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清是在哪個花園裡第一次看到倒地鈴拱門的了,一條長長的玫瑰廊,最起始的地方卻住了幾株倒地鈴,綠色的小氣球,掛在開滿細碎小白花的藤蔓間。
當時,我默默地掏出了(意念中)的小本子,鄭重地寫上一行字:將來我也要這麼種!
好了,現在願望實現了一半——倒地鈴拱門是安排上了,後面沒有跟著一串玫瑰。
「先來認識一下」
倒地鈴是個啥?
它畢竟不是什麼當紅炸子雞,但我覺得它比很多網紅植物都有趣。
從植物學上分類來看,它是無患子科倒地鈴屬植物,無患子科好吃的有啥呢?荔枝、龍眼,這一科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北方最常見的估計就是欒樹了。
你們觀察過欒樹的果實嗎?是不是對它的泡泡果也很好奇。
嗯,倒地鈴的果實就長這樣,只不過,欒樹是一大棵樹頂幾串泡泡,而倒地鈴更像是很多根細繩拴著一群泡泡,所以,在萌度上更上一層樓。
「倒地鈴的另類欣賞方式」
倒地鈴做為藤蔓綠植當然是極好的,它生長速度極快,兩個月就能從小苗爬到兩米高,而且根部還會不斷萌生側枝,看文末的小視頻裡,我用兩棵就種出了一個綠色拱門。
但是,如果你只是用眼睛看它,那是浪費,欣賞倒地鈴必須得上手,捏!
我來示範一下正確的倒地鈴欣賞方式,一、二、三!
什麼捏塑料泡泡減壓啊,跟這個一比都弱爆了。
據說還有另一種強力減壓的方式,把泡泡摘下來,放在手上,然後,另一隻從高空迅速落下,一拍,「啪」,特別有爆破的快感。
想想就過癮!
「打開一個泡泡,大聖藏在裡面」
這個泡泡是什麼呢?是倒地鈴的果實,裡面包裹著倒地鈴的種子。
一定要打開來看看,有驚喜。
每個泡泡裡正常情況下是有三粒種子,這個種子是很多小清新喜歡倒地鈴的理由,因為它自帶愛心。
新鮮的種子是綠色的,這個心形白斑還不是太顯眼,等到果子成熟後,黑色的果皮白斑就非常顯眼了,一顆顆小愛心捧出來。
也有人覺得它像猴臉,大聖,大聖,是你嗎?
倒地鈴的種子也可以列入傳家寶行列——這一兩年我對收集傳家寶種子頗有心得,今年的倒地鈴是我去年自己採收的種子播出來的。
「說說怎麼種」
倒地鈴種植難度很低,畢竟它本身還算是一種野生植物,所以很是自立自強,在紐西蘭和美國南部某些州,它是被列在入侵植物行列裡頭的。
在北方種它不用擔心入侵,到了冬天它就凍死了……
原生於亞熱帶地區,倒地鈴比較怕冷,所以如果要露地播種的話,最好等到五一左右,要是性急,提前在室內育苗。
育苗的時候有個小難點,倒地鈴種子臉皮厚,出苗時間長,大約需要10天左右,在這10天裡一定要保持盆土充分的溼潤度。
一旦進入高溫高溼的夏季氣候,這傢伙就如魚得水了,幾乎每天都能躥高一截兒,一定要提供支撐竿,並且用綁紮帶固定一事實上,它自己的攀附性不是特別強,事實上,在野外,倒地鈴是以「攤」狀存在的。
它的名字早已揭示了這個秘密,來,調查一下,你們怎麼讀這倒地鈴三個字?正確讀法:dǎo di ling,意思是倒在地下的一堆鈴鐺。
不好好扶著,它就倒給你看,就是這麼一個貨。
最後上一個小視頻,方便大家更直觀地感受下倒地鈴是怎樣神奇的一種植物。
以上,歡迎大家既關注微信公號 廚房花園,也關注微信視頻號 廚房花園,反正,自媒體人就是一天天地走在「只要不死就要更新」的路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