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金不昧一直是中華文化弘揚的良好品德,本文講述了一個拾金不昧,從而改變命運的故事,意在勸誡世人,心存善念,要多為他人著想。故事純屬虛構,讀罷一笑了之,不必深究。如果有人能從中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悟出一些人生的微妙之處,筆者便倍感欣慰了!
宋仁宗年間,楚地有個姓馮的窮苦人家,幾乎家徒四壁。馮老漢辛苦一生,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鬱悶而終。兒子馮大郎年紀輕輕便挑起了養家的重擔,他是個勤奮的人,起早貪黑地勞作,希望能通過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
農閒時節,別的村民都聚在一起找樂子,馮大郎到山上砍柴賣。三伏天的時候,別人在家裡避暑,他到山上採摘野棗子賣。三九寒冬時節,別人在家裡烤火,他在山上捉野兔子賣。他幾乎沒有閒著。
可是,每當馮大郎的錢包鼓起來的時候,他家便會出一些事情,不是他生病了,便是老母親生病了,錢包便癟了下去。幾年下來,他幾乎沒有攢到錢。馮大郎並沒有氣餒,依然像辛勤的蜜蜂一樣,不辭辛勞地勞作。
這一天,馮大郎採摘了一擔山貨,挑到集市上去賣。坐船過河時,船上有一個道長,長著一個大鼻子,看了看馮大郎說:「小夥子,你不用這麼拼命了,你命中注定貧窮,一生與富裕無緣,最多混口飯吃而已。」
馮大郎笑著說:「道長說笑了,你總得有證據。」道長說:「你我素昧平生,沒必要忽悠你。我所說是有依據的。」他指著馮大郎的背部說:「你的脊骨裡長著一根窮骨,這是命中帶來的,有這個窮骨壓制,你別想發財致富。如果硬要抗爭,便會出事情,消耗錢財。」
馮大郎哈哈一笑,說道:「我不信命,相信勤勞致富。再說了,人活著總得幹一些事情,我不願過好吃懶做的生活,我就不相信,這一輩子過不上好日子。」
道長嘆息一聲,不再言語。
過了河,道長往西邊去了,馮大郎拎著山貨往集市趕去。快要進街口的時候,他眼尖,發現路邊草叢裡有一個花包袱,撿起來一看,裡面都是碎銀,估摸著有一百多兩。這可是一筆巨款,馮大郎如此辛勞,一年也積攢不了幾兩銀子,這一百兩銀子,夠他掙五六十年。
馮大郎驚喜不已,有了這一百兩銀子,他可以置辦田地,娶妻生子,從此過上溫飽日子了。但是,他轉念一想,丟銀子的人,帶著這麼大一筆銀子,必然有急事,那人丟了銀子,不知道會急成什麼樣子?將心比心,他不能吞下銀子。
馮大郎便坐下來等,等了好一會,不見失主來尋找銀子,他急著要買山貨,便把山貨騰出來,把包袱放進籮筐底裡,上面放上山貨,挑著擔子到集市上吆喝起來。
吆喝了一陣,賣了一些山貨,馮大郎便挑著擔子過橋,到另一邊去。集市分為兩段,中間被一條河隔開,連通兩邊的是一座石拱橋。
剛走到橋邊,便聽見有人高喊「有人跳河了」,接著跳下幾個人,把跳河者救了上來。跳河者是個老漢,大哭著說:「你們不該救我啊,不如讓我死了省心!」
眾人圍上來,紛紛詢問他為何想不開?老漢邊哭邊傾訴起來。他是山裡人,兒子放牛時,水牛無意中捅了馬蜂窩,逃跑時,將兒子擠落山崖,摔斷了腿,抬到集市上柳氏醫館裡醫治。因為傷勢嚴重,需要服用貴重藥品,女兒翠英留下來,住在客棧裡服侍哥哥,老漢則回家籌集藥費。
哪知道老漢急匆匆地趕來,才發現包袱不在身邊。他沿著來路找了一遍,沒有發現,心急如焚,一時想不開,跳了河。
馮大郎擠進去問道:「你說說看,包袱是什麼顏色?一共多少銀子?」老漢講,包袱紫花的,上面繡著鴛鴦戲水,那是他的女兒翠英繡的,旁邊還繡著一個「米」字,那是他家的姓氏,包袱裡一共是一百一十二兩銀子。
馮大郎見米老漢說對了,便把包袱從籮筐裡拿出來,遞給他。米老漢接過來,便要跪下給馮大郎叩頭。
馮大郎急忙將米老漢扶住,講了撿到銀子的經過。米老漢這才想起來,他走到街口時內急,把包袱放進草叢裡方便,完事後急匆匆地趕路,把包袱給忘了。
這時,一名女子撲上來,抱著米老漢大哭著說:「爹呀,你別想不開,幹嘛跳河呀!」原來,翠英聽說有人跳河,擔心老爹想不開,趕緊跑過來,看見老爹渾身溼漉漉的,果然是他跳了河。
米老漢哭著說:「閨女,這位好心人撿到銀子,還給了我們,你哥哥的腿有救了,我也不尋死了。」米老漢問清了馮大郎的住址,千恩萬謝地走了。大家聽說了馮大郎拾金不昧的事跡,紛紛來買山貨,不一會便賣完了。
過了幾天,馮大郎又挑了一擔山貨過河,真是巧了,遇見大鼻子道士從外地返回。道士看著他,驚奇地問道:「你最近做了什麼?為何那根窮骨不見了?」馮大郎便講了前幾天撿銀子歸還的事情。
道長點點頭說:「是了,銀子雖然不多,卻救了老漢一命,將他家從危難中解救了出來,功德無量,故此老天改變了你的命數,你以後定會發財。」馮大郎不以為然地笑了笑,到集市上去了。
還別說,馮大郎拾金不昧的事情傳開後,不少人認識他,都來買他的東西,他的山貨格外好賣,手頭慢慢地有了結餘。
半年後,木老漢忽然找上門來,他的兒子已經恢復健康,他這次來除了感謝馮大郎外,就是想把女兒翠英許配給馮大郎。這種好品德的人,把女兒嫁給他,絕對錯不了。
翠英嫁過來後,夫妻倆一起勤勞苦幹,幾年後,日子漸漸寬裕起來。後來,馮大郎跟著親友出去做生意,利潤滾雪球一樣越積越多,家境富裕起來。
歡迎大家關注點讚留言評論,「正經說文史」祝讀者諸君福壽安康!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