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10月22日下午,「2018設計廣州」主會場之一的樹德之光舉行媒體導覽活動。在老工廠改造的創意園中,100件全球工業設計頂級作品雲集,國內知名設計師現場展示最新成果,讓設計從走進日常、走向大眾。在廣州,活躍著一批國際水準的設計師,他們不乏高端人才、海歸,說起廣州的設計氛圍,師從國際知名大師的匠人張朝輝直言「大有前景」,這是一個讓設計師想法落地的地方。
主會場:破舊化學試劑廠變身素淨創意園
座落在工業大道南的樹德之光創意園,本月正式開門迎客。行走在一連5棟純白色外牆的建築群中,陽光穿過落地玻璃留下乾淨利落的光影,通透明快。你不會想到,一年多以前這裡還是一片廢置多時的老廠區——廣州化學試劑廠。
「當時,這幾棟都是七八十年代風格的工廠廠房,粉紅色馬賽克外牆,被日積月累的化學原料腐蝕得斑斑駁駁。」負責改造的建築設計師陳東華介紹。是單純的還原,還是選擇賦予老廠區新的風格?他選擇了後者,以純白色作為創意園的主基調,整片建築「一白到底」。
「對於很多業主來說,未必能接受這種『一無所有』的風格,太不商業了。」陳東華慶幸這次能遇到有藝術追求的業主,「我希望不要加太多商業標籤,而且建築也不強調凸顯自我,只作為一個『舞臺背景』,襯託出更多的內容。」
不過,設計師也有意保留了工廠原有的獨特裝置,三個巨大的圓筒管道貫穿了一棟建築的首二層,引得年輕女遊客們紛紛合照「打卡」。「這是工廠過去用於排風的洞口,改造過程中特意活化利用,留住昔日的老工業回憶。」陳東華說。
為了更好適應實際使用需求,建築師通過新建連廊將五棟建築二層連通,令樓上空間有更多的可能性。據介紹,10月1日開門以來,樹德之光日均客流量已達到2萬人次,最高峰超過3萬人次。
展覽:「一場設計師和藝術碰撞的盛宴」
記者走進樹德之光,通過白色的連廊走上二樓,一塊目測逾60多米長的桌子上平放了100件作品,小巧而精緻,無不以獨特的造型奪人眼球。這是全球工業設計100展覽,精選全球近年100件優秀設計作品,兩側還以全球工業設計史為脈絡,沿著百年時光講述經典創意。
不用筷子夾也不怕碰到桌面的漂浮筷子,盲人也能「看時間」的手錶……展覽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裡放置了精選的日常實用並被設計專業領域及大眾高度認可的作品,涵蓋家居用品、文具、電子產品、家具等類別,其中不少榮獲全球頂級設計獎。
在展覽的頭幾個展示作品櫥窗前,剛下班便從黃埔趕過來的秦向輝不時低頭琢磨文字介紹,兩步一停,被眼前的多個產品吸引住。「我以前是學設計的,畢業後做的也是產品設計。」秦向輝說,此前一直有關注廣州生活藝術體驗館的信息,但開放式的工業設計展倒「很難碰上」。
遇上這麼一個活動,讓他倍感幸運,「我們做設計,在學習時便嚮往很多大師級的產品,然而都只能在書上看到,可看不可及。這次卻是讓我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設計。」秦向輝說著有些激動,「像那把精緻的吉他,它是一體鍛造的,你從外型上很難看到區別,可實際上它是鍛造工藝上另一個境界的創新;像那個曲面的木椅,換在平時連想像出來都困難,這也是不同境界的設計創新。」
秦向輝表示,這就是「一場設計師和藝術碰撞的盛宴」,眼見為實感受代表全球高水準的設計跟想像完全是兩種體驗,同時也給他帶來了很多的感悟。
不僅僅是向設計師開放,展覽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展覽在共享設計前沿的同時,也是希望設計是能被人感受到並進入日常生活中的,「它不僅僅陽春白雪,而且能讓生活更美好。」
記者在這100件精品設計中便看到不少創新性的生活用具,想盲文智能手錶,能讓聾啞和視力受損人士在指尖下感受時間的流動,還可以讀取日期和信息提醒等等,是世界上的首個盲文智能手錶,獲得iF等國際設計大獎。同樣榮獲iF國際設計大獎的LOVEPOT加溼器則無需插電,隨處加溼,看上去就像一顆心形的盆栽,能夠加水後迅速將水分蒸發到空氣中,而其產品所有利潤將提供給慈善機構,為貧困兒童服務。而漂浮的筷子也獲得了不少人的關注。記者發現,該筷子得益於尾端造型被抬高,不需筷子架,即使放置在桌面,筷子頭部也不會碰到桌面。
據了解,作為一場全民參與的設計盛會,以「讓生活更有趣」為主題的2018設計廣州系列活動於10月15日和第124屆秋季廣交會一起正式開幕,這也是工藝設計品第一次走進文化創意園,走向街坊,並將持續至11月4日。
此外,記者了解到,樹德之光會展邀請了國內外優秀設計創意品牌與企業,共同展現最新設計產品,讓大眾近距離接觸前沿設計風潮。參與展商有Nordic Home北歐創意生活館,宅匠、本土創造,香港設計廊,素果銀莊,工字牌,廣州良白設計公司,創木工房,Blankpage畫室,PIY一般工作室,JTS集特尚,lightspace萊特斯家居,一尚門不設季。
其中,《中國最美的書》關注書籍設計的整體性,書籍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書籍設計對書籍本身功能的提升,設計風格與適宜手感的和諧統一,以及作為設計重要元素的技術手段運用。中國最美設計書籍展,藏匿於樹德設計書店一角,轉角遇見美,引得不少街坊前來打卡拍照。
設計師說廣州:
廣州是把天馬行空想法落地的地方
「素果銀莊」展廳設在主會場相當顯眼的位置,現場展示了一片銀皮如何千錘百鍊、最終打成一個銀壺。擁有這門技術的素果銀莊創始人張朝輝說,在日本能做到這程度的「也只有三五人」。
為什麼選擇有點冷門的銀器鍛造?張朝輝回想起在清華大學讀書時的經歷,當時學校請日本老師為學生講授鍛造藝術,「這是中國傳統工藝,為什麼我們自己不能做好?」他立志,以此作為自己的專攻方向。
「打銀需要很多銀子,我們花了五年時間,投入大量金錢,單是一把銀壺就擁有20多個專利。比如整體零焊接技術,90度傾斜倒水壺蓋不脫出,都是我們潛心研究的成果。」張朝輝說。
畢業於清華大學、師從國際知名大師,張朝輝最終選擇在廣州發展。「北京可能很看重概念和想法,廣州更務實,擁有強大的製造業和加工業,是把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地實現的地方。」他的工作室位於南沙一個創意園,與市區約半小時車程。「南沙可以讓設計師工匠人靜下心來做設計,交通也很方便。」
說起廣州的設計氛圍,張朝輝直言「很喜歡」而且「很看好」廣州:「廣州是一個很新潮的地方,與國際接軌,能接觸到最新的理念和事物,加上強大的落地能力,以後大有前景。」
文:廣報記者 李天研 蘇贊
圖:廣報記者 駱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