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數一年比一年多,考研競爭一年比一年激烈,於是考研一年比一年難。這是目前深深烙在考研這件事上的一個標籤,相信這也是絕大多數大學生對於考研的第一認知。
隨著2020考研的落幕,結果已經逐漸明朗,341萬人報考,錄取100萬人,超過三分之二的大學生成為了陪跑者。但是即使知道這些,大學生們似乎也別無選擇,考研畢竟是一個不僅能解決的現在就業困境,也是一個能保長久發展的選擇。
既然沒得選擇,那就一往無前,正在準備2021考研的大學生,究竟面臨著什麼?
名校考研生越來越多
以往,考研的同學大部分是集中在普通本科院校,一些二本、三本的考研率特別高,尤其是在河南和山東兩地,這兩個省算是考研大戶。小編心裡一直是這麼一個認知,直到一周前,才被真正的現實所震驚。
一周前看到了清華和北大本部的本科畢業生去向調查,調查中顯示北大和清華兩所高校的本科就業籤約率都不足10%,分別為6.16%和5.4%。相信第一次看到這個比例的人,肯定都和我一樣吃驚,怎麼會低到這個程度?但事實就是如此。
從圖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北大的大學生深造率高達73.52%,分別為兩個方向,一個是出國留學讀研深造,一個是國內讀研深造。這個「殘酷」的現實傳達給同學們的信息就是,名校考研生越來越多了,你們要小心了。
考研人數達到400萬,要怎麼競爭
名校考研生都能高達這個比例,可想而知普通高校的大學生考研率不會低到哪裡去,這也就是考研同學這麼多的原因,粗略地按照本科畢生數量和考研報考人數來估計,有一半的本科同學最終選擇了考研。
當然,可怕的不是考研人數多,而是在考研人數已經如此多的情況下,每年報考的上漲的趨勢絲毫不減。近幾年的考研報考人數劇增,尤其是近兩年,每年都在以50萬的人數上漲,如果這個增速繼續保持,那麼毫無疑問2021年的考研報考人數會超過400萬。
400萬是個什麼概念,據小編已知的就有二十多個國家人口總數是在400萬人左右的,這麼多的考研報考人數,確實使得每一個考研同學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如何能後在這400萬人中脫穎而出,那需要的就不僅僅努力了。
努力成標配,考研不簡單
10年前的考研,你可以說努力最重要,因為只要通過努力就能夠踏入研究生的大門,但是考研發展至今,努力已經成為標配了。
整個考研大軍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成功者、陪跑者和打醬油的「渣渣」,至於「渣渣」我們就不多說,沒有任何意義,除了渣渣之外的兩個層次都會隨著考研總人數的增加而增加,然後通過優勝劣汰機制最終成為前兩個層次的考研同學都是比較厲害的。
厲害的一個方面就體現在足夠努力,說白了就是最終和你競爭的考研者每一個都很努力。僅僅是努力已經佔取不到任何的優勢了。
當努力成為考研的標配,考研就變得更難了,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另謀出路」、「另闢蹊徑」,例如我們常說的「選擇」,花大量的時間在做選擇上就會比較值,正確的選擇會讓你實現彎道超車。
選擇中最重要的就是目標院校的選擇,除了選擇跟自己實力相匹配的高校外還可以進行「撿漏行為」怎麼選擇跟自己實力相匹配的高校之前的文章裡講過很多次,所以就講一下「撿漏」,撿漏的方式之一就是報考一些名聲不顯的名校,例如西北農林;其二就是找一些個別專業實力強勁但是非985、211的高校,例如華東政法和南京郵電;其三就是花大量時間查看各高校錄取數據,你會發現有些高校的分數線很有規律,例如華科就是一年分數高,一年分數低。
總結
無論怎麼分析,事實還是擺在2021考研同學的面前,那就是21考研確實很難。你們這個賽道上大概率會超過400萬的考生,其中名校考生的比例佔據會比較高,真的是想替21考研的同學抱怨一句「我太難了」。
但是作為成年人要知道,抱怨如果有用的話誰願意強顏歡笑,抱怨沒有任何作用,同學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要想清楚自己拿什麼去和對手競爭,更拼命的付出?更紮實的基礎?更明智的選擇?更高效的複習?或者全部具備?
只有拿出找出你的優勢,並且具有考研生標配的努力和堅持,那麼你才有希望成為笑到最後的人。
考研這麼難,每年都有幾百萬的陪跑者,你覺得湧上考研這個賽道是正確的選擇嗎?歡迎在下方評論或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