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部韓國懸疑劇——《火星生活》火了。
更新5集後,該劇豆瓣評分從最初的8.6漲到8.8,甚至連一個以前不怎麼熱衷懸疑題材劇的朋友,也在向我安利。
《火星生活》改編自同名英劇,講述因突發事故穿越到過去的刑警韓泰柱(鄭敬淏飾),為了回歸原來的世界而解決連環殺人案的故事。
從內容簡介可以了解到,這部劇主打「穿越+懸疑」。近幾年,這類內容在韓國非常熱門,類似的有《信號》和《隧道》,這兩部劇或利用某種介質連接兩個時空,或從過去穿越到現在,表現都十分搶眼。
也有「穿越+懸疑+愛情」這種多類型融合的劇集,如《W-兩個世界》《九回時間旅行》《仁顯王后的男人》等,也贏得了不少觀眾的好感。
在國內形同「作弊」的穿越元素,為何在韓國能夠與具有較強邏輯性和推理性的懸疑劇相結合,並碰撞出不可思議的火花?當懸疑劇添加了穿越元素後,究竟好看在哪兒?下面,我們進行詳細分析。
首先,「穿越」元素的出現,為故事增強了懸疑性和神秘感。
在懸疑類作品中,懸念的設置是重中之重,懸念鋪設得完美與否,直接影響到觀眾的觀看欲望。而這些韓國懸疑劇,都因添加了「穿越」元素,讓懸念的設置更加燒腦,也更有趣。
一般來說,懸念的設置,主要分為鎖閉式和開放式兩類。
鎖閉式就是將重要信息掩藏住,到了揭秘的時候讓人大吃一驚。很多懸疑作品都善用這種形式,咬死謎底,不到最後一刻絕不鬆口,所以,我們常常能在此類作品的結局中,看到最面目和善的人竟然是終極BOSS,身邊最親近的人成為陷你於不義的罪魁禍首。
開放式懸念則比鎖閉式更複雜,難度相對更大,因為它會把將要發生的或結局都透露給觀眾。比如罪犯的真實身份、主人公的最終結局,但即使一早知道,出於對劇中人物的擔心,觀眾還是會像坐雲霄車一樣,跟著主人公的經歷提心弔膽,直至抵達終點。去年大火的網劇《無證之罪》就採用了這種形式,一早就揭示了「雪人」和真兇的真實身份。
《信號》中也運用了這種形式。在前期,1980年代的刑警李材韓就被拋出已經死亡,但通過一部對講機的時空連接,李材韓又可以多次出現在觀眾視野,他破案追兇的過程一直牽引著觀眾的心,他的最終結局,也因為連接時空後不斷被改變的歷史,變得充滿著神秘的變數。
《火星生活》則很巧妙地將兩種形式進行了融合運用。
劇集一開始,有關「紅色指甲油連環兇殺案」的案情、嫌疑人,和男主與此案聯繫的重要線索就被編劇透露出來,若是普通懸疑劇,只需要根據這些線索繼續追查,不用多久,謎底就能揭曉。但男主穿越後,整件事變得神秘複雜了許多。
首先是真兇身份變得撲朔迷離。2018年被抓到的嫌疑人,在1988年只是7歲的兒童,但是連環兇殺案已經開始,1988年已經被抓住的嫌疑人與2018年的嫌疑人有什麼聯繫?如果1988年的案犯已繩之於法,後續長達30年的同類連環兇殺案又如何發生的?這起時間跨度長達30年的連環兇殺案,幕後真兇究竟是誰?他與這些已被捕的嫌疑人是什麼關係?
連綴式的發展,讓故事在追查真兇的主懸念下,不斷湧現與真兇相關的一些小懸念,絲絲相連,既強化了總懸念,同時也推動了故事進程。
其次,男主與這起案件的聯繫變得十分緊密。在開篇中,男主只是作為警察檢舉兇手,但穿越回1988年後,他與這件連環兇殺案不再是單純的警匪對立面。
閃回的鏡頭中都顯示,他的童年與連環殺手產生過一定聯繫,男主的父母也與這起案件有一定關係,但其中的聯繫是什麼非常難解。而且如果男主在1988年將兇手抓到,是否他就會回去,2018年的事情也不會再發生?
最後,男主穿越這件事本身十分神秘。他以何種方式回到1988年至今仍不明確,種種跡象表明,他可能並非真正穿越,或許是如《盜夢空間》一樣的夢境,或許是平行時空,或許是陷入昏迷後的臆想。他回到1988年究竟是現實還是虛幻,讓觀眾幾乎無法分辨。
因為穿越元素的融入,整個故事由追兇的單行線,變成了一張密密麻麻的網。
觀眾面對現有的線索,很難把整個案件的脈絡理清楚。
其次,與普通穿越故事相比,更注重兩個時空的聯繫和影響。
普通的穿越故事,主人公穿越後往往會長期生活在另一個時空,徹底隔絕和過去時空的聯繫。而在這些穿越懸疑劇中,這個局限被打破了,無論是通過對講機連接兩個時空的《信號》,依靠9支神秘的香回到20年前時光的《九回時間旅行》,還是在漫畫裡穿進穿出的《W-兩個世界》,都非常注重兩個時空的聯繫。
這些聯繫,對兩個時空的環境也產生了影響,除了案件的結局,不同時空的思維、價值觀,也引發了主人公及周圍人物對生活的思考。
以《信號》為例,通過一部對講機的連接,2016年的刑警樸海英和1980年代的刑警李材韓聯手破獲了多起懸案,當過去的懸案被破解,現在的記錄就會被改變,既解救了許多曾在案件中喪生的受害者,也讓電視機外的觀眾產生心理慰藉。
當然,慰藉人心的同時,本劇更對韓國社會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比如 「大盜案」中,簡單的盜竊案被引向了政治舞弊案;而「仁州女高性侵案」,也將官商勾結的醜惡一一揭露。
劇中,刑警李材韓對正義、真相的執著追求打動了許多人。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流著血對著講機問樸海英:「20年後的社會還是這樣嗎?」兩個來自不同時空的人物的對話,讓人對社會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對比20年前,韓國的社會經濟和科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20年後樸海英所在的時代,政治腐敗、官商勾結的狀況卻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樸海英追查真相的艱難程度,並不比20年前輕鬆多少。
《W-兩個世界》中,兩個世界的聯繫和影響更加緊密。女主不停往返於漫畫中的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中,拯救男主,每一次穿越完成,漫畫內容就會產生改變。逆轉之多,讓觀眾一直保持新鮮感。
《火星生活》也用了特殊方式保持與現在的連接,就是男主常常會聽到的來自現代的聲音、出現在電視機上的畫面,和第二集結尾突然出現在他面前的醫生。
而他對周圍人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從現代穿越到過去的男主,擁有現代的破案思維,並一切以數據和證據為準。
而1988年的刑警姜東哲因為不懂未來的破案手段和科技,常常憑自己的直覺和本能來破案。新老警探因探案理念不同產生的矛盾衝突非常有趣,而在男主的影響下,姜東哲也在慢慢改變思維和工作方式。
女警MISS尹更深受其影響。在那個時代,女性在職場並沒有什麼地位,她的存在對於當時的男刑警們來說,就好像是後勤大媽一樣,但男主到來後,她的專長有了發揮,可以和其他男刑警一樣參與案件偵破,並逐漸得到其他人的認同。
去年以來,國產懸疑網劇質量有了質的飛躍。但隨著相關作品數量的增多,該題材的局限性也愈發明顯,案件+解謎的單一模式難以長期留住觀眾,所以,國內許多創作者也在採用「懸疑+」的概念,希望通過融合其他元素,來保持此類題材的新鮮感和生命力。
近年來,韓國懸疑劇的這種融合模式值得借鑑。但通過這些案例,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些劇集的創作中,其他元素的添加都在為主類型服務,只有保持主類型的極致性,和內容的深刻性,才能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
【文/小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