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俗話說:「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真正厲害、實力高強的人,往往都很隨和,很少與人起爭執。他們的隨和包含了謙和,卻絕不是應和。
有人說,鐵娘子董小姐身為世界級企業家,脾氣也是很火爆的,但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當下屬做錯事時,董小姐的暴脾氣一準爆發,這是領導者對下屬的高標準、嚴要求。下屬做了觸犯企業規則的事,她若依舊隨和,那可能格力也不會有今日的成就。
當董小姐面對其他人時,是相當隨和的。眾所周知,她與劉強東強強聯手,兩個以霸道聞名的人居然惺惺相惜。董小姐認為,劉強東是最容易打交道的人,而對方也認為她是極具工匠精神的。
所謂工匠精神,是指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精神。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不願意「與傻瓜論短長」的人。
不願意與「傻瓜」爭辯
隨和的人往往擅長理性思考,他們知道自己處於什麼水平,也知道自己是對的。自己意見向左,說明這個人認知水平不夠,爭論又有什麼意義?既不能解決問題,也無法讓一個較真的人低頭。
李笑來曾經就職於新東方,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他提出託福考試只需要在中學英語的詞彙量上增加2142個單詞,這和當時市場12000個託福詞彙量觀念相衝。
所有人都認為他是錯的,只有他相信自己是對的。於是,他不和任何人爭辯,默默出了一本書——《TOEEFL核心詞彙21天突破》。這本書一經問世就受到廣大託福考生的熱捧,至今熱賣。
不和別人爭辯,是對自己實力的尊重。隨和來自於對自己的正確認知,知道自己是正確的,別人是錯誤的。
他們根本不需要認同
從性格上分析,脾氣暴躁,喜歡爭執的人多是表現型人格,也稱為歇斯底裡人格。
具有該人格的人,行為富有戲劇性,極度需要來自別人的認可。他們爭論的目的不是事情正確與否,而是能否得到認同。
厲害的人根本不需要別人的認同,也就是別人認同不認同對他來說根本不重要。他們的自信來自於內心,是實力給予自己的力量。
因為實力出眾,遇到問題時思維理性、有大局觀,能容納不同的觀點,所以看起來比較隨和。
隨和也來自於PLAYFUL,是一種工作中的狀態——用玩的態度做事。這種狀態的最高境界,在心理學界成為「心流」。
通常在此狀態的人不願意被打擾,抗拒中斷,會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某件事上。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一方面要抵抗外界的幹擾,一方面要平息內心的衝突,精力過度分散,很難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如果用心流狀態做事,那麼外界衝突將不再影響內心。
日本的村嶋孟就很隨和,他執著地用半個世紀的時間做一件事——煮米飯。他煮過超800萬碗米飯,只要用手一摸就知道是好米還是壞米。
水儘量用天然井水,如果用自來水的話會先把水倒入裝有優質白炭的甕中靜置一晚,從而清除水中的漂白粉和其他雜質。
淘米也很有講究,淘洗乾淨的米要用流水一遍又一遍衝洗,然後再浸泡40分鐘,用篩子把米中的水過濾掉,蓋上布醒15分鐘。
煮的時候更不能馬虎,他會小心控制火候,在開始時用微火燒,當鍋邊冒出白氣後,再等7分鐘,飯汁就會溢出來。
在這期間,每隔30秒就轉動一次鍋蓋,這樣飯汁就會儘可能留在米飯中。煮足22分鐘後,才開始蒸飯。至此,村嶋孟煮出了米飯的最高級別:銀飯。
村嶋孟的這種工匠精神背後,是對技藝的較真,也是對一件事情的極度專注,很多頂級高手身上都有這種特質。
具有這種特質的人都不怕困難,也不懼外人幹擾,所以隨和也是一種態度,能堅持自己初心,砥礪前行,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退縮。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參考資料:《Cognitive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