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用音樂、視頻APP
還是用社交軟體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
付費「VIP」服務
可如果無意間開通了「自動續費」
可就很讓人惱火了
01
男子開通包月影視會員
竟被「自動續費」79年
「自動扣費」相關投訴近3萬條
今年5月,廣西南寧的陳先生在電視上開通15元包月的影視會員,套餐顯示直接從話費中扣除。
可陳先生仔細一看,發現這個服務大有問題——所謂的包月,前面帶有「連續」二字,其實就是妥妥的自動續費。他查了查到期日期,結果讓他大吃一驚:套餐居然要到2099年才到期!
有網友反映
有些平臺上的條款比較隱蔽
稍不注意就會被「自動扣費」
9月2日,《中國消費者報》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關鍵詞「自動扣費」,有近3萬條投訴。
02
《人民日報》評「被『自動續費』」
涉嫌誘導消費者
相關格式條款應提前明示
9月1日,《人民日報》對「自動續費」消費陷阱一事發表評論:
首先,「商家設置新用戶優惠價或首月優惠價,再將這樣的優惠與自動續費關聯在一起,以誘導消費者衝動消費。」
另外,「APP會員服務開通默認設置成勾選連續包月、自動續費服務,以及消費者若要使用優惠價格開通會員,則必須選擇自動續費兩項為格式條款,違反《電子商務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
03
識別「自動續費」套路
套路一:「免費試用」不免費
蘋果應用商店中一款拍照APP,在首頁打著「解鎖更高級功能——點擊免費試用」的幌子,用戶點擊進去卻被要求開通包月服務。原來,所謂的「免費試用」是先購買每月的包月服務,然後才能獲得贈送的「7天免費」會員服務。
套路二:充值優惠「代價」不小
在一些APP的頁面頂部,常出現「一分錢體驗7天會員」「5塊錢充值一個月會員」等誘人標語。但消費者充值後,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連續遭遇扣費。對於此類活動,部分APP往往在誘導性標語和圖案上,使用誇張的字號,但在活動宣傳頁的某個「角落」標註「1分錢體驗會員將自動加入連續包月計劃」等協議,用戶只要付費就相當於同意了協議條款。
套路三:「自動續費」成唯一選項
用蘋果手機充值某會員時,充值界面只有4個套餐,分別是「連續包年」「連續包半年」「連續包季」「連續包月」,用戶在充值界面沒有單獨包月或包年選項,一旦選擇充值,只能選擇自動續費。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