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姜弋
編 | 鹿鳴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東南亞「小騰訊」SEA公司最近很瘋狂。這家因擁有遊戲、電商業務,被外界冠以東南亞「騰訊+阿里」稱號的網際網路公司,股價在過去18個月內上漲超過880%。市值漲超10億美元。
對比來看,SEA的股價漲幅超過特斯拉、FAANGs(Facebook、Apple、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流媒體視頻公司Netflix等美國一線科技公司)。而在美國個人投資者炒股平臺Robinhood上,SEA也已超過上述頭部公司,成為美國散戶最關注的個股之一。
2017年10月,SEA登陸納斯達克,對比彼時的約60億美元市值,SEA的最新市值610億美元已達上市時的十倍。
隨著SEA股價一路飆漲,SEA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小東(音)因此成為十億美元俱樂部的一員。儘管李小東表示不想過多討論公司股價近期的飆漲,但根據市值估算,李小東的身家已達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2億元)。
這家目前仍在虧損的東南亞網際網路巨頭為何受到資本市場青睞?股價飆漲的背後又有多大的泡沫?
背後的華人創始人
今年42歲的創始人李小東可謂是SEA的靈魂人物。
從李小東的求學、早期工作經歷來看,這位出生於天津的華人企業家,有著「學霸」履歷:在上海交通大學獲得工程學學士學位後,李小東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獲得MBA。
李小東在職業生涯初期走了一條典型的「職業經理人」路子。在創辦SEA之前,李小東曾在摩託羅拉、美國第三大傳媒公司維亞康姆集團等公司任職。彼時,李小東的身份還不是創業者,而是跨國公司的亞太區高級經理。
(圖源:Bloomberg)
從為人打工到自己創業,李小東轉型背後,SEA的創立也頗有戲劇性色彩,除了李小東外,現在已被中國網際網路「遺忘」的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也曾是其中一員。
公開信息顯示,2009年,李小東成立了一個名為GG-Game的在線遊戲對戰平臺,這個項目便是SEA的前身。
不過,SEA的招股說明書中並沒有提及與GG-Game有關的歷史信息。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在創投圈廣泛流傳的說法是,GG-Game的創始人還包括曾在新加坡求學的陳歐。早在2005年,李小東便和陳歐共同創辦了GG-Game,但因公司股權、控制權等問題,二人最終分道揚鑣,陳歐前往史丹福大學讀書,李小東全權管理GG-Game。
目前,陳歐似乎已與這家公司沒有任何關聯。經歷幾輪變動,GG-Game也從起初的一個小遊戲項目,轉型為SEA的前身——遊戲代理商Garena(上市前更名為SEA),李小東也成為了Garena負責人。
據SEA招股書透露,李小東還是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董事會成員,亦擔任酒店集團香格裡拉(亞洲)有限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獲騰訊加持的公司
SEA的發展與騰訊密不可分。李小東曾透露,在Garena創立初期,這家公司即希望對標騰訊,複製騰訊「社交+遊戲」的業務模式。
時值東南亞網際網路市場勃興,Garena可開拓的用戶群體基數不少。而騰訊方面亦開始在海外投資、收購優質標的。
由於業務模式相近,騰訊「盯上」了這家公司,還將部分遊戲在東南亞的代理權交給Garena。有早期投資人透露,騰訊主導了Garena最早一輪融資。另據外媒報導稱,騰訊曾多次對Garena進行投資。
騰訊加持後,Garena也逐步調整其定位,從遊戲開發公司向平臺型遊戲運營公司轉變。「彼時的Garena很像盛大遊戲04年的狀態」,有投資人認為,並因此看好Garena的市場前景。
Garena確實交出了不錯的數據。截至2017年6月,Garena遊戲業務的單月用戶數約為4010萬人。
隨著用戶數增加的還有機構投資者。公司上市前,Garena至少有6輪以上融資,僅公開披露的D輪、F輪融資金額已達7億美元。再算上早期投資,Garena的累計融資額應在十億美元量級。
除了騰訊入股加持,Garena背後不乏主權基金、富豪家族等明星資方的身影。
據不完全統計,Garena的投資人包括馬來西亞富豪郭鶴年家族的部分成員、印尼首富之子旗下風投GDP Venture、軟銀孫正義的兄弟孫泰藏旗下風投Mistletoe、馬來西亞國家戰略投資基金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的子公司SeaTown、國內私募巨頭高瓴資本等。
但騰訊仍是Garena的主力推手。根據招股書,SEA上市時騰訊持有SEA39.7%股份,為第一大股東。而SEA2019年年報顯示,期末騰訊持股佔A類和B類普通股總數的百分比為25.6%,隨著SEA市值上漲,騰訊也已實現數目不小的回報。
股價泡沫是否過高?
逐步壟斷東南亞遊戲運營後,李小東對公司的預期或許不止是「小騰訊」。
目前,SEA已將版圖擴展至電商和支付業務,旗下電商公司Shopee也被市場認為是和阿里同場競爭,並已成為阿里旗下Lazada在東南亞的主要對手之一。
據SEA透露,自2017年至2019年,電商業務收入在SEA總收入佔比從2.3%增加至40%以上。2019年,Shopee錄得9.4億美金的收入,全年總訂單數為12億。
不過,隨著業務擴大,SEA的虧損也隨之擴大。2019年年報顯示,SEA淨虧損14.6億美元,主要因為電商業務仍處於燒錢階段。
最新的2020年一季報顯示,SEA實現營收9.14億美元,同比增長58%,遊戲板塊在其中貢獻了5.12億美元的收入;公司調整後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0.70億美元,較2019年一季度的-0.32億美元有所擴大。
另一風險在於SEA三大主營業務之一的支付業務,因需獲得相關金融牌照,該板塊因為政策風險面臨不確定性。
近日,星展銀行分析師Sachin Mittal下調了對SEA的股票評級,並表示隨著印度尼西亞制定對跨境交易的新稅收法規,SEA的支付業務可能會進一步消耗公司帳上現金。這位分析師認為SEA目前的股價存在泡沫,「股價被高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