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區朱昌鎮大坡茶場。
省商務廳消息,自7月23日正式上線運行以來,截至12月4日,「一碼貴州」平臺瀏覽量累計突破400萬人次,入駐生產主體2.6萬家,上線產品6.8萬個,完成訂單51.3萬筆,對接省外平臺18家,已連結平臺5家,帶動貴州產品銷售10.6億元。部分農產品通過「一碼貴州」銷售,損耗降低20%左右,價格提升50%以上,全省農產品通過電商銷售額增長180%以上,創歷史新高。
喜人成績背後是「一碼貴州」電商平臺通過聚資源、聯數據、拓市場,持續在「實現農產品流通全流程數據互聯互通、破除產、供、銷流通『梗阻』,確保農產品賣得出、賣出好價錢」上下功夫,並在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帶動農戶持續增收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做優品質,做強品牌,解決「賣什麼」問題
全面收集全省標準化產品、初級農產品信息,匯聚形成全省產品資源池,上架「一碼貴州」平臺,改變過去貴州農產品「一盤散沙、藏在深山人未識」局面;通過「一碼貴州」帶來的訂單農業倒逼農產品精種、精養、精管、精收,從源頭實現上架「一碼貴州」產品符合市場需求;以「貴州老字號」認定為契機,啟動優勢黔菜公共認證體系建設,從貴州精品農產品中優中選優,培育一批公共品牌、區域品牌上架「一碼貴州」,解決農產品品牌建設滯後問題。
解決「怎麼賣」「賣更好」問題
通過聚合全省重要農產品「生產端」、冷鏈物流「運營端」、市場買賣「銷售端」數據,實現農產品流通全流程數據一站式互聯互通,破除信息梗阻,引導上海申工社、那家網、貴農網等省內外平臺入駐「一碼貴州」,實現第三方平臺產品、用戶、訂單、交易等數據互聯共享,真正「讓數據留在貴州」。
圍繞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科學布局市場流通體系,升級完善全省冷鏈物流信息管理平臺,升級改造全省3個一級公益性批發市場、6個二級批發市場,通過冷鏈、農批市場等支撐骨架提高「一碼貴州」集配效益,有效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
採用「雲倉+服務中心+站點+基地+農戶」一體化運營模式,形成貴陽中心倉、市州樞紐倉、縣級節點倉省市縣三級雲倉供應鏈體系,減少流通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開拓市場,豐富業態,解決「賣更好」問題
積極對接省內公共機構、批發市場、流通主體、電商平臺,實現130餘家單位在線批量採購,形成大量穩定的市場需求。貴州農產品省內公共機構採購佔比從去年的70%提升至85%以上,省內社會化市場佔比從不足30%提升至40%以上。
採取競爭獎評辦法,引導省外流通企業通過「一碼貴州」採購貴州農產品,在廣州、上海等地成立「一碼貴州」銷售分支機構,主動上門對接上海市總工會、廣州易江南等省外市場,舉辦多場產銷對接專項活動,多措並舉通過「線下對接、線上下單、跨省配送」大幅提升了農產品省外市場銷量。
匯聚省內10000餘家企業及產品資源,為消費者提供多形態電商場景,「一碼貴州」可以一鍵購買貴州農產品、訂機票、訂酒店、生活繳費、外賣、團購,串聯產銷對接、消費扶貧、鄉村振興等工作,實現黔貨「一碼促脫貧、一碼採購齊、一碼銷全國」。
有效帶動農戶可持續穩定增收
商務扶貧變「輸血」為「造血」,脫貧攻堅內生動力更足。
如今,「一碼貴州」已成為集展示、銷售、推廣貴州農產品的新渠道,不少農戶通過「一碼貴州」找到增收致富新渠道,讓貴州旮旮角角的農產品不斷向外輸送。
「一碼貴州」也成為了網際網路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的生動縮影,該平臺入選了2020年全國網絡扶貧典型案例,面向全國複製推廣,打造了電商扶貧「貴州樣板」。期間,甘肅、吉林、內蒙古相繼來貴州學習「一碼貴州」電商扶貧經驗,紛紛點讚「一碼貴州」電商扶貧的創新經驗和優秀做法。
貴州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碼貴州」是省商務廳立足當前、布局長遠、傾力打造的電商扶貧新平臺,產生的各類政治、經濟、社會效益疊加釋放,為貴州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一碼貴州」帶來的訂單農業還加快推進了貴州加快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全省3個一級公益性、6個二級批發市場投入運營,91家平臺企業轉型為農產品流通企業,新增冷庫庫容50萬立方米。
同時,擴大了內需、刺激了消費,推動了國內大循環。前三季度,全省銷售農產品692.6萬噸,銷售額585.5億元,增長98%,助推農產品銷售半徑從平均不到300公裡,延伸至粵港澳以及東南亞等地,農產品出口增長70%,有力促進了貴州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一個版圖、一個平臺、一張網絡,「一碼貴州」打通「黔貨出山」產供銷各環節,有效帶動農戶可持續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