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浮雕裝飾畫新概念
首先介紹浮雕與繪畫的融合。浮雕是通過造型、光線和陰影等來達到其表現效果,而繪畫則是通過色彩和線條來表現,兩者雖有差異,但表現形式基本是相同的。這兩者有著一些相同的構成元素,如構圖、透視,以及裝飾性、寫實性等。這裡浮雕就有些類似於繪畫,因為兩者都在平面上進行創作,都將各種三維的形體、場景變形透視壓縮到平面中。浮雕在表現出審美效果付諸視覺,並且涉及觸覺表現出一定空間感這一雕塑藝術特徵的同時,又很 好地發揮了繪畫在構圖、題材和空間處理等方面的優勢,表現出圓雕所不能表現的內容和對象。浮雕在平面上的雕刻與塑造,使其可以綜合雕塑與繪畫的造型優勢,保持手法上的多樣性和多樣化,兼顧了雕塑形式的形體感特點,又加強了繪畫敘事性的特點。
而我所要兼顧的兩者是更要發揮浮雕的空間感和繪畫的裝 飾感,使「假三維」這種對透視和構圖的因素要求更高更具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而不是上述所說的只把兩者做結合,而我要 進一步的探討怎樣能把兩者結合最能發揮其優勢。就在背景中提到的現在的浮雕裝飾畫只是商業化的附屬品,不具備長遠的藝術性。所以要加強浮雕的技法和裝飾語言更好地結合。意義在於發展現今浮雕專業。因為有關浮雕的專業性書籍很少,想多發展裝飾浮雕的創新之路。我主要從浮雕空間和裝飾材料兩個部分展開。
二、浮雕裝飾畫創新與改造的新探索
首先是浮雕的空間創新。在這個寒假我去了廣西省百色起義紀念館,我才發現我的這個理念很早就已經被用過了:在一面紀念性的牆上有壁畫作品,主要是表現了山水,然後拉到近景是一艘船和人物還有河流,不同的是人物和船都被浮雕的形式表現出來,然後上色。這樣一來,空間就被拉開,而且明確主題,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當時的情景,視覺衝擊力很強,不用過分的描述就能體現了想表達的物體。最後在這幅壁畫牆的前面還有一座等比例人像雕塑,是紀念的偉人。所以就一共有三個大層次,三種空間關係。這樣的藝術形式與我國的佛教藝術是一樣的,看敦煌的石窟裡的造像都是佛像是最前面的最大的雕塑,圓雕。而後面就開始有浮雕形式的小的佛像或是菩薩像在牆壁上,最後再到壁畫。也是一樣的空間關係,緊湊不會出現斷層,也讓人一層一層的體會出佛教的地位和魅力。所以要對浮雕的空間進行創新來實現視覺衝擊力。
根據浮雕空間界面結合的不同可將它的應用大致歸為:室內裝飾界面;建築裝飾界面;紀念性構築物裝飾界面;功能牆展示面。浮雕設計在追求空間環境整體和諧的同時,必須訴求營造環境與空間美化的多樣性,拓展塑造語言的精神訴求。我們必須同時注重浮雕其大小、材料、質感所產生的視覺和心理效應,在空間界面運用浮雕語言時體現出環境和空間的作用,是觀者從形式走進作品所塑造的精神世界。所以我在創新的時候把空間拉長,在平面上做浮雕效果,但不是最傳統的浮雕技法,是把浮雕壓縮的部分增大增強,把想要突出的物體做效果,但也不是全部做浮雕,而只是物體的最強調的部分,就比如做一個人的頭,只要突出頭的部分,那我只把離觀眾最近的頭的四分之三做出來,其餘的部分用繪畫的手法表現,這樣就省去了很多多餘的語言。
其次是材料。其實現今很多人都在材料上做很多實驗,看什麼材料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出效果。而我的創新是用輕質黏土。不用翻模,而且很輕,不會弄髒周圍的環境,所以輕質黏土將會是我的首選。
三、浮雕裝飾畫的藝術價值和發展方向
最後來引出我的研究問題,浮雕裝飾畫的發展方向或者是在現今的趨勢下。不難看出在上述的研究理論中呈現的不足。主要有第一,浮雕裝飾畫的定義性不強,所謂浮雕裝飾畫我以前也理解成了裝飾浮雕,但是兩個意義不一樣,裝飾浮雕少了繪畫性的成分。而且現在在裝飾這一領域,很多人不是很理解這樣的裝飾品,大多停留在繪畫和雕塑之類的裝飾品上,把兩者結合的新創意還不是很廣泛;第二,浮雕裝飾畫因為現在不是很受推崇,所以很少人做。我在淘寶上搜了很多這樣的店鋪,都是類似浮雕壁畫的作品,題材非常單調,只是電視牆或者臥室牆上的花卉主題或者人物,那些個造型都不成熟,沒有創意,單調的財神或者統一的荷花之類。人們的追求還停留在低階段,但對于欣賞水平較高的家庭可能需要題材更廣泛的裝飾品;第三,在我所知道的浮雕裝飾畫中,材料的運用也很同一,大多是樹脂材料,還有塑料,木質。我認識的這些材料都有一定的重量,而且塑料如果長期在家裡產生化學反應對人應該是有害的。
浮雕裝飾畫如果把裝飾語言用好的話是會展現出很高的藝術價值的,浮雕裝飾畫既有它的平面語言,又有它的空間語言,多層次多角度的特點決定浮雕裝飾畫所能運用的裝飾手段相對於一般的裝飾畫、裝飾器皿更豐富多彩。所以我很喜歡這種形式的裝飾品,我想把這樣的藝術形式多加推廣,讓更多的有品位的家庭接受這樣的創新藝術品。同時它的發展方向就在於表現手法的創新,讓更多人接受,多了解現如今的人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