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恢復二極體銅遷移失效機理及應用可靠性研究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作者/ 項永金 格力電器(合肥)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4/358523.htm

項永金(1988-),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半導體器件及功率器件可靠性分析與研究整改。

摘要:變頻空調控制器櫃機主板在生產過程出現大量IPM炸裂失效 ,IPM炸失效同步自舉二極體失效,位置不集中,對主板進行分析,確定是IPM自舉電路升壓二極體異常導致IPM炸裂失效,經過對大量失效二極體及全檢異常二極體分析,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二極體因為晶圓設計工藝結構缺陷、焊接工藝問題,導致晶圓焊接時產生高溫銅遷移,抗機械應力水平下降,在實際應用中又因為器件引腳跨距設計不合理導致器件受機械應力影響加深失效程度,最終出現過電擊穿失效,經大量的方案分析驗證最終確定可行的方案,有效解決二極體銅遷移失效。從器件本身提高器件的應用可靠性。

引言

  快恢復二極體簡稱FRD,內部結構與普通二極體不同,屬於PIN結型二極體,即在P型矽材料與N型矽材料中間增加基區,構成矽片,因為基區很薄,反向恢復電荷小,所以快恢復二極體的反向恢復時間很短,正向壓降低,反向擊穿電壓高。該二極體在電器產品控制系統中廣泛應用,主要應用在空調主板開關電源及壓縮機驅動控制逆變電路中,二極體失效直接導致主板電源部分不能正常工作,嚴重影響產品質量,A企業生產過程短時間內出現大比例的IPM炸失效,經過大量信息統計及電路設計方面排查分析,是二極體異常導致,該問題嚴重影響我司產品質量,一段時間內一直都沒有找到失效原因,對二極體大量失效品深入分析研究及快速解決二極體過電失效尤為重要,研究二極體失效原因及失效機理,採取有效改善預防措施,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1 二極體高溫銅遷移失效產生原理

  快恢復二極體由兩部分組成,即二極體矽晶圓和杜美絲銅引線部分,晶圓與杜美絲採取高溫焊接後進行樹脂封裝成型,矽晶圓主要物質成分SiO2,銅在SiO2中擴散速度很快,而且銅是矽的深能級受主雜質,擴散到Si中並在Si的禁帶中形成幾個深能級受主能級,這些能級會充當產生複合中心或陷阱而改變非平衡少子的濃度與壽命,如果二極體在製造過程中工藝設計不當,矽晶圓與杜美絲之間實際沒有有效覆蓋阻擋層,在高溫焊接過程中就可能會產生銅遷移,設計必須保證矽晶圓與銅引線之間形成有效阻隔層,隔絕銅原子遷移與Si發生反應,銅遷移產生原理及發生反應過程如圖1所示,Si可以和很多金屬形成化合物,二極體晶圓焊接實際使用是目前最通用的杜美絲(銅引線),當銅因為受到高溫焊接或是高溫環境時易產生銅原子遷移,如果二極體工藝結構設計沒有對銅與矽晶圓之間採取有效的阻隔,在高溫環境下銅原子會產生遷移,並從3位置溝道侵入到Si晶圓表面,並與Si發生反應生成矽酮化合物(矽化銅)Cu3Si、Cu4Si。矽化銅性能差電阻率高,會導致二極體漏電流增大(原極與漏極淺結處產生漏電流),晶元與杜美絲結合力大幅度下降。

2 快恢復二極體應用電路工作過程及器件失效分析

2.1 快恢復二極體應用電路工作過程

  主板失效表現為IPM炸裂失效,經過對失效主板進行檢測分析及大量信息收集,確定二極體、IPM等失效集中在DCT測試工序上電瞬間,壓縮機未啟動即出現失效,接下來簡單分析逆變電路上電瞬間工作過程。電路工作簡圖如圖2所示。

  二極體失效集中IPM自舉電路,對IPM自舉電路工作原理及過程進行分析,電壓自舉抬升就是利用電路自身產生比輸入電壓更高的電壓,實質是利用電容兩端電壓不能瞬間突變通過對電路進行調節控制來改變電路某點的瞬時電位,自舉電路一般由四部分組成,即電源供電部分、自舉電阻、自舉二極體和自舉電容。

2.2 工作過程

  系統初始在上電瞬間自舉電容兩端電壓為零,如果IPM需要正常啟動工作,驅動電路VCC就需要正常供電,初始化時沒有電壓,在IPM工作前,需要對自舉電容進行充電,通過控制驅動信號足夠脈衝數量,精確控制IGBT開通,將電容兩端電壓抬升至目標電壓,具體工作過程為:在上電瞬間需要對自舉電容進行充電,下橋臂的IGBT開通將對應相輸出電壓拉低到地,電源通過自舉電阻、自舉二極體對電容進行充電。

  當上橋IGBT開通時,輸出電壓再次升至母線電壓水平。電容兩端電壓因不能突變,兩端電壓仍保持在供電電壓水平,同時給IGBT驅動提供電壓。自舉二極體反向截止,將弱電電源部分與母線電壓有效隔離,避免強電導入弱電擊穿電路器件,以上是單個循環,後續周而復始進行。

  電路分析結果表明,通過對IPM自舉電路初始上電工作瞬間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進行分析發現,在電路開始工作之前系統初始化階段,下橋IGBT開啟自舉電容充電過程二極體承受電壓最小,二極體不會存在過壓失效可能,上橋IGBT開啟過程二極體此時起到強弱電的有效隔離,兩端承受電壓最大,除IPM外為此電路承受電壓衝擊頻率最大器件,如果器件因各種因素導致反向耐壓偏低極易出現器件反向耐壓不足擊穿失效。導致內部IGBT開通異常急劇發熱炸裂,所以經過對失效主板分析及器件應用電路分析判斷,二極體異常導致炸板,經過實際模擬驗證二極體耐壓偏低確實可以導致模塊炸失效,與下線故障現象一致。

2.3 二極體X光透射、電鏡掃描分析

  經過對失效二極體進行X光透射分析,二極體晶元與杜美絲之間焊接部分有焊料融化外延跡象,先燒裂後破損。是融化矽向外延升,使用電鏡掃描可以看到有釺料融化跡象,二極體X光透射與電鏡掃描分析圖片如圖3所示。

2.4 開封解析

  二極體失效經過分析一直是機械應力導致失效,生產過程問題,後採取大比例對異常批次二極體進行全檢,來料全檢發現多單二極體反向漏電流嚴重超標,實測值在1000MA以上,二極體全檢異常品未進行強電測試,對全檢漏電流超標二極體進行開封解析同樣存在晶元裂紋,將二極體寄給安森美分析確認晶圓同樣有裂紋,開封解析及電鏡掃描圖如圖4所示。

2.5 二極體晶圓裂紋產生機械應力影響分析

  排查二極體自插環節設備發現,二極體插裝後引腳存在嚴重的應力,兩邊引腳嚴重變形。有內應力損傷問題,一般設計要求建議打點位置中心點到元件本體側面的距離在1.5~2倍的D(本體直徑),實際主板引腳跨距是1:1的尺寸。一般二極體引線跨距設計要求,引線直徑在0.7-0.8,彎腳點離本體距離最小要在3.5左右,下線機型集中在使用了PCB 37002488的機型上面,失效位置集中在IPM(D18-D20)當中,而在開關電源電路D701當中該二極體失效較少;根據對PCB板圖紙的排查,同一款PCB:IPM(D18-D20)間距為10.16mm,而電源電路D701卻為13.6mm。

  按照IPM(D18-D20)間距為10.16mm,達不到此要求,若是彎角時輕微受力再經過波峰焊的作用更容易出問題了;分析判定,部分PCB 35030124二極體插裝間距設計不符合廠家推薦的插裝間距要求,也不符合我司標準封裝庫35030124 13.5mm要求。

  二極體插裝前剪腳沒有固定引腳進行成型,導致二極體插裝後左右引腳成型不良,實際設備無法保證,存在應力隱患。

  二極體應用PCB板設計引腳之間插裝跨距設計不合格要求,跨距偏小,導致自插受力隱患大。

3 影響二極體高溫銅遷移產生因素分析

3.1 溫度

  銅產生銅原子並產生遷移溫度大約是從350°開始,溫度越高銅原子運動越活躍,遷移速率越快,受溫度影響很大,該快恢復二極體晶圓實際焊接溫度370°,存在銅原子遷移條件。焊接溫度是很重要影響因素生產時一定注意溫度的控制。

3.2 引線焊接材質

  二極體晶圓焊接使用的引線是銅材質,銅材質相對鋁材質導熱性能好、電阻率低、熱膨脹係數小、熔點高。但是使用銅材質引線就避免不了銅原子產生及遷移。

3.3 矽晶圓表面保護阻隔層覆蓋不到位

  二極體晶圓表面未形成有效的保護阻隔層,設計應保證晶圓表面特別是邊緣位置必須有效覆蓋防止出現晶圓邊緣位置因為封溝設計、或是製造過程出現問題導致矽晶圓實際沒有有效的覆蓋,為銅原子遷移與矽發生反應提供充足條件。

4 二極體高溫銅遷移失效解決方案

  二極體過電失效經過分析是二極體晶圓焊接產生高溫銅遷移失效,防止銅遷移產生有效手段通過在矽與銅直接建立起有效的阻隔層,一般方法是銅引線部分使用鎳進行鍍層,防止銅原子遷移,二極體晶圓表面形成有效保護層,可以有效隔離遷移過來銅原子,避免產生還原化學反應。銅矽之間增加活性差的難溶金屬SiN、Ta、Ti等。

  經過大量實驗驗證最終確定銅遷移整改方案,具體整改方案如下。

4.1 改善晶圓的設計結構

  有效封住晶圓上的裸漏部分溝道,延長覆蓋長度,即使有銅遷移,也不會流到矽表面,從而杜絕生成矽化銅。在晶片表面金屬層增加覆蓋面到 45μm 從而加強二極體抗壓能力。 整改方案如圖5所示。

4.2 增加銅引線阻隔防護層

  二極體的引腳增加NI層,使在焊接過程中不會產生銅原子遷移。並起到隔熱作用。

4.3 PCB跨距整改結果

  安森美35030124二極體MUR180E出現炸板異常問題,經過排查分析發現二極體位置引腳跨距存在差異,會增加器件受力可能, 通過排查分析評估後將D18、D19、D20封裝焊盤間距進行優化,將間距由10.16mm更改為13.5mm。

5 結論

  經過將大量過程失效及全檢失效二極體分析,確定全檢製品也有存在晶元有裂紋異常。最終確定二極體失效是廠家生產過程晶元與杜美絲焊接工序存在問題,引腳(銅質)上的銅在370度的焊接溫度下(在代工廠壓接過程中),銅原子遷移到晶圓表面,並生成矽化銅,從而導致器件漏電流增大。導致失效的原因是「銅遷移」,由於產生銅遷移導致晶元與杜美絲結合力大幅度下降,生產過程出現晶元受外在機械應力產生裂紋,後在製造使用過程再次自插剪腳受力導致裂紋程度加重,在整機通電後因器件電性能衰降反向耐壓不足導致二極體擊穿失效,強電直接引入弱電導致模塊與其他器件過電擊穿失效炸裂。針對二極體銅遷移採取對晶圓表面增加延長覆蓋面積至45μm及引線鍍鎳有效解決銅原子遷移與矽發生還原反應,解決二極體高溫銅遷移失效不良。

參考文獻:

  [1]曹博.銅矽體系的擴散和界面反應[D]蘭州大學,2008.

  [2]曹博,包良滿,李公平,等.Cu/SiO_2/Si(111)體系中Cu和Si的擴散及界面反應[J].物理學報,2006,55(12):6550-6555.


  本文來源於《電子產品世界》2017年第5期第51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並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可靠性設計與分析關鍵技術
    預計時,根據可靠性框圖的基本可靠性模型或任務可靠性模型,導入可靠性基礎數據或經驗數據進行計算預計。其中,基本可靠性預計採用串聯模型,預計參數是平均失效間隔時間(MTBF)或失效率(λ);任務可靠性預計採用並聯或表決系統等模型,將任務完成概率(MCSP)的預計作為預計參數,評估產品執行任務過程中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 電子產品的創新和應用,推動了可靠性預計技術的發展。
  • PET基ITO 導電薄膜的可靠性研究
    導電薄膜電極受力彎折開裂開路失效,本文結合大量失效品分析,對導電薄膜失效原因及失效機理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導電薄膜採用ITO電極該電極材質抗彎曲能力差,裝配不當非常容易導致電極折彎產生開裂,經過對ITO電極失效機理分析確定採取調整銀漿走線設計、銀漿線路多邊走線設計及重新選型ITO電極
  • 鋰離子電池負極失效機理模型
    鋰離子電池在循環過程中存在電解液持續在負極表面分解、負極析鋰、產氣等一系列的界面副反應,從而導致電池的容量的持續衰降,構建一個準確的負極失效模型對於精確預測鋰離子電池失效機理具有重要的意義。近日,艾姆斯研究中心的Abhishek Sarkar(第一作者)和Ikenna C.
  • 可靠性設計技術發展與現狀分析
    電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設計指標,由產品可靠性指標分解獲得,即通過指標分解將元器件的可靠性要求轉換為內部各物理結構的退化機理和失效模式的控制要求。例如,半導體電晶體的「耗損壽命」指標,可分解為微電子晶片TDDB、Al_EM退化機理與Au-Al絲鍵合界面退化機理等多個退化機理的失效時間控制指標,產品最終耗損壽命取決於多機理競爭失效時間;再如,混合集成電路(HIC)的熱性能控制指標「所用元器件工作溫度不應超出規定的溫度上限」,可具體分解為內裝矽器件極限溫度不超過175℃、長期工作溫度按Ⅰ/Ⅱ/Ⅲ級降額溫度,阻容元件極限溫度不超過
  • 鋰離子電池SEI膜化學、機械和熱失效機理
    但是SEI膜並非絕對穩定,在電池循環的過程中因為化學、機械和熱的作用還會發生分解反應,引起電池的失效。近日,北京理工大學的Jun-Fan Ding(第一作者)和Jia-Qi Huang(通訊作者)等人從SEI膜的形成機理、成分和結構的角度,以及SEI膜的熱失效、化學失效和機械失效等角度進行分析。
  • 用納米銅油墨印刷RFID標籤天線
    )、印製線路板 (PCB)和觸控螢幕 (Touch Screen)、光伏薄膜 (PV Film)等應用中顯示出強勁的上升趨勢」 。相比之下,銅是一個極好的候選材料 ,其導電性好,成本低(銅:0.05元/g-0.07元/g),抗電遷移性能好,是最有潛力普及應用的印刷電子材料之一。目前HF和UHF電子標籤天線的主流製造技術仍是蝕刻技術,與PCB製造相似,但是線路更簡單。因此,本文採用納米銅導電油墨試做了RFID電子標籤的天線電路,以方便地評估其性能和成本。
  • 怎麼辦理可靠性測試?可靠性測試分類
    可靠性測試可靠性測試是什麼?可靠性測試是將產品暴露在自然的或人工的環境條件下經受其作用,以評價產品在實際使用、運輸和儲存的環境條件下的性能,並分析研究環境因素的影響程度及其作用機理。通過使用各種環境試驗設備模擬氣候環境中的高溫、低溫、高溫高溼以及溫度變化等情況,加速反應產品在使用環境中的狀況,來驗證其是否達到在研發、設計、製造中預期的質量目標,從而對產品整體進行評估,以確定產品可靠性壽命。
  • 全浸式液汽相變冷卻方式下,開關電源貼片電阻為什麼失效?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研究人員溫英科、阮琳,在2019年第24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通過宏觀信號監測和微觀材料分析手段,得到了工作介質環境下貼片電阻失效的外部影響因素及內在機理,明確了可在工作介質環境下穩定工作的貼片電阻結構特徵。
  • 【建議收藏】關於電路可靠性的10大誤區
    同規格導線在多匝和單匝應用時降額係數不同;m31esmc5. 部分參數不可降額;m31esmc6. 結溫降額不可遺漏m31esmc誤區4、Ta,器件可放心使用器件損壞為何常被稱之為「燒」?m31esmc原因是器件失效大都是熱失效,具體注意事項有兩點,第一,器件環境溫度≠整機環境溫度,器件環境受到機箱內其他器件散熱的影響,一般器件環境溫度比整機環境溫度要高。
  • 發光二極體(led)參數特性及應用注意事項
    發光二極體(LED)的形成結構發光二極體是指當在其整流方向施加電壓(稱為順方向)時,有電流注入,電子與空穴複合,其一部分能量變換為光並發射的二極體。這種LED由半導體製成,屬於固體元件,工作狀態穩定、可靠性高,其連續通電時間(壽命)可達105h以上。
  • 深圳聖禾堂:DIODES二極體—整流器
    DIODES二極體—整流器diodes產品特性快速切換速度 表面貼裝封裝非常適合自動插入通用開關應用「綠色」設備(注3和4) 符合AEC-Q101高可靠性標準diodes產品參數二極體配置 1 對串聯 二極體類型 標準電壓 - DC 反向(Vr)(最大值) 75V 電流 - 平均整流(Io)(每二極體) 300mA(DC)
  • 重金屬廢水電沉積處理技術研究及應用進展
    同時概括了電沉積技術在重金屬廢水處理方面的應用情況,並指出了電沉積法處理重金屬廢水的重要研究方向,如三維電極及新型電極材料的研發、能耗優化、不同重金屬離子的分離等,為重金屬廢水的治理和電沉積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提供指導。
  • 為柔直應用開發的高可靠性壓接IGBT
    首發產品4500V/3000A器件,專為電網應用定製開發,適用於MMC、直流斷路器等低頻開關應用。 獨立的晶片子單元使得生產更為便利,一方面不再擔心晶片表面的雜質汙染而導致的潛在失效風險;另一方面可以獨立進行全面的大電流動靜態測試,使晶片參數一致性篩選測試成為可能,二維碼用來追溯所有的生產測試信息。
  • 軟體可靠性指標的雲表示及傳統軟體可靠性模型的局限性和改進
    MTTF和MTBF的主要差異在於研究的時間對象是TTF還是TBF。TTF是指從當前時間開始運行軟體到出現下次失效的時間,而TBF是指上次失效到下一次失效的時間間隔,該時間間隔嚴格的說,除了包括重新啟動系統直到下一次發生失效的時間外,還應包括重新啟動系統之前的諸如失效處理等工作時間。
  • 朱剛毅:懸空車輪形氮化鎵發光二極體
    GaN器件與矽基光電器件的集成技術造就了可控片上光源的未來,其發光二極體(LEDs)和雷射二極體(LDs)均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但是受矽基GaN異質外延生長過程中晶格失配等問題的影響,矽基GaN發光器件存在發光效率低、寄生電容大等問題,限制了高質量發光器件的研發和相關的光通信應用。減少器件的界面損耗,釋放異質外延造成的應力,提升器件發光效率,一直是發光二極體領域研究者們努力的方向。
  • 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工作原理、特性及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1/285656.htm  一、 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工作原理、特性及應用(一)LED發光原理  發光二極體是由Ⅲ-Ⅳ族化合物,如GaAs(砷化鎵)、GaP(磷化鎵)、GaAsP(磷砷化鎵)等半導體製成的,其核心是PN結。因此它具有一般P-N結的I-N特性,即正嚮導通,反向截止、擊穿特性。
  • 嫦娥五號上的連接器的選材、設計與失效分析
    據統計,目前各系統的失效或故障現象的70%是由元器件的失效引起的,其中又有70%是由電連接器的失效而產生的。電連接器在航空、航天等行業中應用範圍廣,數量大,其可靠性決定了整機系統的可靠性。衛星及太空飛行器工作的空間環境非常複雜,主要包括熱循環、高真空、空間輻照、原子氧、微流星和空間碎片等,宇航用電連接器除需要保證連接可靠外,還需要耐受相應的宇航環境,滿足航天應用的相關要求。研究和提高電連接器耐受宇航環境的能力,對於提高航天飛行器的性能及壽命有重要意義。
  • 不同類型銅冶煉爐的工藝條件對耐火材料侵蝕影響
    圖1銅行業冶煉爐損毀機理1、冶煉廠圖2所示為1980~2010年期間,銅生產企業冶煉設備種類和數量的發展趨勢,反射爐由1980年的100座逐漸減少到1994年的30座左右,在1976年建造了最後1座反射爐。
  • 各類二極體的分類及特點
    ;按用途,可分為整流二極體、開關二極體、穩壓二極體、檢波二極體、發光二極體、鉗位二極體等;按頻率,可分為普通二極體和快Mi復二極體等;按引腳結構,可分為二引線型、圓柱型(玻封或塑封)和小型塑封型。變容二極體相當於一個容量可變的電容,其兩個電極之間的PN結電容大小隨夕卜加反向偏壓大小的改變而改變,通常用于振蕩電路,與其他元件一起構成VC0(壓控振蕩器),在手機電路、電視機高頻調諧器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常見變容二極體外形結構如圖10所示。
  • 半導體第三方檢測行業研究:市場格局與重點企業分析
    1.2.半導體第三方實驗室檢測——可靠性&失效性分析1.2.1.可靠性&失效性分析的原理和概念 隨著電子元器件應用的不斷廣泛,對產品的可靠性要求不斷提高,因此對電子元 器件在研製、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失效分析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