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丁豐林
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口罩成了搶手貨,一方面市民求購無門,另一方面,一些商家藉機高價售賣,而市民又不得不「認宰」購買。
對於哄抬口罩價格的事件,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都在大力打擊。
近日,大河報記者接到市民反映,在鄭州市有兩家藥店,一家把兩三塊錢一隻的普通口罩,賣到了二十塊錢;另一家把十幾塊錢一隻的N95口罩,賣到29塊錢。
目前,當事市民均向12315進行了舉報,鄭州市中原區市場監管局也已介入調查。
遭遇1:平常兩三塊錢的口罩,被賣到二三十元
1月27日,農曆大年初三的一大早,鄭州市民李先生就急著出門去買口罩。此前幾天,李先生一直沒把疫情太當回事兒,後來見感染人數不斷攀升,形勢越來越緊,李先生才重視起來,開始著急忙活地去買口罩。
李先生去到的是位於中原區伏牛路與穎河路向北約100米處的一家禧康大藥房。到店裡一問,N95口罩早已斷貨,其他的普通口罩,價格也讓他大吃一驚。
「平時買都是二三十塊錢一包(10隻),她問我要二百(元)」李先生說,當時他要購買的是一款名為「保為康」(型號9600)的防塵口罩,這款口罩他以前購買過,沒想到現在價格居然翻了快十倍,但是沒辦法,疫情嚴重,他又不得不買。
在用手機支付之後,李先生向店員索要發票,對方稱現在沒有發票,要到大年初八之後才能提供。隨後,李先生用手機拍下了購買的過程,作為證據保留了下來。
1月30日上午,記者和李先生一起來到他購買口罩的禧康大藥房,但藥房沒有開門,門上也未留聯繫電話。
記者隨後通過電商網站查詢發現,在多家網站上,都有李先生購買的同款口罩,儘管各家網店都顯示為無貨狀態,但每一家網店上都明確標出了價格,一包口罩(10隻)的價格在20多元——60多元之間。
李先生稱,在1月27日購買口罩的當天,他就撥打了12315熱線,將自己的遭遇做了反映,至今過了三天,他仍未收到回復。
遭遇2:十幾塊錢的N95口罩,這家藥店售價翻倍
第二位投訴人秦先生倒是買到了N95口罩,但是價格也貴了不少。秦先生說,他是在1月29號下午2點多,來到位於中原區伏牛路與穎河路路口向東的一家福松堂大藥房,購買的一款「朝美」N95口罩,他一共購買了10包,每包一隻,一共花了290元。而在平時,這款口罩的價格一隻只有十來塊錢,如今也翻了一倍多。
1月30日上午,記者來到這家福松堂大藥房,藥房的一位王店長證實,秦先生確實在他們店裡購買過10隻N95口罩,價格確實是290元。
王店長稱,這段時間口罩本身很難進到貨,這一批口罩是他昨天上午進的貨,一共只進了40隻,一下午就賣完了。
對於秦先生「高價售賣」的質疑,王店長解釋稱,是因為這批口罩的進價貴,每一隻的進價就是23元。記者提出查看一下這批口罩的進貨票據,王店長又稱,這批口罩是通過業務員直接拿的貨,沒有進貨票據。
進展:市場監管部門介入調查,但調查結果「不會很快」
在1月26日,河南省市場監管局就向全省經營單位發布了《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相關商品市場價格行為提醒告誡書》,提醒全省各經營單位要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河南省價格監督檢查條例》等價格法律、法規及政策,不得哄抬價格、囤積居奇、捏造散布漲價信息、相互串通等。
同時,河南省市場監管局還要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及時受理群眾價格投訴舉報,依法查處各類價格違法行為,對查實存在哄抬價格、囤積居奇、捏造散布漲價信息、相互串通等價格違法行為的,依法最高處5倍違法所得或100萬元~500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對典型案件,將公開曝光;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月30日上午,李先生再次撥打12315詢問,被告知他的情況已經派到了中原區市場監管局物價所處理,暫時未收到處理反饋。
秦先生也在30日上午撥打了12315進行了投訴,接線員也表示會將情況下派到中原區市場監管局物價所處理。
記者隨後聯繫了中原區市場監管局物價所,該所工作人員在查詢後證實,李先生和秦先生的投訴確實都下派到了他們所,因為最近幾天涉及到漲價的投訴非常多,出現了積壓的情況,同時,一線執法人員也非常緊張,他們正在加派人手處理。目前,兩起投訴均已下派到工作人員調查處理。
記者隨後和負責處理秦先生投訴的一位李姓工作人員取得聯繫,李先生表示,秦先生的投訴他已經接到,目前還沒有展開調查。李先生稱,涉及到「哄抬物價」的投訴,因為需要走程序,要調查銷售記錄,還要進行核算數據等,牽涉到很多程序,調查起來「不會很快」。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