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多次證明,臺灣是中國的

2020-12-21 宇宙裡的時光隧道

三國時期,吳國為了發展海上勢力,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渡海至夷州(今臺灣省),佔領夷州,臺灣開始正式和大陸有往來

隋煬帝,公元607年和公元609年,派兵佔領臺灣,臺灣正式劃為大陸的領土範圍

南宋時期,公元1172年在臺灣島駐軍,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臺灣駐軍

元朝忽必烈時期,公元1297年,經過數月激戰,元軍一舉拿下臺灣

公元1661年,南明將領鄭成功,驅逐竊取臺灣的荷蘭殖民者收付寶島臺灣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派福建水師提督施琅收付臺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0月25日,中國政府在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臺灣省日軍受降儀式,臺灣省行政長官宣布收回臺灣及澎湖列島

相關焦點

  • 「希望臺灣同胞能了解真正的臺灣歷史」
    人民政協網12月19日電「這是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1624年(天啟四年)兵部尚書趙彥《官兵渡海收復澎湖》題行稿;這是西晉陳壽所編、我國首部記錄與臺灣有關的正式文獻《三國志》……這些史實向世人展示,臺灣歷來都屬於中國的一部分。」
  • 臺灣學者:現存日本史料證明釣魚島屬中國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國家級檔案館)存放的多份日本政府的歷史文件,證明其早在1885年已認識到釣魚島屬中國。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島內國際法學界普遍認定,釣魚島是中國最早發現、命名並利用的,甲午戰爭後被日本竊取,二戰後隨臺灣島一併回歸中國,這與大陸方面的看法基本一致。中國至遲在15世紀初就已發現釣魚島,並將其作為臺灣的附屬島嶼進行管轄。
  • 歷史可以證明:大陸決定對臺實施「武統」,並非根據軍事條件
    歷史可以證明:大陸決定對臺實施「武統」,並非根據軍事條件 2020年04月17日 09:5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歷史可以證明:大陸決定對臺實施「武統」,並非根據軍事條件。  文章指出,早在人民解放軍取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勝利後,中共中央已估計到國民黨殘軍將把最後的落腳點放在臺灣,「解放臺灣」理所當然成為中共中央考慮的重點。1949年3月15日,新華社發表題為《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的社論,首次提出「解放臺灣」的口號。
  • 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我又被氣到了!
    這不,一條由央視網快看頻道發布的話題#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已經上升到熱搜第4位了,138萬多的熱度且還在持續上升。新聞內容是這樣的:不怕趙雲變馬雲,就怕趙雲成了外國人!臺灣「108課綱」這學期上路,中國史被大幅精簡,漢唐盛世、帝王將相的名字基本上幾乎消失在臺灣新世代的記憶中。新課納大幅增加東亞史,把中國史納入到東亞史的一部分。其實早在前幾年,臺灣課本就把中國歷史併入東亞史了。三國鼎立為什麼消失?
  • 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病亡,曾多次傳出死訊
    臺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病亡,曾多次傳出死訊 2020-07-30 2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歷史上三次統一臺灣都是通過武力,第四次會以什麼方式呢?
    歷史上三次統一臺灣都是通過戰爭,第四次會以什麼方式呢?歷史上三次統一臺灣都是靠的武力,證明戰爭統一臺灣可能是最快的方法。自元朝開始對臺灣地區受大陸管轄以來。歷史上,臺灣總計四次與大陸分離或者淪為殖民地,前三次都是通過戰爭手段而回到大陸懷抱。
  • 臺灣歷史教科書慘遭「去中國化」,張彬:這招非常毒!
    作者:年負民進黨當局把「去中國化」的手伸到教科書上已經是基本操作,但是2020年九月新學期開學的歷史新教材更是變本加厲。中國古代史被大幅刪減,總共就只有1600字。民進黨當局的本意是「洗腦」下一代,不過在「洗腦」到同時,臺灣學生也會失去許多應該有的價值觀。歷史「去中國化」從李登輝時代,歷史課本「去中國化」已經悄然展開。李登輝表面上主張一個中國,教育改革時,就把順序改成了先學臺灣史,到二年級再學中國史。他這個做法就已經把臺灣史和中國史分隔開。
  • 再強調一遍,臺灣是中國的!
    編輯:翰林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為了博取關注度,在任職的最後期限還不斷製造事端。上月,蓬佩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再度叫囂,說臺灣不在中國的領土範圍之內,企圖破壞中國穩定,但是蓬佩奧這番言論並沒有引發國際社會上多大關注,是因為國際社會上稱蓬佩奧是「說謊派代言人」。
  • 臺灣與大陸的歷史連結,古代都有哪些人到過臺灣?
    最近,當前臺海形勢嚴峻,島內少數臺獨勢力,妄圖「去中國化」,但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任何陰謀都無法割裂兩岸的歷史聯結,都無法改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歷史文獻中記載的的第一次與臺灣的接觸臺灣與大陸的淵源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時代,而現存歷史文獻中記載的的第一次與臺灣的接觸是在三國時期,當時魏蜀吳三國鼎立,吳國因為在三方中實力最弱,為了滿足擴大領土、向外發展增強實力的夙願,因此決定按照史書的記載去開發夷州,夷州也就是今天的臺灣
  • 紀錄片《中國》多次登上熱搜,歷史有多迷人
    近日,紀錄片《中國》熱播受到廣泛好評截至目前微博話題#紀錄片中國#閱讀量6.7億關聯話題多次登上熱搜這部拍出了電影質感這是一部特別注重以思想創新、文化文明和高質量精神生產為主線回顧中國歷史文化的傑出作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國史學科專家組成員 王子今紀錄片《中國》向我們展示每一個時代,那些有能力主宰國家發展方向的人所做出的努力。
  • 吳昆財:堅決反對「去中國化」的歷史新課綱
    當這份新課綱通過,坊間已經盛傳,補習班準備摩拳擦掌,大賺一筆歷史補習財,這不是勞民傷財,什麼才是勞民傷財?二、這是一份徹徹底底「去中國化」與「媚日」的課綱。審視這份課綱設計的初心與發想,無非就是要斬斷臺灣與中國歷史、文化與民族的關係,它企圖從量變到質變,有計劃地清除中國史在臺灣學子中的集體記憶。
  • 臺灣是中國一部分,誰都無法改變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一個客觀事實,是40多年來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礎和根本前提。蓬佩奧為一己之政治私利,置歷史和事實於不顧,置中美兩國人民根本利益於不顧,在臺灣問題上再次發表錯漏百出的言論,嚴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違背美國政府對中方作出的承諾,觸及了中國人民的底線,他的錯誤言行必將遭到中方堅決回擊。
  • 李敖之子批評臺灣教科書與歷史不符 圖
    「我所做的工作就是要撥亂反正,臺灣的歷史不是什麼千古懸案,都是那麼簡單的歷史,很容易就可以把它給證明出來。」臺灣作家李敖之子李戡處女作《李戡戡亂記》日前由三聯書店引進出版,該書痛揭深批臺灣教科書、聯考和學校這三個方面的諸多痼疾。17歲的李戡目前正在北京大學讀書。他昨天接受採訪時說,因為出版《李戡戡亂記》,他幾乎成了臺灣同學的公敵,但他跟他們不是一類人,所以也並不在乎。
  • 兩岸各界代表:紀念臺灣光復有重要歷史和現實意義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記者查文曄、陳鍵興)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22日在京舉行,兩岸各界與會代表發言時表示,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重要成果,彰顯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歷史和法理事實。兩岸同胞要銘記共御外侮的歷史,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攜手實現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的光明前景。
  • 臺灣規定電子產品標示「中國臺灣」就禁賣,大陸廠商如何抉擇?
    這部修改草案規定,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包裝、說明書、軟體和固件等,如標示「中國臺灣」字樣,將不予發放審驗證明;即使取得證明,被發現違規後不改正的,將撤銷證明不得銷售。該規定將在公告14天後生效,屆時將隨時抽查電子產品,防止違規。時封君注意到,臺灣省通訊傳播主管部門此舉早有先例。
  • 臺灣光復乃全民族抗戰勝利之果 祖國統一是新時代歷史大勢所趨
    這是整個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光輝時刻,也是值得全體中國人民紀念的重大歷史事件。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具有深厚的歷史依據,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比中國人更早地發現、認識、開發、治理臺灣。有關臺灣的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成果證明,臺灣史前文明淵源有自。
  • 去臺灣又簡化了!免財力證明更方便!低價機票攻略全放送!
    2018最新版入臺證準備資料基本資料:1、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含有效臺灣旅遊籤注(G籤)2、身份證正反面彩色電子版3、白底一寸以上,半年內彩色證件照電子版4、填寫完整的個人遊申請書財力證明:(四選一)
  • 賴冠霖字正腔圓說:臺灣省臺北市歷史悠久,我在中國臺灣等你
    導語:「我是賴冠霖,我在中國臺灣等你!臺灣省臺北市歷史悠久」,果然是根正苗紅,愛國好青年賴冠霖。 我是賴冠霖,我在中國臺灣等你!臺灣省臺北市歷史悠久」 期待根正苗紅愛國好青年賴冠霖 ,一起和賴冠霖祝願祖國花好月圓,大好山河!
  • 臺灣同胞抗日歷史的啟示與思考
    臺灣同胞在反日鬥爭中凸顯出來的中華兒女的英雄氣節,與中華民族的進取精神一脈相承,激勵著海峽兩岸同胞度過了艱苦的歲月,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臺灣同胞抗日歷史帶給我們的啟示與思考 回顧臺灣同胞抗日的歷史,那段氣壯山河、催人淚下的悲壯歷史,那段使人感慨萬千,令人唏噓不已的壯麗詩篇,給我們許多啟示,予我們以深深的思考。
  • 臺灣基隆的二沙灣,一座歷史悠久的堡壘,你來過嗎?
    Ersha Bay Fort也被稱為Tenable Gate of the Sea,它位於臺灣基隆的二沙灣山上,這是中國傳統的堡壘,它最初建於1840年,經過多次翻新,雖然沒有軍事用途,但它是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可以俯瞰基隆港的內外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