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車企們紛紛將發布會從線下搬到了線上,這也催生出多種多樣的發布形式。有請明星直播+帶貨的;有情景劇形式帶觀眾深入了解品牌內涵的;有脫口秀形式讓觀眾樂呵樂呵的……發布會時長也是各不相同,從幾十分鐘到幾個小時,你都能看到。
都說「字越少,事越大」,放在汽車行業,「發布會越短,事越大」同樣適用。近日,北汽舉行了一場僅10分鐘的線上發布會,宣布北汽集團的「BEIJING品牌」正式定名為「BEIJING汽車」,同時旗下產品將換上全新數位化LOGO。
大家都知道一汽的重要性,殊不知北汽也在我國的汽車發展史中創下了多個第一。1953年,中國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開工建設,那時北京是零部件配套的重點生產基地之一。在原北京汽車附件廠、北京汽車配件廠的基礎上,1955年成立了第一機械工業部汽車局第一汽車附件廠,1956年竣工投產。
1958年,北汽迎來第一次突破。彼時,我國領導人的座駕和檢閱車還是要靠從蘇聯進口,這對於一個有著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著實有點尷尬。於是全國興起一股造車運動,北京作為中國的「心臟」自然不能甘於人後,而這個重擔就落在了第一汽車附件廠的肩上。
造車有多難?國內多位造車新勢力創始人都感嘆過造車的艱辛,而在當年那個信息閉塞、工業基礎薄弱的年代,造車更是難上加難。可即便這樣,第一汽車附件廠在3月底完成了生產井岡山牌小轎車的計劃制定,5月上旬就完成了全部設計繪圖工作。僅過了一個月時間,第一輛轎車就試製成功了。據說即將下線時,車裡還沒裝上座椅,當時的副廠長張世恩就迫不及待地抄起一個板凳把車開去天安門廣場了。
得益於此次造車成功,1958年7月27日,第一汽車附件廠正式更名為北京汽車製造廠。當年國慶節,50輛井岡山轎車浩浩蕩蕩駛過天安門,大大鼓舞了國人的士氣。1960年,北汽又成功試製出東方紅牌轎車,後來經中國汽車工業公司的認定,東方紅轎車的主要性能和行駛可靠性達到國際標準。後來北汽又研發出了多款暢銷車型,比如輕型越野車BJ-212就暢銷長達50年,累計銷量超過100萬輛。
北汽對汽車行業的鑽研,以及出色的產品口碑,國人看在眼裡,同時也吸引了不少國外車企的目光。經過幾年的接觸與談判,1983年5月5日,北汽與克萊斯勒成立了中國汽車行業首家合資公司。正是懷著這種開放的心態,北汽後來又與現代、奔馳等國際知名車企成立了合資公司。
透過北汽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家踏實肯幹又心態開放的車企。為了將民族汽車工業做大做強,並且走出去,北汽註冊了英文「BEIJING品牌」。此次發布會,正式將其定名為「BEIJING汽車」,並且旗下車型也都將換裝全新數位化LOGO——「BEIJING」。
車企換標往往意味著重大戰略的調整,北汽此次換標,預示著北汽離「將民族汽車工業做大做強,走出去」的夢想又近了一步。新LOGO的設計也挺有意思,B字不封口,代表北汽一直以來的開放心態;G字不甩尾,代表乾脆利落,體現車主「胸懷美好,篤定前行」的精神氣質。從「北」字標換裝全新LOGO後,確實北汽旗下幾款車型的氣質都提升了一個檔次。
寫在最後:換標確實對北汽來說意義重大,但發布會的乾貨卻不僅於此。在發布會上,北汽戰略車型BEIJING-X7也正式開啟預售,預售價10-15萬元。同時,北汽集團營銷業務委員會正式實體化為「北京汽車藍谷營銷服務有限公司」,全面落實對用戶的各項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