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有三部小說至今少人問津,有一部堪比文字版周星馳

2020-12-14 江陽沽酒客

今天看到有人問金庸的小說為什麼有一部幾十年了沒有被翻拍,指的是《白馬嘯西風》,其實我跟他說,不僅僅是這一部,包括《越女劍》和《鴛鴦刀》都沒有怎麼被翻拍,但是其實這三部好像是給為了香港的三種風格的導演量身打造的。可惜他們一直沒有拍。

《白馬嘯西風》充滿了王家衛的後現代風格,《越女劍》應該是徐克喜歡的風格,而《鴛鴦刀》簡直是文字版的周星馳。要知道,這本小說金庸創作的中篇武俠小說,最初連載於1961年5月1日——28日的香港《明報》,那個時候星爺還沒有出生,而且香港的電影當時即便有喜劇片,也沒有這樣搞笑的。但是有趣的是這部小說本來就是考慮的一部電影小說,金庸先生的意識實在超前太多了,今天沽酒客就來給大家聊聊關於這部為什麼最終沒有被翻拍的《鴛鴦刀》。

1961年是《明報》經濟相當困難的一年,有時候金庸在同一個版面連載兩部武俠小說,除了《倚天屠龍記》,他的另外兩部中短篇武俠小說《自馬嘯西風》、《鴛鴦刀》也相繼登場。 其時金庸之名如日中天,他的小說創作也處於第一個高峰期,正在進行各種不同的風格試驗。《雪山飛狐》是一種,《鴛鴦刀》又是一種,篇幅和寫法都不相同。

今天自媒體創作的人員眾多,一天寫流水文有人曾經能十篇之多,但是不知道金庸先生才是鼻祖,但是他可不是流水文,在那個需要用筆寫作的年代,金庸硬是一邊寫武俠小說,一邊寫社評把《明報》辦成了香港當時數一數二的名報刊,這個跟今天日更的自媒體作者是一樣,不過人家的功底則不可相提並論。稱為大神不是沒有道理的。

1961年5月1日,《鴛鴦刀》開始在《明報》連載,與《神鵰俠侶》安排在同一版面,5月28日《鴛鴦刀》刊完。今天看來簡直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關鍵是不同的小說,設定以及人物包括歷史背景完全不一樣,他完全不會撞車。

《鴛鴦刀》講述的是一個「仁者無敵」老掉牙的故事,但是內容卻充滿了諧趣,甚至無釐頭。你不能說金庸是嚴肅文學,但是金庸的小說裡,雖然總會夾雜一些「插科打『諢』」的人物,但是基本屬於配角,也是增加一點小說的趣味,而最後一部《鹿鼎記》雖然韋小寶是渣男中的戰鬥機,但是你又不能完全把它當喜劇。甚至更像是歷史正劇小說。

儘管後來在王晶和周星馳聯手締造了最經典的鹿鼎記韋小寶形象,到底不如這一部《鴛鴦刀》來的全篇都是搞笑快樂。

小說《鴛鴦刀》從其敘事語言、人物列其敘事情節,像是一幅幽默諧趣圖。如小說開頭劈頭蓋腦的第一句便是「四個勁裝結束的漢子並肩而立,攔在當路上——這自然是攔路的強盜了,且這四人居然敢阻擋鏢師們的大隊人馬,想必一定是藝業驚人,胸有成竹之輩,誰知道自稱是「太嶽四俠」的四位「真人」一旦「露相」之後,卻是四位地地道道沒走過江湖、也沒見過世面的「渾人」。武藝固是稀鬆平常,且智能亦是平常稀鬆。偏偏這四位渾人卻真的將押鏢前來、身攜寶刀的周威信給嚇住了。

周鏢頭的口頭禪是常言道,想不想李連杰拍的《方世玉》中元奎演的點穴高手,天天把安全第一掛在嘴邊。這部小說,江湖不再嚴肅,不再有大俠,但大多數人更像真實的江湖人,出名在外,全靠忽悠,行走江湖不是武功,而是虛名,徒有其名在這裡頻頻被戲謔。除了太嶽四俠。鬥氣夫妻林玉龍和任飛燕,從頭吵到尾,想不想今天你身邊的一些認識的夫妻,性格不合,卻永遠打不散。

而男女主人公,袁冠南和蕭中慧恐怕也是金庸主角裡武功最弱的了,雖然袁冠南也扮豬吃老虎,但是二位實在有點菜鳥。

不過最後還是鬥氣夫妻給他們夫妻刀法反而打敗了反派boss,但是這個boss也不強大。原是古代一對恩愛夫妻所創。他二人形影不離,心心相印,雙刀施展之時,也是互相回護。

只是這路刀法傷人甚易,殺人卻是極難,皆因敵人身上中刀的所在全非要害,想是當年創製這路刀法的夫妻雙俠心地仁善,不願傷人性命,因此每一招極厲害的刀法之中,都為敵人留下了餘地。

此門刀法裡,男子所練招式與女子所練的全然不同,故需二人習練純熟,共同應敵。臨陣對敵時,二人刀法需陰陽開闔,一進一退,一守一攻,配合得天衣無縫,應敵時便有勝無敗。但若單獨一人使此刀法或使用的二人無法心意相通,刀法威力便會大減。這門刀法共有七十二招,每招均有一個旖旎的名字,如「女貌郎才珠萬斛」、「無教豔質為眷屬」、「清風引佩下瑤臺」等,小說中僅出現前十二招。

林玉龍與任飛燕性情暴躁,新婚不久便已屢鬧不快。後來二人遇上一位高僧,高僧便傳授他們這門刀法,希望二人學成後相敬如賓。林、任二人學得這門刀法後,雖都已學會自己的那路刀法,但因二人心意難通,以致刀法修煉格格不入,只練得三四招,非但不肯相互回護,更與之相鬥了許久,故發揮不出這套奇門刀法的威力。後來二人將此刀法授予袁冠南、蕭中慧,而袁、蕭二人靈犀暗通,情投意合,終能發揮出刀法原有的威力。

這恐怕比之《神鵰俠侶》中的「玉女劍法」雙劍合璧差了許多,也算金庸偷懶把自己寫過的橋段再山寨了一把。

其實正牌的影視作品《鴛鴦刀》曾經拍攝過兩部,一部是1961年由峨嵋影片公司出品。該片改編自金庸所著同名武俠小說,由李化執導,林鳳、周『驄』、李清、石堅、林蛟、任燕等領銜主演。該片是林鳳、周『驄』(後來TVB溏心風暴演峰伯,還演過倚天裡的張三丰)首次主演的武俠片。

還拍了上下集,年代久遠,反響不知道如何,估計不是太火。

第二次是邵氏1982年拍攝的有幾個名字其中一個叫《『神經』大俠鴛鴦刀》,確實看起來有點神經質。主角有青春無敵的惠英紅。其他人影響力一般。這部戲也沒有火。不知道是不是當時人們對喜劇的理解,沒有後來且不說周星馳,就是王晶和劉鎮偉等人的程度,總之是不溫不火。至此再也無人問津。而且當初邵氏特別喜歡修改,把主角名字都改了。反正感覺看了一部山寨版的金庸劇。

顯然時代的因素,《鴛鴦刀》出世太早,而等到可以拍的時候,香港電影又有太多的選擇,不過從不看電影的角度,純讀文字來自己想像,這部小說一定能緩解你不愉快的心情,唯一可以比美的是古龍的《歡樂英雄》,要是有興趣,大家可以找來看看,說不定也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歡樂體驗。

相關焦點

  • 盤點6版「韋小寶」!韓棟版最「豁得出去」,周星馳最受金庸認可
    對於觀眾來說,金庸小說不僅僅是一部部百讀不厭的文學佳作,更是讓人心嚮往之的快意江湖。因此,將金庸小說拍攝成影視作品就成為將大家嚮往的江湖世界具象化的最佳途徑,這幾十年來的翻拍之作可謂是層出不窮。周星馳版——金庸最滿意的韋小寶儘管92年兩部《鹿鼎記》電影有林青霞、張敏、邱淑貞、李嘉欣、袁潔瑩等大美女傾情出演,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有周星馳在的地方很多大明星都會相形失色不少。
  • 各版韋小寶:金庸最滿意梁朝偉,周星馳最貼合原著,陳小春是本人,那...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聊聊各版韋小寶,金庸男主裡,韋小寶並非絕世痴情男主人設。但是,就是很喜歡這部小說以及裡面的人物,每次看都覺得很快樂,很開心。 來看看下面這幾位,誰是你心目中的No.1呢?
  • 盤點十大金庸電影電視劇,僅有一部是內地製作
    眾所周知,周星馳最為擅長的就是詮釋小人物角色。恰好韋小寶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物,出來的效果當然是驚豔的。無釐頭的搞笑風格,90年代流行文化成功融入到金庸的故事裡頭,就算是完全顛覆了原著,也並沒有受到抨擊。另外一眾配角也十分出色,吳孟達、張敏、吳君如、邱淑貞、徐錦江...果然要拍金庸小說改編的電影,沒有足夠的大牌演員是很難成的。
  • 4部不可超越的武俠經典劇,金庸作品佔2部
    在我們的童年的記憶中,( 當然小編是90後的)出現過不少的經典武俠劇,比如古天樂李若彤版的《神鵰俠侶》,周星馳版的《大話西遊》,蘇有朋版的《倚天屠龍記》,電影周星馳版的《鹿鼎記》和連續劇陳小春版的《鹿鼎記》……等。
  • 豆瓣排名前十的武俠片,其中李連杰三部在列,周星馳一部在列
    豆瓣上還有一個綜合排名最高武俠片榜單,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其中排名前10位的,都有哪些我們熟悉的電影。>徐克的《黃飛鴻》系列前3部作品以其厚重的時代感與獨特的歷史觀向來受到影迷的喜愛。Top.9:《鹿鼎記》(1992) 8.1分 226347人評價導演:王晶主演: 周星馳 / 吳孟達 / 張敏 / 吳君如 / 邱淑貞 等也許受到其父王天林的影響,王晶改編金庸作品的電影反而比徐克更加「循規蹈矩」,周星馳飾演的韋小寶也得到了金庸的高度肯定
  • 周星馳趕著送錢,央視一再翻拍,金庸因為寫書賺了多少錢?
    中國寫書最賺錢的是金庸,國外是寫了《哈利波特》系列的JK·羅琳。曾經有個段子:金庸寫了十四部小說,連起來是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JK·羅琳寫的書,也能連成一句話,叫「哈哈哈哈哈哈哈」。因為《哈利波特》JK·羅琳賺了幾十億。
  • 周星馳版《鹿鼎記》只要改得好,不符合原著也能收穫好評!
    在翻拍盛行的時代,金庸小說可能是翻拍最多的劇本,單單一個《鹿鼎記》就被翻拍了8次,有梁朝偉版、張衛健版、陳小春版、韓棟版、黃曉明版等等,最近由張一山主演的《鹿鼎記》又登上熒幕,開播之前很多人都說張一山是最像韋小寶的,結果開播之後卻令人大跌眼鏡,這部劇目前在豆瓣上只有2.5分的成績,也算是破了紀錄了。
  • 金庸一生寫了15部小說,給孩子看這一部最適合
    「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小說。」這樣的評價毫不誇張,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金庸先生的小說都承載著很多人的青春回憶,被譽為「世界華人的共同語言」。他一個人,就代表了一個武俠時代,代表了一代人的江湖。
  • 金庸各部小說之間有怎樣聯繫,先後時間順序又是怎麼樣的?
    金庸武俠小說一共有15部,十二部長篇,兩部中篇,一部短篇。開卷之作是《書劍恩仇錄》,封筆之作是《鹿鼎記》。最初,金庸在寫小說的時候,以連載形式發表在《新晚報》上,形成了第一個版本,連載版。現在的連載版已經很少見。
  • 金庸電視劇《鹿鼎記》
    《鹿鼎記》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至1972年間,故事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講述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徵雲南、俄羅斯的故事。
  • 金庸知名度不高的一部作品,卻是十五部小說中最暗黑的一部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加上短篇《越女劍》,金庸為讀者奉獻了十五部小說。這些小說,有的知名度很高,有的知名度一般。但無論知名度高低與否,金庸都在一字一句中表達著自己的觀點。表面上是武俠作品,其實寫的還是人性。
  • 金庸一生寫了15部長篇小說,哪部小說寫得最好,最具有代表性呢?
    金庸是當代著名的武俠小說家,一生寫過了15部武俠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如果你還讀過其它的作品,說明那是別人的偽作,並不是金庸的原著。在這15部武俠小說中,人們最好奇的是到底哪一部寫得最好?
  • 金庸武俠最經典的六部電視劇,每一部電視劇都無法超越
    相信很多觀眾都看過金庸武俠電視劇,金庸的武俠劇大多都塑造了很多偉大的人物形象,而這些英雄人物每一個都成了經典,金庸更是寫出了很多讓人又愛又恨的反派角色,而金庸的武俠小說大多都被拍成的武俠劇,這些武俠劇播出後受到了觀眾們的廣泛關注和喜愛,接下來,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金庸武俠最經典的六部電視劇,每一部影視劇至今都無法超越
  • 金庸小說全集各個版本
    金庸,原名查良鏞,是享譽全球的武俠小說作家,一生所著作品都被搬上了熒幕,廣受好評,與古龍、梁羽生並稱「武俠三劍客」,被人評價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但是非常可惜在2018年10月30日下午,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 作品回顧:金庸小說在內地:從「毒草」到名著
    金庸小說在內地:從「毒草」到名著「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金庸先生被普遍認為是讀者最多的華語作家,其生前共創作了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其中14部被總結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雖然金庸先生已經封筆多年,但他的小說仍然廣有讀者。然而內地讀者能夠閱讀正版《金庸作品集》,不過是最近20來年的事。
  • 金庸十五部武俠巨作,史上最全影視劇版本,回顧經典,致敬經典!
    他的十四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被稱作"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另外還有一部中篇小說《越女劍》。第一部:《飛狐外傳》(1960年)金庸著《飛狐外傳》主要是講述了少俠胡斐在追殺鳳天南在路上與程靈素、袁紫衣發生的情感糾葛故事。在此之前《飛狐外傳》只有被改編成電影作品沒有電視版。
  • 張一山版《鹿鼎記》口碑慘澹卻讓周星馳張衛健版的又火了
    《鹿鼎記》作為金庸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已經被改編拍攝過多部影視作品,其中不乏經典之作,比如電影版周星馳的《鹿鼎記》,當為韋小寶初選角色時金庸先生就一眼認定了周星馳,確實,周星馳的韋小寶不單單是搞笑這麼簡單,他把韋小寶這個人物機靈聰明的性格刻畫的也入木三分,可以說這一版《鹿鼎記》是後無來者的存在。
  • 金庸唯一沒被翻拍的小說,因女主描述太完美,至今無人敢演
    金庸的一部神級小說,一個角色難倒了無數導演,至今仍無人翻拍!李白在《俠客行》中提到:一劍縱橫三萬裡,劍氣光寒十九州。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比較喜歡武術,公元3000年之前人類有了武術的概念。之後,武術就一直被運用在人們的生活中。
  • 用十五句話來概括金庸十五部小說,原來每部小說表達的是這個意思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金庸先生為其平生所著十五部武俠小說題的對聯,雖然不算工整,但是卻成為武俠世界流傳最廣最膾炙人口的一句話。金庸先生平生著作了十五部武俠小說,每部小說都有一個核心的主題。
  • 康輝——金庸小說,我極愛之
    如純以影響人群之廣、之深計,金庸小說或可與紅樓一較短長。金庸小說好,首先文字極好,特別符合我的標準。曾經與幾位同好之人討論,金庸小說到底哪裡吸引人?我給出的理由最簡單:讀金庸讓我無比享受「閱讀的快感」!這種快感並不僅僅來自情節的曲折、結構的複雜、敘事的宏大,還來自那一個個方塊漢字組接而成的一種獨特、難以言說的韻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