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遊戲陪玩平臺公布的數據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蓉
「砰」的一聲槍響,手機畫面裡,西西(化名)操控的人物被射中倒地,迅速變成一個「盒子」。隊員的怒吼聲隨即從耳麥傳出,「你下次能不能活久一點!」
耐著性子,西西用俏皮的腔調安撫對方情緒,內心卻隱隱有點慶幸。趁著被淘汰的空檔,她趕緊把面前的飯扒到嘴裡。
從早上6點醒來,西西一直捧著手機玩遊戲,吃飯的時間被壓榨得所剩無幾。「根本停不下來」,因為不斷有新隊友出現,以每小時46元的工資,成為「老闆」,接力承包她一天20小時的遊戲時間。
對西西而言,打遊戲不是娛樂,而是工作。這樣忙碌的狀態,從今年春節起,已持續兩個多月。
年初,面對因疫情而來的史上最長假期,宅在家的年輕人紛紛理解了什麼叫「孤獨」,也順勢捧紅了一個全新行業——遊戲陪練。
近日,一家遊戲陪玩平臺公布《遊戲陪練白皮書》。數據顯示,今年1月24日至2月底,日均訂單量是平時的2倍,用戶累計下單完成超過6千萬局遊戲。
目前,在該平臺上已有近 150 萬個遊戲陪練賺到錢,22歲的西西、20歲的小嚕(化名)就是其中一員。
全職與兼職
去年六月,杭州女孩西西從一家美術院校畢業。因為學習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畢業季時,她應聘過淘寶美工,但思來想去,最終放棄了這個機會。出於對動漫和遊戲的喜愛,她想進入遊戲行業發展,可又遲遲找不到心儀的職位,暫時做起美工、美甲師的兼職。
就在為未來迷茫時,一位朋友向西西提起「遊戲陪練師」的職業,建議她去試試。
西西喜歡玩遊戲。初中,她就接觸網遊。後來,手遊興起,《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很多火爆的遊戲,她都玩過。
「賺點零花錢也不錯。」抱著嘗試的心態,西西在遊戲陪玩平臺註冊帳號:十幾歲時,她已經通過倒賣遊戲裝備賺過一些錢,還用家人的身份證註冊過淘寶商鋪,售賣遊戲道具。
去年七八月份,20歲的小嚕(化名)也在抖音上看到關於遊戲陪練的視頻。一向擅長玩遊戲的她,好奇地下載了遊戲陪玩平臺,玩了起來。
這個杭州姑娘正在江蘇讀大二,趁暑假做起兼職,「玩遊戲讓我快樂,同時還能賺錢,很『香』啊。」小嚕用網絡流行詞來形容。
某遊戲陪玩平臺公布的數據
配音與顏值
正如朋友預料,在遊戲陪玩平臺,西西如魚得水。
一開始幾乎沒人下單,西西只好到聊天室,主動尋找需要陪練的玩家。慢慢地,很多人主動找上她。如今,她的陪玩帳號擁有810位粉絲。
西西對遊戲世界裡的人際交往方式很熟悉。早在初中玩網遊時,她便負責場控,帶領幾百人的陣營對戰,還在賽後主持娛樂活動,活躍氣氛。
沉浸遊戲多年,西西自認為技術並不算好,但身為陪玩,她有鮮明的個人特色。
在陪練平臺,西西被「老闆」們打上了「人皮話多」的標籤。御姐音、蘿莉音、少御音、正太音、病嬌音……她喜歡玩配音,可以一人分飾六七種角色,在五花八門的多種聲線中變幻自如。
聊天時,她可能冷不丁冒出一句呆萌的正太音,「小姐姐,我們要一起玩遊戲嗎?」隨後,又轉變為知性的御姐音回一句,「不行,小寶貝,玩遊戲不好哦。」
「我的風格就是皮,皮到讓人頭皮發麻的那種。」西西笑著說,「所以有很多不太開心、想要開心的人,都會來找我做陪玩。」
遊戲陪練競爭激烈。西西所在的遊戲陪玩平臺上,認證的遊戲陪練「大神」有近300萬個,平均年齡23歲。
身懷絕技的西西靠聲音吸引「老闆」,不曾在平臺暴露自己的真實面目。與她不同,小嚕隔三差五就會更新一條狀態,有意無意曬出自己的美圖或視頻。
作為技術不算高超的娛樂型陪練,「顏值」是小嚕脫穎而出的法寶,儘管她也承認,那些精修視頻和本人有點差距。
西西配音的視頻:少女音
西西配音的視頻:御姐音
傲嬌與佛系
疫情爆發後的兩個多月,西西明顯感覺到,遊戲陪練行業突然壯大,「好多人註冊用戶,每天訂單不斷」。同時,線下的美甲和美工業務被迫停單,西西轉而將遊戲陪練當作主業來維持。
那段時間,幾乎每天早上6點一起床,西西就會接到訂單。她的單子通常一天排滿40單,陪玩20小時遊戲,直到第二天凌晨兩點才睡覺。除了短暫的吃飯和睡覺時間,她始終要揣著手機,基本沒有空閒,「因為要全程開麥互動,留住『老闆』。」
「每時每刻都有『老闆』下單,甚至主動要求別拒單,說自己不介意拼單,可以和其他『老闆』一起玩遊戲。」對遊戲陪練來說,「拼單」意味著,同樣的1小時遊戲時長,賺的錢會翻上幾倍。
二月三月這兩個月,西西的月入可達兩萬多元,比平時增長兩到三倍。她所在的遊戲陪玩平臺中,去年全職遊戲陪練的平均月收入為 7857元,兼職平均月收入為2929 元。
不過,並非每個陪練在疫情期間都這麼忙。在西西看來,遊戲陪練的行業主要是「聲控」的天下,「如果聲音不是很有特色,可能就會比較難做。」
白天上網課,晚上接單,小嚕一天玩四五小時遊戲,月入最多時只有五千元。身為兼職,她的收費標準比西西低5元左右,「半小時或一局遊戲18元,我算是『底層陪玩』。」
西西則將自己認定為「傲嬌型」,「我不做卑微陪玩,只是『佛系』接單,不會央求別人什麼。」西西自稱是「拆二代」,「我有房有車,也養得起自己,不缺這樣的錢。」
當然,在等級鮮明的陪練行業,仍有大把人比西西更「傲嬌」。比如,定價最高的遊戲陪練大神王思聰,陪練《雲頂之弈》,收費 666元/小時。
西西在遊戲陪玩平臺的技能和標價展示頁面
小嚕在遊戲陪玩平臺的技能和標價展示頁面
暖心與灰色
孤獨是門生意,鮮明又隱秘。
除了為獲得更好的遊戲體驗、升更高的段位,西西認為有很多人是出於無聊或者孤單,而現實生活中又不知道如何和別人相處,才會花錢找陪練,「大家把它當做一種付費社交,是想讓自己喘口氣的方式。」
面對魚龍混雜的玩家,遊戲陪練也常遇到目的不純、居心叵測的「老闆」。
過去近一年裡,小嚕的300多個客戶中,有近百人提出過線下見面的要求,甚至有人張口就問,「多少錢一晚」。她的回應方式,是直接舉報對方。
對於有性騷擾傾向的人,西西也會直接舉報並拉黑對方。她陪近500位「老闆」玩過遊戲或聊天,最多的一次,在一天裡舉報了30多個人。她有一套從業基本原則——不接視頻,不接見面,不接「帶顏色」的訂單。一旦出現類似苗頭,會毫不顧忌地回懟。
就算在遊戲中已認識十幾年,西西也沒有和任何一位網友見過面。只有一次,西西打破慣例。
「因為家人反對,他和女友被迫分手,希望我作為虛擬女友陪伴他。」事前,西西與對方籤好協議——永不互發照片,永不見面。如果有人動感情,就不再繼續,互刪好友。
按照協議,西西每天陪對方玩兩小時遊戲,再聊一小時天。讓她沒想到的是,網絡另一端的那個人,也帶給了自己渴望的溫暖。
「剛開始時,他轉錢給我,讓我幫他點外賣,說點我喜歡吃的就好,不用問他口味。我按他說的照做,可兩周後,他突然說不用幫他點了。」那天起,西西開始收到對方為自己點的外賣,全部是她愛吃的食物,「受寵若驚,他太暖了。」
前後四五個月,這個30歲小夥在西西身上投入一萬多元。他說自己本來在杜拜工作,春節回國後,因疫情遲遲無法復工,經濟來源中斷。對方提出結束協議,並按照約定,刪除了西西好友,但直到現在,西西仍捨不得刪除對方。她心動了,可「既然說好不見面,何必增加傷害」。
小嚕也從沒有把線上關係發展到線下,「畢竟壞人不會輕易在網上暴露出來。」她秉持的原則是:「沒有感情,對方只是客戶。」
身為熟諳網絡的新生代,她們恰恰「不喜歡通過網絡交現實朋友,尤其是社交軟體。」
「網上,人呈現的性格特徵會理想化,現實中可能會存在很大落差。」西西對此深有體會。
網絡內外,她扮演著不同角色,也被迥異的性格包裹。她認為,做遊戲陪練時,自己性格活潑,調皮又逗比,「會把陌生人當作熟人來處」。而生活中,自己則有點高冷。對她而言,線上和線下的社交,是兩條平行線。
揮金與自閉
在遊戲陪玩平臺,超過三分之二找遊戲陪練的用戶是「95後」。「花錢僱人陪我打遊戲」,是這屆年輕人流行的生活方式。
春節期間,據說,最揮金如土的「老闆」是一位22歲的上海小夥,他平均每天消費超過1500元,累計找12個人陪自己打了1850局《和平精英》。
西西遇到過一位「老闆」。起初,她以為對方是個成年女孩,「他還在變聲期,帳號資料又顯示女性」。後來,直到對方的朋友說漏嘴,西西才得知,僱用自己的竟是個初三男生。
西西開始拒單。男孩有點委屈,「他說自己找陪玩,是因為他在遊戲裡老被歧視。我說玩可以,但得保證你父母知情。」後來,男孩的父親果真給西西打來電話,表示自己知情,希望西西監督兒子玩遊戲的時間,「他說兒子有點自閉,好不容易有個願意交流的人,不想幹涉太多。」
「像收了個弟弟。」西西不再向男孩收費,會在接其他「老闆」的單時,叫上男孩一起玩,同時提醒他不要沉迷。
3個月之後,看著男孩變得開朗了一些。西西覺得很滿足,就像在遊戲中陪伴一些人走過失戀的痛苦一樣。這種被需要讓她充滿成就感,也獲得自我肯定。
「陪玩能讓一些有社交障礙的人得到自信,也有人說可以減輕抑鬱。」西西和小嚕都看好遊戲陪練的發展,「電競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陪玩很可能會是新型娛樂產業。」
賺錢與未來
在西西和小嚕看來,陪玩行業開始趨向正規。
起初,只需要上傳個人資料,就可以認證成為遊戲陪練。兩三個月前,行業內出臺了對從業者的技能認定,不僅要有線上理論考試,還要在邀約時間登錄遊戲,完成實操考試。這之後才能取得電競陪練師證書。
西西覺得,舉報投訴用戶後平臺的處理速度也變快了,「半年前,處理結果要幾天才能出來。現在只需要幾分鐘,最慢隔天也會有反饋。」
不過,無論是全職,還是兼職,她們都不打算把這份職業長期做下去,「它遠沒有看起來那麼輕鬆」。
「養帳號很麻煩,要時不時更新動態,始終保持在線,得一直盯著,擔心錯過訂單。」更讓小嚕覺得難熬的是,生活作息變得很不穩定,「有一次,有人從晚上11點一直讓我陪玩到凌晨5點。我很困,可也不能不讓他續單。」
每當看到西西熬夜到很晚,父母就會勸她趕緊找一份其他工作。小嚕也沒敢告訴父母,自己從事的這份兼職,「他們不會理解,更不會同意。」
西西只把遊戲陪練視為疫情期間的過渡職業。在她的計劃中,等疫情結束,她就再扎進遊戲行業找其他工作,「想做活動策劃,也想過創業。做陪玩時,接觸到各行各業的人,我也學到很多經驗,得到一些啟發。」
小嚕則打算再賺幾年錢,就悄悄結束這份兼職,「畢竟有學業要完成,好多『老闆』和我說過,要好好讀書」。
在享受玩遊戲和賺錢快感的同時,她們也覺得,終有一天,自己會註銷帳號,和這份職業告別。
你怎麼看待遊戲陪練?歡迎在評論區說說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