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1月15日訊 走進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商圈的優速快遞北京西城一部Q1(以下簡稱「Q1分部」)辦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懸掛在牆上的一幅北京地圖。
與普通地圖不同的是,這幅地圖標註出了Q1分部7塊位於不同行政區域的服務片區。網點負責人鄒吉慶告訴《中國郵政快遞報》記者:「我們一開始只負責西城區部分地區的收派,後來因為公司發展需要和網點調整,就逐漸接手了部分與原始派送區域相接的區塊。現在我們的服務範圍涵蓋了東城、西城、朝陽、海澱甚至是豐臺。」
對於Q1分部來說,雖然覆蓋區域面積大給收派工作帶來挑戰,但如何將一件件大包裹安全地送上樓,才是最大的困難。
包裹重量大
車輛磨損更嚴重
「覆蓋不同的區域,給收派服務帶來的壓力比較大。」鄒吉慶說,「從整體看,這些區塊形狀不規則,面積也大,幾乎等於整個西城區面積的2/3。」
目前,Q1分部有13名快遞員,負責每天600多票的派送任務。與通達系快遞企業相比,優速的總票數不多,但通常是「一票多件」,而且平均1個包裹的重量為20~30公斤,遠遠高於其他企業快件的平均重量。一般企業快遞車輛單次可以運載100多個包裹,但是優速快遞的運輸車1次最多只能承載不超過50個,遇到超大件的時候1次只能運送1個包裹。「同行用3年的車,我們只能用1年,由於載重大,車輛磨損嚴重,維修是必備技能,甚至有快遞員掌握了專業的車輛維修、保養技術。」鄒吉慶說。
「扛著二三十公斤的快件爬四五層樓幾乎是優速快遞小哥的家常便飯。」鄒吉慶說,對他們來說,每日派送都是高強度的體力勞動。所以,要留住快遞小哥,除了提供與勞動相匹配的待遇,更要留住他們的心。
「我很少說我是在『管理』網點,因為我覺得我和大家都是兄弟。」鄒吉慶說,他從優速起網時就加入了這個團隊,對優速「夥伴文化」的日常運營方式非常認同。地廣人少貨物重,7塊區域有不同的情況,每天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因此他差不多每個月都會組織一次聚餐,說問題、提建議,大家自由討論,民主集中制。這樣大家有了傾訴、反映問題的渠道,他也可以將問題集中起來,儘量幫大家解決。
商業客戶多
「一票多件」顯優勢
「春節臨近,有很多單位發放員工福利,例如每箱10公斤的蘋果,這樣就很適合以『一票多件』的形式發貨。」鄒吉慶介紹,Q1分部服務範圍內有許多大型商場、寫字樓,商務包裹特別是大型商務包裹較多。有些單位會一下寄送大小、重量類似的包裹,這些是「一票多件」服務的主體客戶。
所謂「一票多件」,即採取「母單+子單」的形式,客戶和快遞公司可以用一個單號追蹤這一批發出的所有包裹,而同樣情況下如果每個包裹都以主單號形式發出,那麼客戶就要一個個去追蹤單個快遞,運輸的時候也會出現遺漏。
「一票多件」最大的好處就是為客戶節約成本。前不久,Q1分部接到了來自山東一家企業的150多個包裹派送任務。鄒吉慶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這150多個包裹總重量在1噸左右,按照「一票多件」來計算,這些包裹的派送費為300多元;如果每一件都以主單號形式發出,派費則在450元以上。
「『一票多件』省去了客戶寄送除母單外其餘包裹的首重費用。」不過,鄒吉慶也坦言,「一票多件」也有一定缺點,快遞小哥送一票可能要多次上樓,對於小哥來說是挑戰。而且,部分超過30公斤的包裹需要額外收取上樓費,有些客戶對此不理解。這時候只能由網點對小哥進行補貼,也是希望能最大限度為客戶著想,減少客戶的成本。
「加盟快遞網點自主性強,大家也可以根據情況對價格、服務作出靈活調整,這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鄒吉慶說,雖然小型快遞公司面臨很大的壓力,作為一名對優速有著深厚感情的老員工,他還是會堅持下去,用「小」網點繼續託舉大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