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賴雨田今年52歲,是達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二庭的副庭長。他18歲時即進入法院工作,從「法律小白」逐步走上了刑事審判這條漫漫長路。幾十年來,他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只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手持法槌,不偏不倚定罪量刑,依法依規懲兇除惡。
在淬鍊中成長
「剛進入法院工作時,當時什麼法律知識都不懂,後來花了很多時間來學習。」賴雨田笑著說。從不懂事的一個學生成長為一名資深的法官,離不開法院的栽培。「才剛進來,法院就組織我們進入業餘法律大學學習,後來還去了四川大學讀研修班,工作之後也陸陸續續參加了各種講座、培訓等,慢慢提升了自己的專業技能。」賴雨田說。
「好的法官不僅要有工作能力,還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強大的內心。」在後來的工作中,賴雨田悟出了這個道理。
那時他才20來歲,還是一個書記員,跟隨一位老法官下鄉查看案發現場。夜晚返程時,回城的道路被山洪阻斷,洪水漲至半人高,因開庭傳票已經發出,次日就要開庭,老法官堅持要渡河。眾人手挽手蹚水試圖穿過河道之時,老法官不慎被急流衝走。所幸周圍人及時拉住他,有驚無險渡過河道,第二天按時開庭。這件事對賴雨田衝擊極大,此後加班熬夜處理工作,他也沒了怨言,咬咬牙堅持下來。
光有專業技能還不行,還要有強大的內心。「經常面對一些社會陰暗面,我們也可能會產生負面情緒,心情低落,這時候就需要自己去調解壓力。」這也是如今他對新進人員說得最多的,錘鍊專業技能,磨鍊強大內心,如此才能步步成長。
「錙銖必較」的老法官
35年的工作生涯中,賴雨田總結出了不少老法官的一大特點,那便是「錙銖必較」。
「法官這個職業不同於其他職業,出了錯還可以彌補,有的案子錯判、誤判會對當事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賴雨田說,每個法官都要為自己審理的案子負責,因此哪怕是小案件也要做到「錙銖必較、吹毛求疵」。
「一個案子如果某一個程序出了小差錯,很可能整個案子都得重新審理。」賴雨田回憶說。他曾碰到過一個二審案件,被告人為未成年女性,偵查機關訊問她時沒有女性工作人員在場,不符合相關法律規定,一審法院審理時疏忽了這個細節,經他和合議庭成員決定,最後發回一審法院重新審理。「這在外行看來很不可思議,但這對於我們法院審理工作來說,就是大問題。」證據是否充分、程序是否合法、判決書如何寫,每個環節都要做到無可挑剔,才能體現法律的威嚴和法庭的公正。
不僅要注重法律程序,對於案件細節更要反覆推敲。在刑事案件中,法官要梳理證據,認真審查其真實性,並將一個個證據串聯成完整的證據鏈,以此來證明罪名成立與否。「遇上某一個犯罪證據不足時,我們會根據情況決定退回檢察機關補充偵查,甚至可能多次反覆補偵才能掌握完整的證據鏈條……」證據認定是審判的關鍵,也是法官需要重點把關的環節。
「辦的是案子,判的是人生。」多年來,賴雨田始終將這句話銘記於心。「我們的審判結果,直接影響了當事人的一生。因此,每一個審判結果都是經過合議庭反覆討論、認真研究以及精準量刑後形成的。」賴雨田稱。一個「錙銖必較」的好法官手持的「利刃」每一刀都必須不偏不倚砍中要害,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壞人,也絕不冤枉任何一個好人。
掃黑戰線上的「急先鋒」
自全市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以來,賴雨田辦理涉黑惡案件及「保護傘」案件共計17件,其中張某某等27人涉黑案是專項鬥爭開展以來全市首例涉黑案,社會影響重大。
「和普通刑事案件不同,涉黑惡案件被告人數多、事實證據多、社會關注度極高,當時又沒什麼經驗可借鑑……」作為該案的承辦人,賴雨田壓力極大,但作為具有35年工作經驗的老法官,自己義不容辭。
為依法從快、保質保量地完成該案的審判任務,儘快梳理案件事實、定罪量刑,賴雨田和辦案團隊一起,「白+黑」「5+2」地工作,加班加點閱卷、核實證據、查證犯罪事實,綜合分析案件定性和法律適用等問題,撰寫審理報告等,加班成為常態。
如今,該案一、二審均已審結,取得良好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得到社會群眾高度認可。審理該案的經驗做法被省法院充分肯定,並在全省法院推廣。賴雨田也被達州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評為「2019年度全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先進個人」。
「我這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審好手裡的案件,確保案件的質量,做到問心無愧,便很知足。過去是如此,未來也是如此。」賴雨田在談及自己的職業生涯時說道。一句樸實無華的話語道出了一名人民法官的忠誠擔當和敬業奉獻。
文 稿:刑一庭
編 排:鄭慶莎
核 稿:閆偉宏
籤 發:劉 勇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致敬掃黑英雄】賴雨田:一生只做好一件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