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無比的鴿眼世界豐富了我們包容萬象的傳統文化,古人云:「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想要讀懂「鴿眼百家」,先得做好基本功,了解一下最基礎的鴿眼名詞,比如瞳孔、內線扣、眼志、底砂、面砂、櫛膜、速度線和距離線。
研究賽鴿眼睛的功能必須包括:眼砂結構、鴿眼的動態表現、視覺的反應能力、視覺的情緒功能等等。
公棚500公裡決賽獲獎鴿眼砂結構的共性特徵
1、【1】眼砂底板(黃色與白色底板)厚實,有明顯的凸凹立體感。面砂中紅色條紋狀結構,一部分緊緊鑲嵌在黃、白色底板的溝壑之中;另一部分似乎飄浮在底砂的上面,凸顯出眼砂厚實和立體感結構的共性特徵。
【2】眼睛遇太陽光或強燈光照射時,瞳孔收縮肌使瞳孔變得細小。
【3】研究證明:賽鴿眼砂結構的立體感程度與體能素質水平和精神狀態密切相關,鴿子處於嚴重疲勞狀態時,眼砂結構的立體感程度明顯下降,瞳孔遇太陽光的收縮能力明顯下降。
2、面砂由瞳孔向外緣逐漸堆積的共性特徵。即面砂由薄向厚逐漸堆積的立體感程度。越是前名次賽鴿面砂顯現出「粗面砂」的結構特性。
3、瞳孔「內線扣」十分明顯的結構特徵。一般賽鴿公棚決賽500公裡時賽鴿的年齡不足一歲,瞳孔明顯的「內線扣」結構是優秀賽鴿眼睛內典型的結構特徵。
4、眼砂「品性圈」以蕩前視角的「黑色眼志」結構的共性特徵為主。
5、鴿眼內色彩豐富,色素幹老而深沉的共性特徵。
6、用放大鏡觀察鴿眼角膜(玻璃體),非常平整光滑,顯得眼睛十分明亮,炯炯有神的共性特徵。而且決賽名次越靠前的鴿子,鴿眼明亮,炯炯有神的特徵更加明顯。
7、鴿子眼眶內沒有明顯「淚水」(眼房水)的共性特徵。
而作為剛入門的新手,要鑑賞鴿眼,必定要先知道以下六大鴿眼結構:
一、眼志:亦稱「順應圓」,音譯為「阿爾沙」,眼球的組成部分,位於瞳孔的外邊,色澤略淺於瞳孔的圓圈,在強光下多數清晰可見。從結構上可分為臥式眼志、立式眼志、半圈型眼志、全圈型眼志、闊圈型眼志、鋸齒型眼志、不全型眼志、紫羅蘭眼志等。根據眼志的形狀和色彩,可判斷信鴿是賽鴿型還是種鴿型,或者是兩者的混合型。至於沒有眼志的信鴿,雖可以出賽,但不宜做種。
二、眼砂:亦稱「虹膜」、「彩虹」,鴿眼的組成部分,環繞瞳孔周圍不規則排列的,帶有色澤的小顆粒,它的主要功能在於隔除外來過強的光線。鴿子眼睛構造都是相同的,唯有眼砂的色彩、形態和分布各不相同。
眼志學說論者以之作為鑑別鴿子優劣的重要依據。在中國,眼砂的魅力幾乎徵服了眾多的養鴿者,不少人在眼砂上下了許多功夫,諸如把其分為底砂和面砂、深砂和淺砂、粗砂和細砂、滿砂和稀砂等。一般來說,以色彩鮮明、絲粒清晰、有立體感,雞黃略細、桃花略粗者為佳。
中國信鴿協會科技部門根據底砂的色彩,將眼砂劃為雞黃眼、桃花眼和牛眼三大類型。面砂以色彩鮮豔、富有立體感、像懸浮體那樣懸掛在視網膜和底砂的中間者為佳,底砂以色彩鮮明、絲粒清晰、沉積並略粗者為佳。
這是一張黃眼照片
三、內線扣:亦稱「相關圈」、「品性圈」或「線口」,是眼球的組成部分,位於瞳孔外延和眼志圈內側,色澤接近於瞳孔的圓圈。它是鑑別鴿子優劣的重要標準之一,須藉助於10倍放大鏡方能見到。它是整圓的,但有闊邊、狹邊、鋸齒邊,可分為7種不同類型,與信鴿的不同性能密切相關:
(1)細線形,既無競翔能力,又無留種價值。
(2)全圈形,只宜作中、短程競翔,不宜作遠程和超遠程競翔,也不宜留種。
(3)闊圈形,屬賽鴿型。
(4)半波紋形,競翔性能略次於闊圈形,作為種鴿尚可。
(5)全波紋形,屬優秀種鴿。
(6)不規則多稜形,競翔性能極佳,又是優秀種鴿。
(7)不規則多稜八角形,屬超級型種鴿。
從上看,瞳孔外圍、眼志的內圍有一圈比瞳孔灰一點的,比眼志黑一點兒的東東,認真看,能找得到的(此黃眼眼志為全圈黑色)。瞳孔外圍,眼志的內圍那一圈黑色就是內線扣。
外鋸齒狀眼志與內鋸齒狀眼志: 下圖為外鋸齒,當然也不是很鋸齒的,看起來屬於細齒鋸;
外鋸齒
內鋸齒
眼砂砂型分面砂和底砂,有粗,有細,有滿砂、稀砂之分。當然,這只是相對來說的,也有中間過渡型的砂型。
中粗型滿砂
偏細偏稀型(不是很稀)黃眼。
四、蕩角:鴿眼瞳孔外圈略向前下角蕩移的凸出部分,眼志學說論者認為其是鑑別鴿子優劣的依據之一。中國許多養鴿老手對國外「瞳孔圓整、瞳仁要黑」論持相反意見,他們要求鴿眼有蕩角,即便橢圓形者也不礙事。他們認為,優良信鴿的瞳孔呈圓形,但在飛行中尋找地面目標或地面覓食時,視線方向約在7時至7時半的方位,促使前下角的活動量大於後上角,久而久之形成外圈蕩向前下角,呈不規則的卵圓形。
遠程比賽歸來的賽鴿,瞳孔常呈卵圓形或外圈蕩向前下角。故信鴿瞳孔出現蕩角,說明此鴿參賽經驗豐富,歸巢欲強。
五、育種線:眼志中有一根紅色的弧線,在眼志的內邊緣出現,這就是被神話了的育種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