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星夜》的梵谷,原來並不是一個天才?|意外

2021-02-15 意外藝術


意外藝術的各位真愛都知道,我們對梵谷超有感情。

在意外藝術的往期內容裡搜索「梵谷」,能找到232個結果。

我們曾經聯合100萬中國的梵谷愛好者,為梵谷慶生。

2015年意外商城上線的第一款商品,就是梵谷的高清畫冊。

但是,如此熱愛梵谷的我們最近卻發現,我們對梵谷的認識其實太單薄了。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總以為梵谷是空前絕後的天才,那些感染無數人的畫作來自他的驚人天賦,但真的是這樣的麼?

恕我直言,並不是。

這個答案,得自我今天要向你推薦的一本書。

它是梵谷的素描本

素描本是用來畫素描的本子,這相當於現代人私密的記事本,畫家通常隨身攜帶,以便隨時記錄靈感。

當一個畫家離開人世時,這是跨越時空,與他對話的重要通道。

1890年,它被遺失在阿爾勒,在黑暗中度過了120多年,經歷了反覆易主甚至戰爭,在2012年才重見天日,能保留下來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本書作者博戈米拉是享譽全球的藝術史學者,是著名的凡·高研究專家。

為了驗證素描本的真實性,能夠詳細地分析畫作背後的動機,她花費了三年時間,分析了海量梵谷現存的作品和書信以及其他相關文獻。

傾注了無數心血,才吹去梵谷素描本上的塵土,充分發掘出梵谷素描中的每一個閃光點。

這本書更珍貴之處在於,它讓我們認識到梵谷不是絕世的天才,只是一個有血有肉,憑自己努力成為傳奇的普通人。

我們很容易把他當做一夜而成的天才,一切驚世駭俗的作品都是神來之筆,其實讓梵谷成為傳奇的,不是天賦異稟,而是素描。

在成為畫家之前,梵谷就畫了滿滿三本素描,他告訴弟弟提奧,這些素描能夠捕捉到事物真實的瞬間。

可以說素描是凡·高作畫的脊柱,是他靈感的集結和日後油畫的草圖集。

後人一共收集到了梵谷的七本素描本,唯獨缺少了他在阿爾勒地區的素描本。

梵谷最傳奇的畫,幾乎都出現在這一阿爾勒時期,《星夜》、《向日葵》、《夜間咖啡館》.

但大家對梵谷如何創作出這些畫,認知上卻幾乎是一片空白。

這次素描本的現世,填補上了梵谷在阿爾勒地區創作時沒有留下任何素描的空白,讓我們能夠追溯梵谷的手法,發現梵谷的傳奇背後,其實經過很久的自我訓練。

解構

在《梵谷的素描本》這本書中,很多幅素描中都出現了用點跡來裝飾背景的畫法。

 

這些點跡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在極度的感性之下暗藏著理性。

 

在這幅圖中,梵谷用那些細密的點來裝飾天空,表現讓人難以忍受的熾熱。

點跡排得細密緊湊,間隙越小,表現出的熾熱和焦躁就越濃,粗獷的筆法,也描繪出自己在戶外高強度工作後身心俱疲的狀態。

在梵谷的《戴草帽的自畫像》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手法。

《戴草帽的自畫像》

這說明梵谷並不是憑著感覺與天賦隨手塗抹,而是能把抽象的感覺分解成具體的表現手法,再通過練習深化風格。

顛覆自我

將這本書中梵谷的素描與作品對比,我們能夠看到發現,梵谷經常用素描作為作品的準備和紀錄。

在素描階段,梵谷經常採用橫向構圖,但當我們看到真正的成品時,卻成了縱向構圖。

這種格局的變化,進一步凸顯了畫面的主體,讓畫面變得更加緊湊,效果比梵谷一開始的構想要更加驚豔。

《聖雷米的聖保羅療養院》

顛覆自己,跳出固有的認知框架,才能夠不斷精進。

 

梵谷之所以能夠成為梵谷,絕非次次都是神來之筆,而是經歷了無數次這樣的自我顛覆。

刻意練習

把梵谷的素描按時間順序排列,我們會發現,在後期梵谷獨有的彎彎曲曲的漩渦筆觸出現得很密集。

 

例如在聖雷米時期,他畫絲柏樹與太陽的一張素描,複雜密實的螺旋曲線構成了樹的主體,像是火焰在跳動、燃燒,充滿著蓬勃的力量。

這種畫法,在梵谷的巔峰之作《星月夜》中達到極致,看得久了,甚至會產生一種流動的感覺。

 

但在此之前,梵谷的素描練習中卻很少出現這種彎曲的筆觸。

從出現頻率上看,在後期,梵谷已經知道這就是能代表自己的呈現手法,所以著力往這個方向上強化。

 

從那些素描到《星月夜》,是對自我清醒的認知,以及認準方向一次次的刻意練習。

類似的素描一共有65幅,一幅幅素描翻下來,我對梵谷天才的認識淡了下去,站在我面前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去往塔拉斯孔路上的自畫像》

他以自己為敵手,一次次戰勝自己,一次次向前挺進。

那些驚世駭俗的傳奇畫作,不是上天賜予的神跡,來自於梵谷一筆一筆對自我的磨鍊。

千錘萬鑿,方出璞玉。

其實,這本素描本是一份舊式日記帳簿,是梵谷在阿爾勒的好友吉努夫婦相贈,在梵谷最拮据的時期,讓他也能練習作畫。

梵谷一直把它帶在身邊,畫風景、畫速寫,還為朋友和自己做了自畫像。

這不只是一本素描本,還是梵谷與一生之友真摯友情的見證。

書中還收錄了一本火車站咖啡館的記事本,裡面是某位店員寫下的1890年春季到夏季的日常收支等交易記錄。

從中可以窺見梵谷的生活狀態,或許還能解開梵谷的一些未解之謎。

既然這本書如此厚重,想把它做好,是個不小的挑戰。

好在,國內出版界的權威後浪出版公司看到了它,並努力要讓它閃閃發光。

《認識電影》、《詹森藝術史》等經典的藝術巨作在國內的版本都由他們出品,成為了許多人書架上的珍藏。

這次做《梵谷的素描本》,後浪在製作上,同樣傾注了許多誠意。

它按照素描本尺寸定製,按原始大小收錄全部65幅梵谷的素描作品,只是為了完美還原梵谷作畫時的心境與狀態。

紙面上一些細小的汙跡也儘量還原,捧著這本書,仿佛穿越回一百多年前的阿爾勒,感受到梵谷作畫時的熱切與投入。

書中還收錄了梵谷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讀者可以更方便地沿著時間線索,追溯梵谷一生的創作歷程。

明天,是梵谷的逝世日,是他擁抱更廣闊世界的日子。


今年,也是梵谷逝世129周年。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為梵谷的畫所感動:

在《麥田群鴉》中體驗過痛苦,在《星夜》中體驗過激動,在一幅幅自畫像中看到的自己的孤獨與堅持.

但我們卻很少走進梵谷的世界,站在梵谷先生背後,看看他如何畫出那些鼓舞無數人的畫。

讓更多人認識一個有血有肉的梵谷,是我們團隊選擇這本書的原因。

為了讓小夥伴們能夠能方便地感受到梵谷的力量,我們為意外的真愛們爭取了到專享福利。

原價380元的《凡高的素描本》,65張梵谷真跡遺作,只需要269元即可擁有。

這本書,或許是畫家送給世人的最好禮物,也是每一個迷戀梵谷的人,對梵谷做出的最好致敬。

點擊下方圖片,購買《凡高的素描本》,在另一個維度跟梵谷不期而遇吧!


 點擊「閱讀原文」,也可以購買《梵谷的素描本》

相關焦點

  • 那個畫出星夜的人,是否他本身就是星夜?
    『 那個畫出星夜的人,是否他本身就是星夜?
  • 看畫 | 梵谷的《星夜》到底好在哪兒?
    這些年來看到人們談藝術喜好,梵谷就像奧黛麗赫本,是一個男女老少通殺的百搭答案,堪稱藝術圈的小黑裙。為何如此萬人迷?八姑娘徹底八卦了一番梵谷的《星空》,八卦角度涉及繪畫、音樂、文學、天文學、宗教、科學…… 越八越發覺得萬人迷的有道理,不論你是文科生理科生,不論你是科學家還是藝術家,都可以看懂它的好…… 這一篇的作者「八姑娘「是一個在倫敦研讀藝術史的才貌雙全的中國女郎,文能寫一手漂亮毛筆字,畫意境清遠的國畫,武能,,,太多了,我能做的不能做的,八姑娘都能輕鬆搞定,對了
  • 當梵谷的星夜擁抱你(五洲茶亭)
    原標題:當梵谷的星夜擁抱你(五洲茶亭)前段時間,很多來到德國名城萊比錫的人是為了「遇見」文森特·梵谷——沉浸式體驗的「梵谷光影藝術展」在萊比錫數字藝術中心展出。數字藝術包裝下「動起來」的梵谷,為人們帶來一場鮮花著錦的視覺盛宴。燈光漸暗,音樂響起,梵谷強勁的筆觸、濃烈的色彩、極富表現力的藝術就此鋪展開來。
  • 【藝術館】和梵谷一起畫《星夜》吧!
    作者:梵谷  荷蘭 作品名稱:星夜作品尺寸:73.7釐米 X 92.1釐米
  • 不朽的梵谷 30秒教你如何看懂梵谷的畫「星夜」
    ►不朽的梵谷,感映藝術大展計劃於2015年4月28日起在上海、北京、杭州、三亞等地舉行。該展覽並不展出任何一幅梵谷原作,而是以新媒體方式把梵谷畫作全方位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人們感受梵谷鮮活的藝術世界。►據主辦方之一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負責人介紹,「不朽的梵谷」上海展區內部裝飾成一個多媒體畫廊,以多屏幕投影技術呈現3000多幅梵谷繪畫,觀眾可以看到充滿靈感的巨幅影像被投射到展覽的牆壁、柱子、天花板甚至地面上,整個身體都被梵谷的繪畫細節和色彩包圍
  • 一般人看梵谷的畫《星夜》,能感受到什麼?
    其實小時候,最遲也是我在語文書上,就看到過這幅畫,當時只是覺得這個配色真的不錯。其實文化藝術領域,我看別的大V都是講國畫之類的,和中國傳統密切相關的。但是其實我基本沒有接觸過國畫,自己上課無聊的時候,在書本上塗鴉,也是畫的卡通,Q版的人物形象。所以我接觸的畫的種類,對比國畫來說,就是顯得比較膚淺。所以我很難對著底蘊歷史厚重的國畫,說出什麼來。
  • 梵谷的巔峰之作《星夜》
    其中就包括被後人稱作他一生的巔峰之作《星夜》(The Starry Night)。 第五站: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 作為鎮館之寶,梵谷的《星夜》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最令人矚目的藏品。見下圖。比較以上幾幅畫作之後,我們不難發現:《星夜》中的很多景物元素,實際上是在窗外見不到的。梵谷將一天中(晝夜)不同時段、不同天氣的景物重疊整合,再加上自己的回憶與想像,最終完成此畫。
  • 解讀梵谷名畫《向日葵》《星夜》
    可能很多人是受描寫梵谷生平的電影、電視劇、圖書的影響,對這位才華橫溢卻命運多舛的畫家充滿同情;而對於他的畫,人們大都只是感性地認為——好看!不錯,梵谷標誌性的厚塗法和帶有浮世繪特色的圖案化風格,使他的畫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能一下子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但是——就像看卷福主演的片子不是因為他的顏值一樣,看梵谷的畫也不能只停留在「好看」的層面。
  • 在天文學家眼裡,梵谷的《星夜》科學嗎
    原標題:在天文學家眼裡,梵谷的《星夜》科學嗎  天文學家如何看待梵谷的《星夜》?爵士鋼琴家怎樣欣賞蒙德裡安的《百老匯爵士樂》?雕塑家會如何看一幅畫?從她的視角出發,重新來理解早已耳熟能詳的梵谷的《星夜》, 「藝術家在表達世界,科學家在解釋世界,藝術和科學可能是攀爬人類經驗真理的兩種通道,不斷向我們展示這世界未被發現的奇妙。這兩者的共通之處在於,好奇心。他們向世界不斷地提問。」她說。新MoMA開放後,在「線上博物館」方面更是加足了馬力。
  • ■ 梵谷的星夜三部曲,你最愛哪一幅?
    文森特.梵谷,對於睦野的同學來說,幾乎算得上是位老朋友了。初次接觸油畫,幾乎都會選擇臨摹梵谷的作品。我們喜歡梵谷作品中絕無僅有的厚重、蠻拙的筆觸和明亮的顏色。梵谷的畫沒有太規範的形,也使用很多純色,對於初學者臨摹起來,難度並不大,只是需要耐心用特殊的筆觸一層層堆疊顏色。
  • 星夜(梵谷內心的燦爛星光)——孩子必須了解的100幅世界名畫 | 羅米讀畫
    梵谷(Vincent Van Gogh),《星夜》,1889,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要說梵谷最著名的作品,如果不算「以數量取勝
  • 天才之路 | 梵谷:星空之謎
    畫中人有一個高高的向上斜的前額、一個強有力的鷹勾鼻子、三角形不對稱的臉孔和那突出的顴骨、下陷的雙頰,他的形象給人以極其深刻印象。梵谷的自畫像,往往成為對畫家心理探索的佐證,是畫家性格特徵的一面鏡子。他在描繪自己時,敢於剖析,毫不掩飾地揭示出他性格中最令人感到意外,卻又是最為動人的一面。此幅肖像作於他的「割耳朵事件」發生一個多月之後。此刻,他已找到了他內心的自我平衡。
  • 再見梵谷
    ►    不是每一個畫家都是從小開始研習繪畫,這件事體現在梵谷身上有一種典型案例的即視感。
  • 梵谷畫過最悲傷的畫,不是絕望的《星空》,而是
    「當我畫一個蘋果,我希望人們感受到,他即將噴湧的果汁和果肉。」「當我畫一個男人,我希望人們感受到,他這滔滔不絕的一生。」「這生命中,如果不再有我期望的那種無限的、深刻的、讓人觸動的東西,我不再眷戀人間……」人們都說:梵谷的畫不怎麼樣,很多人都說:梵谷的畫看不懂,很多人都說:一個瘋子的畫有什麼好的。但是在阿姆斯特丹的歷史畫廊上,在那個沉澱了梵谷畢生心血的地方,如果你走進去看一看,我想你一定不會如此偏執的否認他。
  • 探索梵谷 | 對照梵谷畫作而創作的十四首音樂
    《Starry Starry Night》露天咖啡館,現為梵谷咖啡館。《星空下的咖啡座》是梵谷的於1888年9月在法國普羅旺斯的阿爾勒所繪,目前收藏在荷蘭的克勒勒-米勒博物館內。這幅畫具有梵谷獨特的暖色調及透視法。這是梵谷第一幅有星空背景的畫作,其他有星空背景的畫作有同月所作的《隆河上的星夜》,及隔年所作的《星夜》。
  • 梵谷與高更:在相愛相殺的62天裡兩個天才是怎樣碰撞出燦爛火花的
    僅僅過了一個月,梵谷與高更表面上志同道合的情誼開始變質,普羅旺斯颳起了幹烈的風,他們出不了門,終日關在狹小的工作室,摩擦在所難免。他一個箭步抱住梵谷,把他扶到房間睡下。第二天梵谷醒來時對前一天發生了什麼渾然不知,只記得好像冒犯過高更。高更講了事情經過後,表示自己要離開阿爾。梵谷就像做了錯事的孩子一樣懇求高更留下。最終,在梵谷反覆的哭訴、哀求之下,高更才勉強答應暫留下來。之後的時光變得死氣沉沉,梵谷的精神狀態很不穩定。
  • 《至愛梵谷》:探究梵谷寂寞瘋狂的人生,重現天才的孤獨和偉大
    我們都不是藝術家,但是希望可以通過粗淺的語句,讓我們有機會對這些人類文明發展中的瑰寶和天才略知一二。——向陽萌生文森特 · 梵谷,1853-1890年,生於荷蘭。梵谷這個名字應該是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之一,當然喜歡他的原因除了他的作品價值連城以外,還有他的繪畫技巧,更多的是他的作品極富特色和感染力。梵谷和他的作品是個獨特的存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他的靈感來源於孤寂生活中巨大的挫敗感和無可奈何。在他37年的生命中,僅僅賣出去一幅畫,沒有人賞識。他是一個天才,也是一個瘋子。
  • 欣賞梵谷作品《星夜》,跟著繪畫作業單,賞析練習色彩、線條
    讓我們試著猜想一下作者最想表達什麼,1889年梵谷的病有了好轉,也許正是這份好轉,讓他對生命力的表現更加有體會;也許在畫這張畫的時候作者的心情反而是平靜的。這樣的猜測其實意義不大,只能是更加促進我們去了解梵谷。
  • 《至愛梵谷》:至愛是這部 「勞動力密集型」電影的意義
    而真正連帶著藝術家筆觸、色彩、光陰和畫中人事,用心而巧妙地將作品串聯成一個長片故事的,《至愛梵谷》絕對是破天荒的第一部「油畫動畫電影」。那麼,《至愛梵谷》,這部「勞動力密集型」動畫電影的意義在哪呢?故事講述文森特逝世一年後,郵差兒子阿爾芒,從法國南部阿爾勒跑到北部的歐韋,想將一封信送給其弟弟西奧。在得知西奧也過世後,阿爾芒的興趣轉變為在七嘴八舌的鄉間,儘可能還原和整理出梵谷自殺之謎,在這一調查中,他似乎漸漸理解了文森特·梵谷,這個瘋狂而痛苦的天才。
  • 人生最孤獨的瞬間,是突然看懂了梵谷的畫
    如果說一個事業有成的天才是畢卡索這樣的,那孤苦潦倒的天才說的就是梵谷,生前只賣出一幅畫作的他不會想到,在一百多年後,單是他的一幅畫就拍賣出5.3億天價。一個無足輕重的人,一個行為古怪的人,一個令人生厭的人,一個現在沒有社會地位並且將來永遠不會有的人,一句話萬千俗人中最俗的一個,就算他們說的都沒錯,但有朝一日我要透過我的作品讓他們瞧瞧,我這個微不足道的無名小卒的心聲。」這位微不足道的無名小卒經歷著最悲慘的人生,很多人在提到梵谷時,都會調侃他的一生就是「被嫌棄的梵谷·文森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