輪的投資公司DSC跟投,合計900萬美金。在已經實現了良好的盈利前景下,Flitto翻易通方面稱,下一階段的融資將會更多地考慮全球市場拓展與產品研發。

談及翻譯行業的現狀,黃海認為缺乏行業監管,市場魚龍混雜參差不齊,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等是目前翻譯行業遭遇的困難,此外,用戶不明確翻譯的價值,翻譯家則處於被動和不被尊重的狀態。

「我們要在一個混沌狀態的市場中,打破現有的市場局限,讓用戶和翻譯家在透明的平臺進行對接,是一項很有挑戰的工作。」

Flitto翻易通的未來之路如何鋪就?黃海說,首先是在全球翻譯領域繼續深耕,更好的服務用戶和企業。同時持續的打磨產品深挖需求,例如,產品計劃聯手各國的地圖/街景App,共同開發AR(增強現實)翻譯功能。用戶只需在手機中打開對應的地圖/街景App,就能看到已經翻譯好的建築物、商場、飯店名,讓每一個人駐足國外時都不再無助。

同時,由於Flitto翻易通在法國、埃及、印度尼西亞、俄羅斯、日本等國有著非常不俗的成績,接下來有進入更多國家開設分公司的計劃。

365key是DoNews旗下創業服務品牌,網址:www.365key.com。365key旨在為創業企業提供包括媒體推介、融資輔導、人力資源、合作撮合等全方位的服務。創業公司欲尋求報導,請聯繫郵箱:caifang@donews.com。

相關焦點

  • 谷歌推出首款基於機器學習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翻譯工具 Fabricius
    首頁 > 快訊 > 關鍵詞 > 谷歌最新資訊 > 正文 谷歌推出首款基於機器學習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翻譯工具 Fabricius
  • 谷歌推出首款基於機器學習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翻譯工具Fabricius
    來源:TechWeb.com.cn【TechWeb】7月15日消息,今天,谷歌藝術與文化今天推出了全球首個基於機器學習的埃及象形文字的數字翻譯工具Fabricius。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學者都能利用這個工具體驗象形文字,或者助力學術 研究。
  • 福利:常見翻譯工具的比較
    在翻譯過程中,有一個得心應手的工具是非常重要的,今天乃思翻譯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最常見的幾種翻譯工具,希望可以幫助翻譯者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翻譯工具。Trados:基於翻譯記憶的原理,再次翻譯時遇到之前翻譯過的句子或者專業術語不用二次翻譯;支持所有流行文檔格式,用戶無需排版;有很強大的輔助功能,如時間、度量、表格、固定格式的自動替換等,大大提高工作效率;Trados可以算是翻譯輔助工具(CAT)領域的老大,它本身就起步的早,再加上強大的功能,自然而然就成了專業翻譯人員的首選
  • #獨家首發#覆蓋全球600萬用戶,這款App就通過「真人眾包翻譯」服務...
    「翻易通」是一個真人在線互助翻譯平臺,支持18種語言種類,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文字、語音、圖片的方式發布翻譯需求,並設置一定的懸賞金,平臺上其他用戶為其提供翻譯結果,最後被提問者採納的翻譯結果可獲得發布者的懸賞金。同時,翻易通平臺還提供1對1的職業翻譯,用戶在製作外文簡歷、籤訂合同或其他契約類文書時可通過專家1對1的方式進行交易,客單價100元以上。
  • 機器翻譯和人工翻譯,該如何選擇?
    需要發表SCI論文的朋友一定會遇到論文翻譯的問題,如今智能翻譯領域發展迅速,但比起一些優秀的人工翻譯機構,似乎還是略顯不足。那麼究竟該選機器翻譯,還是人工呢?對比於人工翻譯,機器翻譯的主要優勢有兩方面:一是速度快,人工翻譯幾天才能完成的任務,翻譯軟體只需要幾分鐘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文檔翻譯的效率;二是成本低,人工翻譯的收費不便宜,如果需要翻譯的文檔數量較多,價格就更不是個小數目,而目前機器翻譯的收費普遍會低很多。
  • 付費模式行得通:Flitto翻易通重新定義網際網路翻譯
    這一點,早在一款付費翻譯產品中得到了認可:Flitto翻易通。這款來自韓國的創新眾包翻譯產品,提出「用人的智慧解決人的問題」,當然,這都不是免費解決的。不燒錢不補貼,還原真實剛需  前兩年滴滴和快的的燒錢大戰大家還記憶猶新;而餓了麼、百度外賣等餐飲類服務平臺也在瘋狂補貼用戶搶佔市場。
  • 機器翻譯能解放生產力嗎?
    軟體翻譯並不是新鮮事物,但為何在當下開始有了像「機器翻譯能否代替人工翻譯」這類的話題呢?至於翻譯質量我們不做評價,小編只記得這兩款軟體的使用量還是很大的,跨度大概3,4年的時間。之後是以金山詞霸為主,經常被列為裝機必備軟體,也是中國最有生命力的軟體之一。 第二階段是在線翻譯時代,當網絡已成為基建的時候,百度、金山、有道等等軟體也把翻譯當時流量業務或者經營性業務,已經逐步脫離的個人工具的概念。
  • 多家翻譯軟體大型翻車現場?機器翻譯到底有哪些不確定性
    換句話說,模型根據概率輸出翻譯結果,有時候會出現不靠譜的情況。2機器翻譯:如何讓機器不再死記硬背?回顧機器翻譯技術的發展歷程,第一代是基於規則的機器翻譯技術RBMT,主要通過專家手工書寫翻譯規則來實現;第二代是統計機器翻譯技術SMT,第三代是目前主流的神經機器翻譯技術NMT。
  • 機器翻譯正走入現實生活 未來還需要人工翻譯嗎?
    上周美國市場觀察網站上的一項調查顯示,對計算機翻譯的需求激增,預測到2024年歐洲的機器翻譯市場將超過3億英鎊(1英鎊約合8.76元人民幣——本網注)。谷歌翻譯支持100多種語言,每天有5億人使用谷歌翻譯。微軟翻譯提供11種語言的會話翻譯,而且提供多種語言同時翻譯。
  • 日均翻譯過萬張,「秒翻」探索自動化漫畫翻譯模式
    與市面上已有的OCR(圖片文字識別)翻譯工具不同,秒翻瞄準漫畫、海報等圖像文件翻譯的使用場景,在字體、自動排版、識別背景和板塊方面下功夫,並開發出批量翻譯排版的功能。負責秒翻產品設計的王洪祥告訴三聲,秒翻主要應用了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最初工具的設計非常簡單:框選漫畫中的文字,即可自動擦除原文並且完成翻譯和排版。與市面上已有的很多OCR翻譯工具不同,秒翻瞄準漫畫翻譯的使用場景,在字體、自動排版、識別背景和板塊方面下功夫。秒翻對PS中最適合處理文字和背景的魔法棒、畫筆等功能進行了簡化,與文字提取和自動翻譯相結合。
  • B站「不靠譜」翻譯大賽:機器翻譯,還遠不能取代人工翻譯
    最近,一些網友發現了機翻失誤帶來的「樂趣」。在國內知名的彈幕視頻網站bilibili上,很多up主上傳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機器翻譯視頻。網友們把一些影視劇、動漫或者其他著名場面中的臺詞用谷歌翻譯重新加工。如果只是翻譯一遍的話,可能效果還不理想——它們錯得還不夠精彩。於是,網友們把谷歌翻譯的結果再翻譯成第三種語言,然後再翻譯成第四種語言,最後再用谷歌翻譯回中文。
  • 李沐、劉群、劉洋、朱靖波、張民:當前機器翻譯的瓶頸
    相比可有可無、只是打發時間的娛樂性工具,機器翻譯是工作或生活上的一種需求;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機器翻譯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人工翻譯服務重疊的。所以,儘管對機器翻譯有所需求,但是需求程度究竟有多大還是值得探究的。事實上,針對這個問題,多年來,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工業界,都沒有給出一個特別明確的答案,許多機構的報告,也都是從整個翻譯領域來做的,而其中很大比例上也都是人工翻譯。
  • 重磅| 谷歌大腦養成記:從識別貓到突破性機器翻譯
    Pichai 解釋說,不僅僅是難民危機,公司也估計翻譯的地理政治重要性:他身後的屏幕上出現了一幅圖表,一個陡峭的曲線表明最近阿拉伯語和德語之間的翻譯需求翻了五番。谷歌翻譯團隊一直在穩定地為產品添加新的語言和功能,不過,過去四年的質量提升已經明顯放緩。直到今天,翻譯工具引進了人工智慧技術。首輪嘗鮮的語言包括英語、西班牙語、法語、葡萄牙語、德語、中文、日語、韓語和土耳其語。
  • 號稱地表最強的神經機器翻譯,為什麼還是不盡如人意?
    基於人工智慧命題下的神經網絡來構建機器翻譯系統,是一個早在1949年就提出了的想法,但是在此後的漫長時間裡都沒有工程化基礎,並且效率不高,一直沒有成為主流。最早的機器翻譯,是根據不同語言的語法語序進行翻譯,被稱為規則機器翻譯(RBMT),這種機器翻譯應用範圍非常狹窄,只能算早期技術。之後統計學崛起,統計機器翻譯(SMT)成為主流。
  • 人工翻譯 or 機器翻譯?這份來自歐盟的調查可能出乎你的預料
    歐盟委員會發布的一項針對2800多家中小企業的調查顯示,近40%的受訪者在這項研究之前沒有使用過機器翻譯工具。當受訪者被問及如果提供「免費、安全、自動化的翻譯」,他們期望每個月翻譯多少文檔時,37%的受訪者表示每月會用機器翻譯3-10份文件,33%的受訪者表示每月會用機器翻譯11-50份文件。
  • BAT、谷歌、Facebook都在搞的神經機器翻譯,真的就地表最強了嗎?
    2014年到2016年,機器翻譯領域可以說是翻天覆地。這期間發生的大事,是以神經網絡作為基礎的機器翻譯,開始在全面超越此前以統計模型為基礎的統計機器翻譯(SMT),並快速成為在線翻譯系統的主流標配。在這場革命之後,機器翻譯徹底進入了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即NMT神經機器翻譯時代。很多人為此歡欣鼓舞。
  • 紀念機器翻譯概念的誕生:重新認識瓦倫·韋弗先生
    現在一提起機器翻譯技術的起源,對該研究領域稍有了解的人們都知道是美國的瓦倫·韋弗(Warren Weaver,後面簡稱韋弗)最先於1947年提出機器翻譯概念並於1949年7月正式記錄於名為《翻譯》的備忘錄。不過,可能大多數人不是特別了解韋弗究竟是何許人也以及他怎麼會提出機器翻譯的概念。
  • 機器翻譯時代,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是單詞和語法
    我們一直都把工具的進步和智能,當作人類的驕傲。電腦出世時間雖短,卻足以成為今天最具代表性的,彰顯人類智慧的符號。從普及程度和綜合功能來看,完全可以直接雄居在人類工具排行榜第二名。位於榜首的是語言。其實,解放人類體力的工具,確實是人類智慧在現實中轉換的代表,可以代表進步,是我們人類智慧的應用。可是,解放腦力的工具,真的是好事嗎?語言與電腦,真的可以相提並論嗎?
  • Transformer新型神經網絡在機器翻譯中的應用|公開課筆記
    神經網絡機器翻翻譯是目前比較主流的機器翻譯方法,它是「Sequence to Sequence」model,也就是端到端的翻譯框架。如左圖所示,我們輸入一個待翻譯的句子,通過神經網絡編碼器,去把這個句子的信息編碼成中間狀態,就是這個圖中紅色的部分,它用數值的隱層來表示。經過中間狀態、經過神經網絡解碼器去生成對應的翻譯,是編碼、解碼的過程。
  • 谷歌推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翻譯工具 Fabricius
    7 月 15 日消息,今天,谷歌藝術與文化今天推出了全球首個基於機器學習的埃及象形文字的數字翻譯工具 Fabricius。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學者都能利用這個工具體驗象形文字,或者助力學術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