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從虛擬走向現實:大規模行業應用加速 開放AI平臺成趨勢

2021-01-10 每日經濟新聞

近日,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稱,DeepMind公司開發的人工智慧(AI)算法MuZero,可以在不告知其遊戲規則的情況下掌握圍棋、西洋棋、日本將棋和視頻遊戲,這被稱為谷歌人工智慧部門獲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實際上,自2016年AlphaGo橫空出世以4:1擊敗韓國頂級棋手李世石,並在2017年擊敗了世界第一棋手柯潔,人工智慧在全世界掀起了廣泛的熱潮,全世界的科技公司蘋果、谷歌、微軟、騰訊、百度等都無一例外地投入越來越多資源在人工智慧上。

「如今,人工智慧已經走過了技術爆發的階段,正在逐漸深入到產業,走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近日,騰訊雲副總裁、騰訊優圖實驗室總經理吳運聲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道。

不過,當AI從虛擬走向現實,從實驗室走向產業之時,困難也隨之而來。「我們當前遇到比較大的問題應該是應用場景的碎片化和垂直性比較強。」騰訊優圖實驗室總監吳永堅告訴記者,「所以我們需要把當前工程和研究的能力往AI平臺化方向走,從數據的準確、算法模型的選擇和訓練,到大規模訓練,然後再到整個模型的部署和實施,將整個AI的流程標準化。把原來相對孤立的、散落在各個地方的能力,變成一個平臺化的東西。」

AI越來越深入各個產業

縱觀國內的網際網路大廠,在多年前就開始不斷在AI方面奔跑布局。百度打出「all in AI」的戰略,成立了大數據實驗室、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實驗室等等,在AI各個細分領域快速布局;騰訊也搭建出人工智慧實驗室矩陣,包括騰訊AI Lab、優圖實驗室、微信AI實驗室等;阿里巴巴在2017年亦組建達摩院,聚焦人工智慧、機器人等五大研究領域……

在2020年7月9日的第三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李彥宏在演講中稱,AI的發展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技術智能化階段,第二階段是經濟智能化階段,第三階段是社會智能化。他認為,目前我國正處於從經濟智能化的前半段向後半段過渡的時期。

《2020騰訊人工智慧白皮書》中提到,AI正在走向「泛在智能」,一是泛在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泛于越來越多元的應用場景和更大規模的受眾,更多的傳統產業或快或慢接入智能技術,例如工業製造、零售、醫療、自動駕駛、泛娛樂等等。正如吳運聲所說的,「目前人工智慧已經走過了技術爆發的階段,正在逐漸深入到產業,走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據中信建投研報,隨著人工智慧應用領域向各行業拓展,全球應用層產業規模持續增長,2018年全球市場規模達到272.3億美元,預計2019年產業規模將達到360.5億美元,隨著創新型技術激發的全新應用場景,預計到2022年產業規模將達到854.6億美元。

而網際網路大廠的AI實驗室,也從幾年前的埋頭於技術研究,逐漸走向產業,尋找落地場景。以騰訊旗下的人工智慧實驗室的騰訊優圖為例,其成立於2012年,1.0階段主要聚焦在計算機視覺的相關技術研發與儲備。到了2018年,騰訊930架構調整以後,優圖加入CSIG(騰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開始了技術研究+產業落地的戰略。

「以工業為例,我們從2018年開始,為華星光電提供首個定製化的工業AI質檢服務,在提升液晶面板質檢準確率的同時,節省了很大的人力成本。」吳永堅表示,「工業的痛點還是很明顯,在工業製造業上人力的消耗是很大的,並且人工製造出來的東西容易有缺陷,這些缺陷流到下遊會被投訴,這是很大的一個問題。」

除了工業,騰訊優圖的視覺AI還落地到了金融、物流、文旅、泛娛樂等多個領域。2020年5月,百度也公布智能雲新的業務架構,面向各行業提供智能應用和解決方案,重點布局智慧金融、智能客服、智慧醫療、智慧城市四大賽道等等。

不過,細看目前布局AI的大廠,他們的AI落地場景似乎都較為碎片化,像科大訊飛這樣深入「智能語音」單個賽道的較少。對此,騰訊優圖實驗室總監任博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AI落地場景的確存在碎片化的情況,一方面因為在很多方向仍然是技術上的探索中,很難只做一兩個賽道;另一方面,AI現在各行各業的需求很廣泛,需求的不同,所以落地場景比較分散、碎片化。」

AI概念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開放AI平臺成趨勢

實際上,當AI從虛擬走向現實,逐漸深入到各個產業,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以上文提及的華星光電為例,據吳永堅介紹,從騰訊優圖實驗室進入項目,到缺陷檢測解決方案呈現出來,中間遇到許多問題。

「因為整個行業比較新,也沒有其他人做過,這裡面牽扯到一系列問題。第一個是成像問題,成像跟硬體相關,如果成像不好,後面的算法視覺部分是很難解決的。」吳永堅說,「換句話說,有的缺陷你如果看不到的話,交給算法是很難去處理的。再就是處理時間,如果比較慢的話,節省的人力就不多,這些都需要我們跟客戶很深入的探討。」

不僅如此,吳永堅還補充道在算法層面去解決的問題,由於缺陷檢測是涉及到產品的錯誤和缺陷,有些是比較容易看得見,有些比較難看見,所以怎麼從算法的角度、從模型的角度、網絡結構、數據的角度去解決這個問題,都是比較重要的問題。

而面對AI落地場景的碎片化和垂直性比較強的問題,網際網路大廠都傾向於往AI平臺化方向走。「所以我們需要把當前工程和研究的能力往AI平臺化方向走,從數據的準確、算法模型的選擇和訓練,到大規模訓練,然後再到整個模型的部署和實施,將整個AI的流程標準化。把原來相對孤立的、散落在各個地方的能力,變成一個平臺化的東西,這也是我們後面的一個重點。」吳永堅說道。

實際上,以大規模算力使用和大數據處理為基礎的人工智慧,越來越展現出規模效應的特徵,即使用越多、價值越高、成本越低。因此,網際網路大廠都採用AI開放平臺的模式,將各種AI技術能力和資源對外開放。

在網際網路大廠中,既有全技術棧的騰訊雲AI開放平臺、阿里雲開放平臺、百度大腦(AI開放平臺)、華為HiAI能力開放平臺,也有針對單一技術的開放,比如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開放平臺、商湯智能視覺開放平臺、依圖視覺計算開放平臺、海康威視視頻感知開放平臺等等。

百花齊放的AI開放平臺,玩家競爭激烈。「AI頭部公司的競爭確實很激烈,現階段是屬於大家正在去打磨各自差異化的階段,可能還不是那麼地清晰,不過,現在已經有一些優勢顯現,比如這家擅長A,那家擅長B。」任博說道,「我們可以繼續觀察,相信差異化會到來的。」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Roblox收購3D虛擬化身應用公司Loom.ai
    12月15日青亭網報導,風靡全球的數字創作平臺廠商Roblox,近期宣布收購3D虛擬化身應用平臺:Loom.ai。據了解,Loom.ai最初亮相於2016年,由夢工廠和盧卡斯影業從事視覺工作的專業員工創辦。
  • 別錯過這張AI商用清單:你的生產難題可能被一個應用解決
    譯者注(支持跨雲導入數據的管理平臺)CrowdFlower — 為機器學習團隊訓練數據,標註圖像 Dataiku —適用於大規模數據初始化、部署和運行的數據科學平臺 DataScience — 用來研究、開發和生產的企業級數據科學平臺
  • Loom.ai利用人物靜態圖片打造逼真的3D虛擬頭像 保證像到連親媽都...
    2012年一部叫《刀劍神域》的日本動漫火遍了大半個世界,在這部動漫作品裡主人公桐人藉助著一款VR設備進入了虛幻世界與女主亞絲娜談了一場跨越虛擬與現實界限的戀愛
  • 夏日專刊AI產品上新升級集錦,50餘項軟硬能力加速場景落地
    七八月50餘項能力的開源開放及升級,是夏日火熱的積澱,希望可以幫助您更高效實現產業智能化應用落地,快來一同閱讀您最關心的內容吧。法律政務領域方案 智能庭審輔助解決方案開放邀測基於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技術解析處理行業文書,實現庭審要素的自動識別、歸納與推薦,提供案由要素提取、案件相關聯推薦、案件智能檢索功能,與法律行業深度結合。
  • 虛擬實境的未來發展趨勢及應用
    FBEC20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潘俊君:虛擬實境的未來發展趨勢及應用12月11日,2020未來商業生態連結大會暨第五屆金陀螺獎頒獎典禮(簡稱「FBEC2020」)在深圳大中華喜來登酒店6樓宴會廳開幕。
  • OpenNetLab開放網絡平臺聯盟成立:助力AI加速網絡研究
    原標題:OpenNetLab開放網絡平臺聯盟成立:助力AI加速網絡研究   隨著5G時代的來臨,各種應用場景層出不窮,網絡環境也變的更加複雜,尤其是今年疫情黑天鵝的突襲
  • 百度大腦開放平臺上線視頻人臉融合產品 打造自己專屬的虛擬角色
    近日,百度大腦開放平臺上線視頻人臉融合產品,用戶可通過人臉編輯技術,定製化生成非常接近真人的虛擬人臉圖,並可高保真地替換已有視頻素材中的形象。背靠百度大腦開放平臺領先的圖形圖像AI技術,這一產品解決了廣告創意、互動娛樂、遊戲影視等行業打造虛擬IP被高門檻要求拒之門外的痛點,同時又可以規避肖像權與隱私權風險,應用前景廣闊。
  • 新智駕試乘Pony.ai|自動駕駛離成為產品還有多遠?
    過去四年時間,資本對於自動駕駛無比關注和投入;泡沫褪去,洗牌的時刻正在加速,頭雁效應凸顯。今年2月,Pony.ai 獲豐田四億美元投資以後,一定程度上提振了Robotaxi的賽道信心。與此同時,外界再次把目光聚焦於這家自動駕駛獨角獸公司以及其所代表的自動駕駛技術的技術成熟度。
  • 騰訊AI Lab 2020 年度回顧
    它將當前在 AI、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領域的前景展望乃至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的思想融合到了一起。在此基礎上,一個通過互相交織和共同進化的軟體與硬體、虛擬與現實、人與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實現通用人工智慧的願景呈現在了世人眼前。
  • AI輸入功能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前者注重平臺科技,後者注重垂直應用。從過去成功的企業和近期看到的機會來看,前者居多,但目前也逐漸出現諸如DeepMind之類的純平臺式公司。自年以來,全球共有十幾家人工智慧企業IPO,包括涉及網際網路廣告營銷、Fintech、健康醫療等領域。
  • 愛瑅幣(aitibicoin)參加2017第四屆區塊鏈國際峰會
    本屆峰會以探討區塊鏈行業政策導向、投資環境、技術創新、應用創新等熱點問題為主要內容,特別是注重探討對金融科技創新政策解讀、區塊鏈產業發展趨勢前瞻、區塊鏈技術發展與應用創新方向、傳統行業對區塊鏈技術應用探索情況、區塊鏈產業投融資現狀
  • Facebook AI 年度總結來啦
    我們發布了許多平臺和工具來幫助其他人將他們的人工智慧研究轉化為生產應用程式,包括我們將目前流行的開源深度學習框架 PyTorch 升級成新的、更通用的 1.0 版本。除了發表廣泛的公共研究論文和相關模型以及數據集外,我們還發現人工智慧有潛力通過 MRI 掃描、災難援助和預防自殺的工具來改善人們的生活。以下是我們過去一年在人工智慧領域所做努力的亮點內容。
  • 三星「虛擬人」Neon AI將嵌入到各種應用中,Bixby去哪裡?
    據《techradar》消息,三星有望在2020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上推出全新的項目「虛擬人」(Neon AI)。這些商標的註冊類型涵蓋了電視、娛樂服務、特效製作CGI、以及AR等技術的虛擬人版本、虛擬字符軟體的設計與開發等。三星希望通過NEON.Life項目,打造出一款AI虛擬人,並嵌入到各種應用中。該項目負責人Pranav Mistry在推特上發布了一些圖片,展示了虛擬人的動作。作為AR表情符號的一個高級版本,三星希望NEON成為用戶的好夥伴。
  • Pony.ai 獲豐田四億美元投資,RoboTaxi 商業化前夜加速
    2019年8月Pony.ai和豐田宣布建立合作,將共同在中國公開道路開始試點項目。時隔半年,豐田再次以投資的形式肯定了對Pony.ai 的技術形式與商業前景。幾乎在同一時間,獲得廣州首批智能網聯汽車開放道路測試牌照,目前 Pony.ai 已經在中美兩地開展了自動駕駛的常態化運營。除了上述在廣州南沙核心區域推出的RoboTaxi常態化服務,在美國加州,Pony.ai 也與現代汽車聯合推出了當地首個面向公眾開放的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服務。
  • Jeff Dean親筆盤點谷歌AI 2019:日均2篇論文,縱橫16大方向
    涵蓋AutoML、機器學習算法、量子計算、感知技術、機器人、醫療AI、AI向善……樁樁件件,不僅在當前推動了AI作用社會方方面面,而且也是對未來趨勢的小小展示。毫不誇張地說,欲知2019 AI技術進展,看Jeff這篇總結再合適不過;欲知2020 AI會走向何方,看Jeff這篇也能獲益良多。
  • 創建三維頭像只需一張自拍,AI 技術即將開啟 3D 社交時代?
    來看看這個能把自拍照片轉制為三維立體頭像的應用。加州初創公司推出智能 3D 模型軟體 Loom.ai ,利用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根據用戶 2D 平面照片,生成 3D 頭像。該公司表示,該技術能做到:口說無憑,我們來看看實際效果。開發者上傳了一幫名人的照片,給 Loom.ai 站臺。結果成了這個樣子:
  • 百度VR探索虛擬實境應用新方向 打造數字信息三維化服務平臺
    2020年9月24日,國際消費電子大會(CE Summit)於廣州召開,會議圍繞國際消費電子行業發展趨勢,聚焦全球家電創新、物聯網家居生活、智能製造、人工智慧、VR/AR等多個領域,旨在推動亞洲各知名品牌與合作夥伴建立聯繫與合作,同時探討並推動行業的創新與發展。
  • 今日起,有關AI/AR/VR/MR的知識你一定要知道
    ai 首先,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的簡稱。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的簡稱。它將計算機生成的虛擬物體或關於真實物體的非幾何信息疊加到真實世界的場景之上,實現了對真實世界的增強。比如,用戶戴著AR眼鏡,當他看到真實世界中的一家餐廳,眼鏡會馬上顯示這家餐廳的特點、價格等信息。
  • 用於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應用的紡織電子產品
    交互式紡織電子設備可能會為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應用程式提供合適的平臺,這是因為它們的出色性能以及獨特的沉浸式功能(例如,即使在高變形下也具有輕巧,方便,靈活,舒適和低應變的特性)。本文對交互式設備,製造技術,系統集成,有前途的應用以及基於紡織品的VR / AR系統所涉及的挑戰的最新技術文獻進行了系統的回顧。
  • 5個可以幫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新AI工具
    不僅工業和機械工廠那樣的大規模工作可以由AI們來完成,而且可以AI可以幫人們優化時間或自動收集數據?AI可以像人一樣圓滿地完成這些任務,同時還可以節省我們的時間! 那麼現在讓我們切入正題。在本文中,我將介紹五種新的以AI為基礎的生產工具,這些工具可以協助你完成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