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2 13:35: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張棉棉、周琪、張藝)曾慧青,江西贛州人,2014年成為一名文昌航天發射場的航天工作者,一直堅守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通信電源崗位。六年來,在這個航天發射場裡,從一名普通崗位人員成長為崗位負責人。身邊人常說,曾慧青是崗位上的「定心丸」,只要有她在,設備犯了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
木槿花朝開暮落,但每一次凋謝都是為了下一次更絢爛地開放。就像太陽不斷地落下又升起,就像春去秋來四季輪轉,卻是生生不息。
曾慧青清楚地記得2014年12月15日這一天,是她達到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第一天。那時,家鄉還是冰天雪地,這裡已經是「溫暖如春」。本來心情大好的她沒過多久,就被海南的「鬼天氣」所打敗。海南氣候悶熱潮溼,蚊蟲成群、蛇蟻眾多,睡一個安穩覺都成為一種奢望。曾慧青的臉上開始長一些不顯眼卻密密麻麻的小疙瘩,又疼又癢,每天感覺走路像在火爐裡,腦袋熱得要爆炸……她暗暗告誡自己:「這地方不能待,幹一段時間趕緊走人。」
時光飛快,一轉眼六年過去了。當初的青澀姑娘已經成了單位的前輩了。問起她留下來的原因,她自己也說不清楚:「這種感覺,很怪!六年了,我對氣候反應沒感覺了,可對單位卻越來越有感覺了。」
其實這六年,是文昌航天發射場變化最大的六年。長七首飛、「胖五」問天、天舟一號升空、長五遙二失利、長五遙三復飛成功……享受過成功的喜悅,感受過失利的的痛苦,面對過無盡的挑戰,航天人一次次站在世界舞臺,他們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曾慧青就覺得「沒有什麼能夠阻擋」,身為航天人,她很幸福。
六年間,曾慧青不斷學習,刻苦鑽研,深入學習理解設備原理,編寫崗位資料文書,根據海島特殊氣候完善設備維護保養規範,積極組織全員討論提出設備升級改造建議並編寫方案,提高單位通信電源系統安全係數。
學設備理論時,她一頭扎進機房,誰都叫不動;日常維護時,電源出了問題,她跑得比誰都快。對此,曾慧青回答得很認真:「設備是不能糊弄的,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
當前,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在緊鑼密鼓開展高密度發射任務,曾慧青立刻投入其中。檢查設備時,發現直流設備整流模塊故障亮紅燈告警,但直流設備內的監控模塊卻沒有任何告警提示,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她第一時間對直流設備進行全面檢查、排查整流模塊故障原因,最終將問題成功定位為整流模塊內部通訊線路故障,拆除故障整流模塊,恢復監控模塊對整流模塊的通訊,故障解除。事後,曾慧青加班加點整理分析故障過程,舉一反三,記錄下來。
身邊人常說,曾慧青是崗位上的「定心丸」,只要有她在,設備犯了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
用心做小事,平凡不平庸。曾慧青就像堅韌的木槿花,紮根於海島,用她的汗水,孕育永恆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