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正當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取得階段性成效之際,位於塞北的河北省尚義縣傳來了脫貧喜訊:尚義縣等13個縣和1個區退出貧困縣,標誌著中鐵十四局集團定點扶貧了4年的尚義縣正式脫貧「摘帽」。
「脫貧成果來之不易,這是多少人的心血才換來的這一天,我們更要守住它,守牢它!」中鐵十四局集團派駐尚義縣的扶貧幹部孫潔感慨地說道。
莽莽草原,悠悠歲月,4個寒來暑往,中鐵十四局集團時刻心系19萬尚義人民,自接過任務的那一刻起,就義不容辭地扛起責任,各級領導對尚義縣的貧困群眾都念茲在茲、心有牽掛……
帶來幸福火種
尚義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屬「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不發達,自然條件惡劣,是國家級貧困縣、河北省深度貧困縣。2002年9月,中國鐵建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開始對尚義縣實行定點對口幫扶;2016年4月,在扶貧攻堅的關鍵時期,中國鐵建把扶貧的「接力棒」傳到中鐵十四局集團手中,沒有一刻的停留,集團公司領導班子召開會議,成立領導小組,優中選中,在全集團公司範圍內選拔出中國鐵建第5任扶貧幹部,進行現場調研,制定扶貧方案,一場播種幸福的「春耕」正式開始……
中鐵十四局集團緊緊圍繞尚義縣貧困人口的衣食住行,「扶真貧、真扶貧」,不作秀、不擺「花架子」,從基礎做起,實打實做好「民生工程」:出資50萬元,用於小蒜溝敬老院暖氣管道全面改造,硬化平整院落,使40多名孤寡老人暖洋洋過冬,並贈送胡麻油、麵粉、棉衣和慰問金。出資375.6萬元,為下馬圈鄉建設了尚義縣幸福互助院,使116戶貧困老人圓了住上新房的夢想。
籌資20萬元,對尚義三中教學樓進行維修;對尚義三中和下馬圈小學32名學習優異的困難學生,制定了每人每年幫扶3000元的政策,發放助學金30多萬元;同時,出資12萬元,向下馬圈中心小學捐贈了20臺電腦、為學生購置17套夏冬季校服、球鞋。為改變貧困人口「大病一場,小康泡湯」的命運,再次出資270萬元,建立鄉村衛生室27個;投入182萬元,購買7輛流動醫療服務車,使貧困人口 「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人管」。
中鐵十四局援建村級衛生室
一組組數字的背後,是中鐵十四局集團扶貧救困的一個縮影,也是愛心的流動,善意的綿延,彰顯著央企的責任擔當和大愛無疆。
搭建幸福橋梁
2017年,該集團針對尚義縣貧困人口多、就業渠道窄、工資收入低的實際情況,把解決貧困人「就業難題」作為精準扶貧的治本之策,讓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就業,從而帶動全家實現穩定脫貧。
很快,該集團出資200萬元註冊成立了「尚農勞務有限公司」,建立縣鄉村三級勞務派遣組織,對勞務人員開展實用技能培訓,促進他們向技能型工人轉變,增加勞務工資收入。
還製作了「勞務用工宣傳片」,通過電視、廣播、微信等平臺深入宣傳,做到家喻戶曉。同時把縣就業局作為勞務輸出的主要窗口,並組織全縣14個鄉鎮38名幹部赴北京工地項目進行實地考察。
「能成為中國鐵建的一份子很自豪,我在京張高鐵工作3年了,融入了這個大家庭,也富裕了小家庭。」尚義縣大學生祖昕說。
為讓大學畢業生找到合適的工作,他們開通了「綠色通道」,以「集中報名、資格審查、統一面試」的形式,每年拿出一定名額,降低用人標準招錄符合條件的尚義籍貧困家庭學生。
近兩年,62名尚義大學生走進該集團的工地,每人每年至少有6萬元的工資收入,按4口之家計算,家庭人均年收入可達一萬多元,真正實現了「幫扶一人就業,帶動全家脫貧」。
針對尚義職教中心的實際情況,結合中國鐵建對技術型工人需求大的優勢,該集團與尚義職教中心、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合作辦學,聯合開辦了「鐵道施工與養護」專業,推行「訂單教育」、「工學結合」模式,進行「2+2+1」教學,學生先在尚義職教中心學習2年基礎課,再到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習2年專業課,隨後到工地見習1年,由集團公司對畢業學生進行集中安置。該專業首批共招收14名學生,讓貧困學生掌握一技之長,通過穩定就業得到可持續性的收入,為尚義縣人民搭建起又一座通往「幸福」的橋梁。
再添幸福砝碼
「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對於扶貧,習近平總書記一語中的。
該集團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扶貧「真經」,摸底子、找路子、出方子、加砝碼,下足了「繡花」功夫,以產業帶動就業的新思路打造「造血」式扶貧。
「近幾年接到中鐵十四局工裝採購訂價值1200萬元,優先安置100多貧困人口就業,每人每月能增收2000元……」談起中鐵十四局,倫比服裝公司總經理馬貴春總是充滿感激。
出水才見兩腿泥。該集團扶貧幹部孫潔踏遍172個行政村落,調研走訪,發現倫比服裝公司實力雄厚,但困於交通不便,訂單不足。「扶持本地企業,產業帶動,助力群眾脫貧」,在充分調研後,他們將倫比服飾公司納入工裝供應商名錄,籤訂工裝加工合同,隨後,倫比公司的業務範圍擴大至整個中國鐵建,訂單數量和加工規模不斷擴大。
不僅如此,受「扶貧微工廠」的啟發,中鐵十四局集團還協助倫比公司建立起「家庭微車間」,免費將縫紉設備安裝到戶,免費技術培訓、送料到戶。工人在家裡加工,企業上門回收,足不出戶就能在家就業。
現在,家庭微車間已發展到130餘戶,為城鄉閒散「半勞力」搭建起了精準脫貧的「大舞臺」。倫比公司已成為尚義縣「叫得響」「過得硬」的扶貧「金字招牌」。
嘗到了「抓產業促就業」的「甘甜」,該集團又將谷之禪公司納入產業幫扶對象,通過產業深度融合,帶動貧困戶流轉土地、打工種植和工廠務工等實現增收。
2020年7月11日,中鐵十四局集團組織參與由國務院國資委發起的「百縣百品央字號」暨「小新帶貨」融媒體扶貧行動「尚義燕麥專場」,為尚義農副產品站臺助銷。兩個小時的直播吸引了1022.3萬人圍觀,收穫「紅心」101.2萬個,產品銷售額近300萬元。利用電子商務的便捷,乘著「直播帶貨」的東風,讓尚義縣的農特產走進千家萬戶,成為飯桌上的「香餑餑」。
扶貧直播連線
託起穩穩幸福
近兩年,脫貧致富的尚義縣候達子溝村貧困戶殷振果笑得合不攏嘴,她算了一筆帳,把自家的15畝地租給中鐵十四局集團,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一年當中,她在播種、施肥、鋤草、收割、加工等時段到基地務工,又賺了2萬多元,順利實現了穩定脫貧。
原來,依託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該集團選定甲石河鄉侯達子溝村,流轉貧困戶土地265畝,建立起無公害小雜糧種植基地,既為貧困人口提供就業崗位,又能提供優質的雜糧產品,種植基地每年吸納當地留守人員務工達2000餘人次,2年共投入資金230多萬元。
同時,在中鐵十四局集團的推動下,中國鐵建選定下馬圈鄉小雜糧加工廠作為消費扶貧基地,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採購雜糧雜豆,提供了穩定的銷售渠道,僅2019年共採購下馬圈鄉雜糧雜豆17萬斤,帶動全鄉種植戶434戶、984人通過雜糧種植實現有尊嚴的脫貧增收,激發了貧困人口種植的積極性,實現了「造血」式扶貧。
南朝碾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項目
轉眼間,脫貧攻堅進入了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衝刺期,中鐵十四局集團多次深入尚義縣農戶家中、田間地頭、工廠車間,每到一地與村民、工人和企業負責人親切交談,詳細了解實際情況,認真謀劃脫貧良策。在調研中發現:光伏項目建設周期短、見效快,收益期長,對於貧困家庭快速穩定脫貧具有最佳效果。
為此,中鐵十四局集團投入70萬元,參與建成了南朝碾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項目,2019年實現收益24萬元,全村所有貧困戶每戶年均可受益3000元,並可連續享受20年!
幸福不會從天降,小康社會等不來
4年來,中鐵十四局集團鍥而不捨,心系那方熱土,心懷那方百姓,想盡千方百計,歷盡千辛萬苦,認認真真、實實在在地帶著感情扶,帶著責任幫,從訂單工業、訂單教育到訂單農業,一攬子舉措相繼落地,覆蓋更多人口、惠及更多家庭,讓尚義縣提前實現脫貧,為塞北的老鄉們託起了「穩穩的幸福」!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鐵建扶貧在路上 | 中鐵十四局為塞北人民託起「穩穩的幸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