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江蘇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首場報告會在省委黨校舉行。當8位抗疫先進典型的優秀代表步入會場,全場觀眾齊刷刷起立鼓掌,少先隊員們捧著鮮花,鄭重地獻給他們心目中的「硬核」英雄。
當那些早已熟悉的戰疫江蘇故事裹挾著更加豐沛的細節撲面而來,當白衣勇士鏗鏘有力地宣示「雙零是我們的答卷」,當看到大屏幕上黃石小朋友舉著「我愛蛋黃酥(蘇)」的標語送別江蘇援黃石醫療隊……眼前、耳畔,有形的正能量和鮮活的價值觀,讓現場觀眾再一次被深深地感動著、鼓舞著。
「一夜成軍」,膽怯是天性但逆行是天職
一條警戒線隔開了疫情小區和外部世界,重症患者艱難地掙扎在生死線上……大屏幕上閃過的這些畫面,歷歷如在昨日,令人沉重而揪心。
視頻會診可以嗎?絕對不行。「新冠是一種未知病毒,我們對它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只有在床邊跟它近些再近些,才能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找到最好的治療方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毅言語堅定。於是她開啟了長達50多天、近5萬公裡車程的「跨城查房」,平均每天要跑兩三個城市。重症醫生是生命的最後「守門人」,深知這一點的她向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提出分片區管理的建議,將全省28家定點醫院劃分成五大片區,由知名專家擔任片區長,確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重症醫學規範管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大屏幕上,她曬出了同事們踴躍報名、「一夜成軍」的熱烈畫面。
膽怯是天性,但逆行是天職。在用大義大愛和實際行動譜寫的戰疫詩行中,江蘇兒女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展露無遺。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劉雲回憶起出徵武漢金銀潭醫院誓師大會時的場景,黨團員帶頭喊出了「抗疫攻堅、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口號。然而戰疫不是振臂一呼,爭分奪秒的生死競速時時上演。一次,患者心跳驟停,和劉雲共事的齊栩主任一個箭步衝上去快速按壓,一邊按壓一邊喊「你活過來,活過來」……患者的心電圖波紋終於出現了,田野主任主動脫去一層手套,快速將封堵支架精準地放置在瘻口處——病人得救了!透過劉雲扣人心弦的講述,觀眾們直觀地感受到,英雄們如何為人民拼命,為一位位患者「掙」出了生存的希望。
風雨如晦處,黨旗飄揚綻放最美風景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疫情越是兇險之處,恰恰是黨旗飄揚得最鮮豔的地方。身為省援鄂疫情防控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南醫大附屬逸夫醫院院長魯翔2月11日率隊出徵。當時正是黃石疫情最嚴重、抗疫最困難的時候,面對極其繁重的救治任務和來自全省50多家醫療機構的300多名隊員,為了統一隊員思想、激發工作熱情,魯翔想到了黨旗。把黨旗插在「疫線」!他發起成立了臨時黨總支,設立14個臨時支部,把黨旗莊嚴地懸掛起來。鮮豔如血的黨旗下,他帶著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還上了一堂《我是黨員我先上》的戰地黨課。魯翔深情地說:「在黃石,黃英姿、趙煒、張衛紅等一批大專家、老黨員身先士卒,起到了全隊『定海神針』的穩軍心示範效應;80後、90後年輕醫護人員後浪奔湧,聚攏在黨旗下。援鄂期間,上千名江蘇醫療隊隊員紛紛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最終有110名隊員火線入黨。這,就是共產黨的凝聚力!」
在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病房,第一批進艙的援鄂醫護人員全部是黨員幹部。在基層,無數黨員用「繡花」功夫和鐵腳板,築起了聯防聯控的銅牆鐵壁。報告會現場,徐州市牌樓街道鼓樓花園社區黨委書記、主任駱婷幾乎是哽咽著作完了報告。原來,在開展社區管控、摸排等工作時,她經歷了丈夫從車禍昏迷到最終去世的悲痛,期間各種壓力接踵而來,她無數次感到自己快撐不下去了,又一遍遍告訴自己絕不能倒下!料理完愛人的後事,這位黨員巾幗選擇更加忘我地工作,來衝淡心中的悲痛—— 「我忘不了,10多位70歲以上的老黨員自發組成小喇叭廣播隊,黨員中心戶主動報名參加最危險的值班崗,25人在抗疫一線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正是全體黨員『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社區居民擰成一股繩、團結如一人,我們社區才沒有出現一例確診病例。」駱婷流著淚說。背後的大屏幕上,她在漫天風雪中揩去眼淚、繼續工作的畫面,令臺下觀眾眼角溫潤。
親近鮮活典型,主旋律更強、精氣神更足
先進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也是鮮活的價值觀。當現場聆聽到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急診科、ICU副主任朱烽烽講述他成功救治感染孕婦的故事,特別是看到屏幕上新生嬰兒用胖胖的小手緊緊勾住醫生的手時,自發趕來聆聽報告會的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兒科主任任建國心裡泛起一陣說不清的感慨、感動。
沒能去前線,任建國卻以另一種形式默默幫助著湖北人民。「我是搞兒童腎病研究的,考慮到疫情期間患兒看病不易,我大年三十晚上組建了湖北腎病兒童微信群,才三四天工夫這個群就滿員了。幾個月裡,我堅持每天花一兩個小時給他們解答問題,患兒父母們也經常通過這個群向我們傳遞真實的疫區信息,闢了不少謠。現在當地醫院都正常開門了,但這個群我一直沒有解散,因為它是蘇鄂情誼的一份見證!」任建國深情地告訴記者。「孩子停藥了,一切順利!」「感恩大愛!」「祝大家身體健康!」群裡湖北人民發來的這些暖心話語,又化成了鼓舞他繼續前行的力量。
「那幾個月裡,我經常晚上或者半夜接到電話通知,要立刻安排人去密接人員家裡進行體溫測量,詳細詢問他們的行蹤和接觸人員,安排他們到附近的隔離點進行隔離觀察。經歷了這番沒日沒夜、時刻繃緊神經的生活,我才更懂得了前線白衣英雄的偉大,也更明白了原來自己能做的也有很多!」南京市鼓樓區幕府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書記丁國強對記者說。
報告會上的一幕幕,讓現場聆聽的80後、90後們深受鼓舞。「有篇採訪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報導中寫道,『他們是在最崎嶇處接引這個民族渡過苦難的縴夫』,這句話尤為打動我。經過疫情淬鍊,我們年輕一輩也長大了!」逸夫醫院的李昊陽說,「我們還要更快地成熟起來,以抗疫先進典型為榜樣,堅定信念、激昂鬥志、砥礪奮進,時刻準備著在需要我們的時刻,為民族、為人民挺身而出。」(馮圓芳)
【來源:新華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