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否如美國宇航局所說正在縮小?這對我們的潮汐有什麼影響?

2021-01-10 大眾日報

你所說的「收縮」是月球內部冷卻的結果。在過去的幾億年間,月球的直徑可能減少了約50米。

50米與月球的直徑約350萬米相比幾乎不算什麼。

即使月球直徑的變化遠遠大於50米,也不會對我們的潮汐產生任何影響。潮汐是由月球引力相互作用引起的,而引力取決於質量。只要月球的質量不變,只要月球的質心離地球的距離保持穩定,月球對地球潮汐的影響就會不變。

但是月球現在確實在慢慢地遠離地球——因此,它的潮汐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略微減弱,但這與月球的直徑沒有關係。

如果你買過早餐麥片,你可能會注意到上面寫著「內容是按重量出售的,而不是體積。」當你打開包裹時,你會發現裡面有很多空隙。這是因為他們幾乎把盒子裝滿了,但由於運輸的移動,穀物會變得結實。按重量計算的穀物數量保持不變,但現在它所佔的體積變小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所說的發生在月球上的情況與此類似。月球和地球一樣,一開始是由熾熱的熔巖組成的球體,但由於它比地球小得多,所以它冷卻得更快,所以它的內核現在是固體的,而不像地球的內核仍然是流動的。

但它還沒有完全冷卻下來,所以冷卻過程還在繼續。固體冷卻後會怎麼樣呢?他會縮小,但它們不會減小質量。就像你的汽車冷卻會導致零件相對移動並產生噪音一樣,這種移動也會導致月震。

但對於潮汐就像早餐麥片。重要的是質量而不是體積,質量保持不變。

當行星變冷時,它們傾向於縮小。如果大型天體靠近其他有吸引力的天體,它們也會積累碰撞質量。專家們測量過這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正在縮小和冷卻,地殼變得越來越厚。巖石向外傳導熱量的速度比它從表面向外輻射的速度要慢,所以我們都漂浮在一個固體上,一個沒有晶體的海洋,由非常堅硬但流動的高度壓縮的熔融巖石組成。

如果你把它壓在一百英裡深的地方,你會認為它是白熱的,但像冷鋼一樣硬。如果你將同樣的白熱巖石置於表面壓力下,它會像水一樣流動。如果沒有大陸和海底地殼,在新的地殼冷卻下來之前,地球在一段時間內會和太陽一樣熱。這些電力能源,人類可以使用數萬年,可以創造出這種「水晶熱」,但沒有一個公司追求這目前對我們無限的能源或用實際的PRT指南運輸移動我們和商業。

但是NASA或任何其他合法的科學組織都沒有提出過這樣的事情。由於潮汐摩擦,月球正以每年幾釐米的速度從地球上後退。

你和其他幾個人可能誤解了這是「月球正在縮小」,因為在地球上的觀察者看來它會變小。當然,這將導致地球潮汐高度隨時間逐漸降低。但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相關知識

月球,即地衛一,俗稱月亮或月,古稱太陰、玄兔、嬋娟、望舒等,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的直徑略大於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約為地球的1/81,相對於所環繞的行星,它是體積和質量最大的衛星,也是太陽系內密度第二高的衛星,僅次於木衛一。 一般認為月亮形成於約45億年前,即地球出現後的不久。

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洋表面受到太陽和月球的萬有引力作用引起的漲落現象。潮汐的變化與地球、太陽和月球的相對位置有關,並且會與地球自轉的效應耦合和海洋的海水深度、大湖及河口。在其它引力場的時間和空間系統內也會發生類似潮汐的現象。

作者: quora

FY: 常sky bridge

相關焦點

  • 以豆腐白菜價,美國宇航局正在收購月巖,嫦娥5號月球樣品賣嗎?
    現在,美國宇航局(NASA)正在大力收購月巖,其中也包括嫦娥5號月球樣品,據說是每500克約2.5萬美元價格,這顯然是用豆腐白菜價來買肉,那麼我國嫦娥5號剛剛取回的月球樣品會賣嗎?說起美國NASA購買月球樣品這件事,要從50多年前說起。
  • 假如月球消失會有什麼後果?
    月球消失會怎樣?月球不僅是夜空中的美麗白玉盤,它還有助於引導洋流和潮汐、地球大氣和氣候的運動,甚至有助於穩定地球自轉軸的傾斜。那麼,如果月球突然消失,地球以及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生命將會怎樣呢?我們會生存下去嗎?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後,美國宇航局發布一段視頻,下定決心重返月球
    就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當天,歐洲航天局率先向中方發來祝賀,隨後美國宇航局官方帳號在中國探月計劃成功的幾小時後也更新了狀態,不過他們轉發了一段美國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相關視頻,不知道美國宇航局這樣做意欲幾何?中國探月計劃成功後的幾小時內,美國宇航局到底發了什麼視頻引起了這麼多人的關注呢?
  • 出海釣魚,海水的潮汐對漁獲的影響很大,什麼潮汐好釣魚呢?
    其實除了技術以外,潮汐對漁獲影響最大!海洋這麼大,海水的潮汐變化也大,什麼潮水才能更好釣魚?如榆林港,十五天出現全日潮,其餘日子為不規則的半日潮,潮差較大。潮汐對釣魚的影響一、潮水的漲落潮汐的變化最大的影響就是我們所說的潮水的變化,潮水的漲落才是對釣魚時最大的影響。
  • 美國宇航局發現月球表面有水,人類移居月球夢想成真?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體,很久以來,有不少的科學家就提出了將人類移居到月球的計劃,但由於一直在月球表面沒有發現水,因此這項計劃直直未能實施,而只是一種幻想。可這一現實很快就會被打破,月球表面有水的情況已經得到證實。
  • 美國宇航局連發6篇黑洞文章迴避嫦娥五號:贈送月球土壤已不可能
    面對中國嫦娥五號取得的成就,美國宇航局是個什麼樣的態度呢?美國宇航局連發6篇黑洞文章迴避了嫦娥五號。美國宇航局還在同一時間要求工業界研發登月探測器,也試圖拿點月壤樣本回來。看來贈送給美國宇航局的月球土壤是不可能了。你們覺得要不要送呢?
  • 美國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太空人,將從月球上取回83公斤月壤
    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局副局長託馬斯·祖布琛(Thomas Zurbuchen)昨天在美國宇航局的一份聲明中解釋說:「月球具有巨大的科學潛力,太空人將幫助我們實現這一科學。」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局副局長託馬斯·祖布琛(Thomas Zurbuchen)昨天在美國宇航局的一份聲明中解釋說,「這份報告有助於概述通往如今我們可以與人類探索者一起在月球表面上進行的科學研究的必經之路。」的確,2024年阿爾忒彌斯III(Artemis III)任務將包含一個在科學家心中親近的詞:原位。
  • 月球到底有沒有自轉,這種被潮汐鎖定的星球是獨特現象嗎?
    所以藉此機會奉勸一下有孩子的父母,不要過於苛求孩子,要放飛孩子,孩子的未來才能夠飛得更高更穩。月球的來歷。科學界比較多認同的月球成因是撞擊說。所謂撞擊說就是在45億年前,地球剛誕生的時候,遭遇了一顆約火星大小的行星撞擊,科學界把這顆行星叫做「忒伊亞」。
  • 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國將重返月球?
    在月球上和周圍獲得新的體驗將為美國宇航局在21世紀30年代中期將第一批人類送上火星做好準備,這也標著美國宇航局有史以來第一次走上了人類可持續探索月球的軌道。加利福尼亞州霍桑的SpaceX公司正在開發星艦——一種完全集成的著陸器,將使用SpaceX超級重型火箭。對此,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賴登斯坦說:「通過這些合同的授予,美國正朝著在2024年前讓太空人登上月球所需的最後一步前進,包括我們將看到第一位女性登上月球表面的不可思議的時刻。」
  • 探索月球的形成史,觀測月球遠端,月相的形成
    圖片來源:伽利略任務,噴氣推進實驗室和美國宇航局滿月。當伽利略號宇宙飛船向外太陽系進發時,傳回了這張月球的圖像。圖片底部清晰明亮的射線坑是第谷撞擊盆地。月球形成於46億年前,與地球形成的時間相同。這種力量太弱了,無法在月球周圍永久保留一層氣體。然而,月球表面有一個非常輕的臨時大氣層,由鈉和鉀組成,能夠不斷地補充太陽風。圖片來源:伽利略任務,噴氣推進實驗室和美國宇航局通過每日天文圖發布多彩的月亮。這張照片是伽利略號宇宙飛船經過月球時拍攝的。
  • 月亮與潮汐是什麼關係,潮汐現象是怎麼形成的?
    大洋潮汐是在月球、太陽等天體引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月亮對地球上的海水有吸引力,人們把吸引海水漲潮的力叫引潮力,地球表面各地離月亮的遠近不一樣,所以,各處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也出現差異,一般正對著月亮的地方引潮力就大
  • 因為潮汐鎖定,月球只有一面朝向地球,若地球被太陽鎖定會怎樣?
    原因就在於月球自轉與公轉的方向和速度都相同,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也就是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所以月球永遠都只有一面朝向地球,這一面就是月球正面,而另一面,大約有41%左右的區域永遠背對地球,在地球上無法直接觀測到,那就是月球背面。
  • NASA 「重返月球」:開採月球表面
    IT之家9月11日消息 據《華盛頓郵報》今日報導,美國航天局 (NASA)局長吉姆 · 布裡登斯廷(Jim Bridestin)當地時間周四宣布:NASA 計劃向私營企業購買月球表面原料(月巖和土壤)以幫助 NASA 實現 「讓太空人像在地球上一樣生活中月球」。
  • NASA正在尋找月球、火星探險的應徵者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星期一開始接受未來太空人的申請,這是四年多來的第一次。美國東部時間3月31日周二晚上11點59分之前,想要探索月球和火星的人都可以申請。要求更多太空人的呼籲發出之際,該機構正準備將第一個女人和下一個男人送上月球與阿爾特彌斯計劃。在這十年裡探索月球將有助於人類為下一次巨大的飛躍——把太空人送上火星——做好準備。自阿波羅計劃以來,美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讓太空人重返月球。
  • 月球自轉速度越來越快,太陽系消失之前,月球會完全脫離地球麼?
    、月球的引力對地球正對月球的一面作用更強,而對背對月球的一面作用更弱。這種引力差異將地球拉伸成一個足球一樣。因此在地球的兩側都會有潮漲現象。潮漲距離地殼大約有一英尺——地球潮汐,但地球潮汐的概念對海洋來說要大得多,因此他們又被稱為海洋潮汐。同時,地球自轉意味著潮漲會向東偏移6度。
  • 潮汐~簡單原理
    上一期我們簡單聊了一下關於潮汐的傳說故事,這期我們就講講什麼是潮汐,它的大致形成原理(如果有不對,不準確的地方,歡迎小夥伴訂正)
  • 站在月球上看地球,有什麼恐怖之處?
    月球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天體,它把太陽光反射到地球上,我們在地球上很容易看到它。如果從月球上看地球會是怎樣的景象呢?為什麼有人會說從月球上看地球會感到恐懼呢?載人飛船一般都在近地軌道上環繞地球旋轉,而地球很大,太空人無法一眼看到地球的全貌(準確地說是半個地球)。直到美國宇航局(NASA)開始阿波羅登月計劃,人類才首次親眼目睹到整個地球。1968年,阿波羅8號載著三名太空人首次離開近地軌道,奔向月球。
  • 登月後,美透露五件蹊蹺事,或能證實月球是外星文明監視地球的工具
    登月後,美透露五件蹊蹺事,或能證實月球是外星文明監視地球的工具有一篇名為《為什麼說月球是用來監視地球的外星基地?》的文章,解釋了月球背後隱藏的故事。這篇文章條理清晰,大致有以下五方面的內容。第一,月球的年紀大過地球。地球有46億歲,而月球已經生存了53億年。
  • 月球上的手電筒?這不是玩笑,只不過可能是冰起了照明作用
    (圖源美國航空航天局)美國航空航天局正在繼續推進其阿爾忒彌斯項目。此項目計劃於2024年前,將第一名女性航天員和第二名男性航天員送上月球南極。此次人類重返月球時,大概率將比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七十年代早期時阿波羅對應體的停留時間更長,阿波羅任務時期,這個記錄在75小時左右。
  • 如果月球突然加速離開地球,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大約在46億年月球形成了,其直徑大約為3475千米,重7.35×10^22千克,這只是地球質量的百分之一,而月球的大小其實也就是地球的四分之一,不過月球上不同地區卻有著天差地別的溫度,有低至零下173攝氏度的嚴寒,也有高達127攝氏度的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