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條熱力管線建於50年代,聯片供熱減少大煙囪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天氣漸冷,北京新的採暖季溫暖開啟了。從上世紀50年代修建第一條熱力管線至今,北京採暖季供熱經歷了一個從單體、聯片到區域集中供熱的發展過程。與此同時,清潔能源供熱比例不斷提高,目前城鎮地區清潔供熱面積比重已達98%以上,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

2010年,供熱單位為鄭常莊一小區內的熱計量表進行首次抄表。戴冰/攝

首條熱力管線建於50年代

北京集中供熱的開端要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

1958年,北京成立煤氣熱力公司。當年9月,在蘇聯全面援助下建設的大型高溫高壓熱電廠——北京第一熱電廠開始發電了。本報1958年9月6日5版《談談熱電廠》曾有記載,這個熱電廠全部建成後,能以強大的電力供給京、津、唐等電力網,並向東郊區的許多工廠供給蒸汽和熱水。

1959年10月1日,《北京日報》7版

為配合北京第一熱電廠的修建,北京於1958年開始興建東郊熱力網。據本報1958年4月27日1版《東郊熱力網動工興建》報導,東郊熱力網主要是供應東郊區23個工廠用的蒸汽和約16萬平方米建築的採暖。之後,東郊熱力網工程的規模不斷擴大,不僅供應東郊區的工廠和民用建築的用熱,還把管網伸進城裡,供應東城地區的用熱。

在此之前,北京的工廠和民用建築都是用分散的鍋爐房和小火爐來供熱的。和熱電站通過熱力網進行集中供熱相比,這種分散的供熱方式有很多缺點:要多燒30%到40%的煤炭;多用一半以上的服務人員;多用許多車輛來運輸煤炭和灰渣;多設許多煤場和灰場;多增加許多煙囪,既不經濟,又影響首都的環境衛生。因此,北京決定逐漸改變這種分散的供熱方式。東郊熱力網的興建就是改造的第一步,這也是首都集中供熱事業的一塊「試驗田」。

1959年,北京第一條通到市中心區的熱力幹管鋪設工程完工。這條熱力幹管全長10多公裡,從北京熱電廠出發,貫通東西長安街,為沿途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築使用由熱電廠供給的暖氣和熱水創造了條件。(1959年10月1日《北京日報》7版,《首都第一條煤氣熱力幹管完工》)

聯片供熱減少大煙囪

1984年12月17日,《北京日報》1版

上世紀80年代,中央對首都建設提出了四條建議,其中一條是:把北京建設成為優美、清潔、具有第一流水平的現代化城市。後來,黨中央、國務院又對《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作了重要批覆。為落實中央精神,北京進一步加強環境建設,要求「統建地區一律按規劃統一建設鍋爐房,實行集中供熱;非統建地區實行聯片供熱,儘可能地減少嚴重汙染空氣的大煙囪」。

1984年,北京化學纖維廠、北京印刷學院、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和北京塑料製品廠籤訂了聯片供熱協議。按照協議規定:北京化學纖維廠向另外三個單位每小時供應蒸汽20噸至25噸,為期15年。三個用汽單位撥付給化纖廠一筆資金,作為鍋爐容量被佔用後化纖廠需要擴建時的補償費用。15年之內,用汽單位不再分攤鍋爐房的擴建與維修費用,並將煤炭供應指標劃撥給化纖廠,由化纖廠統一申請,市煤炭總公司給予優先安排。這四個單位實行聯片供熱後,北京塑料製品廠的兩臺鍋爐停用,北京印刷學院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則不用再新建鍋爐房。更重要的是,這樣聯片供熱比四個單位分散供熱節約能源14%至21%,還減少了環境汙染。(1984年12月17日《北京日報》1版,《聯片供熱一舉多得》)

居民區實現聯片供熱後,冒黑煙的煙囪少多了。據本報1985年1月28日1版《合建一座鍋爐房 砍掉七個煙囪》報導,安德路47號大院原有四座鍋爐房,煙塵汙染,噪聲擾民,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和休息。為了解決生產用氣和生活取暖,附近的化工部、民航局、冶金部、東城區師範學校等單位還要在此新建四座鍋爐房。東城區環保辦公室了解到這些情況,說服八個單位合建了一座鍋爐房。最終,一根煙囪代替了八根煙囪,不但環境汙染大大減輕,還節省了費用,節約了人工,降低了噪音,取暖用煤數量也大為減少。

那些年,聯片供熱得到推廣。截至1988年2月,北京已發展聯片供熱2200多萬平方米。

石景山熱電廠的奇蹟

2015年3月20日,《北京日報》1版

1992年11月22日,《北京日報》1版

說到北京的集中供熱史,不得不提石景山熱電廠。

石景山熱電廠始建於1919年,新中國成立後改名為石景山發電廠。1983年,為適應首都供電供熱的需要,國家及北京市共同投資,將該廠改建為擁有3臺20萬千瓦供熱機組的熱電廠。(1990年9月18日《北京日報》1版,《石景山熱電廠全部建成》)

到1990年時,石景山熱電廠3臺20萬千瓦機組全部併網發電。但是,由於城區管線未能聯網,這個從設計初始即為熱電聯產、以熱定產的熱電廠的供熱功能沒有發揮出來,致使該廠能源利用效率僅為39%,可供1000萬平方米建築冬季取暖的熱量無法利用。與此同時,北京城裡卻有幾百萬、上千萬平方米的新建築眼巴巴地盼望新熱源的到來。

1992年3月,石景山熱電廠供熱工程開工。該工程總投資12億元,其中包括世界銀行貸款5400萬美元,涉及新建32公裡供熱幹線、63公裡支戶線、205座熱力站及鍋爐房換熱站、兩座回水加壓泵和1座大型供熱廠。(1992年3月16日《北京日報》1版,《石景山熱電廠供熱工程開工》)

1992年11月,石景山熱電廠供熱一期工程——21.5公裡管線即將竣工時,世界銀行的代表們到工地視察。面對眼前已安裝完畢的熱力管線,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一期工程本來計劃兩年完成,但建設者們只用了8個月就圓滿完成了北京市政府提出的「當年施工、當年供熱」的任務。這奇蹟般的施工速度為首都千百萬市民帶去了滾滾熱流。(1992年11月22日《北京日報》1版,《奇蹟催生的熱流》)

此後多年,石景山熱電廠為北京集中供熱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京城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2015年3月19日,石景山熱電廠燒盡了廠裡的最後一塊存煤,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計量收費靈活用熱

2001年10月23日,《北京日報》8版

進入新世紀,市政府仍將熱能利用率高、運行成本低、安全環保的集中供熱方式確定為首都的主要供熱方式之一,熱計量收費也逐步實施。

2001年,本市集中供熱面積達到5500萬平方米,佔到規劃市區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從那一年起,北京集中供熱的住宅全面實行分戶計量設計,之前建成的集中供熱住宅小區陸續進行改造,增設分戶截門和計量管線。當年新建的太陽園小區在供熱管線設計上採用了並聯的管線鋪設方式,為集中供熱分戶供應、分戶計量創造條件。(2001年10月23日《北京日報》8版,《集中供熱也能分戶供應》)

2003年冬季,北京對市區80多萬平方米麵積的集中供熱用戶實行分戶供熱計量試點,東直門萬國城小區的1000多戶居民成為分戶計量熱費改革試點的居民用戶,市政府有關部門最終根據居民們一個採暖季下來的用熱情況進行熱費核算,最終核定分戶計量收取供暖費的價格和標準。(2003年11月7日《北京日報》5版,《千戶居民採暖分戶計量》)

2010年,《北京市公共建築供熱計量管理暫行辦法》實施,本市新建公共建築和具備供熱計量收費條件的既有公共建築開始實行熱計量收費。當時公建熱計量收費實行兩部制熱價,由基本熱價和計量熱價構成。其中,基本熱價標準為18元/建築平方米·採暖季;計量熱價標準為0.16元/千瓦時,按用熱量徵收。(2010年3月31日《北京日報》6版,《公共建築明起按熱計量收費》)

2014年,《北京市民用建築節能管理辦法》施行。從當年8月起,新建民用建築和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建築實行供熱計量收費,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在一定範圍內調節室溫、靈活用熱,少用熱少繳費。2017年至2018年採暖季,全市熱計量收費面積達到2.1億平方米,其中居民熱計量收費面積為1.3億平方米。

城鎮清潔供熱面積達98%以上

2015年12月31日,《北京日報》1版

2014年11月28日,《北京日報》6版

1997年,陝京輸氣工程竣工投產,北京正式接通來自陝甘寧的天然氣。從那以後,北京的集中供熱系統陸續實行「煤改氣」,清潔化程度越來越高。到2001年時,天然氣已成為供熱主角,僅方莊供熱廠改用天然氣供熱後,一年下來便減少廢水13萬噸、二氧化硫排放210噸、煙塵排放400多噸。

近年來,全市清潔能源供熱比例進一步提高。據本報2014年11月28日6版《本採暖季用氣量將破90億方》報導,當年全市供熱總面積達到7.5億平方米,其中,5.5億平方米為居民住宅。城市熱力集中供熱都被燃氣替代,全市清潔能源供熱面積達到80%。

到2015年時,北京規劃建設的四大燃氣熱電中心已經有3個投入運營。與此同時,北京已完成12616蒸噸採暖燃煤鍋爐改造,城六區基本實現無燃煤鍋爐;全市累計改造工業鍋爐3307蒸噸,市級以上工業園區基本實現生產用能清潔化;東西城近8萬戶平房居民「煤改電」,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則通過「煤改電」「煤改氣」削減民用散煤7.8萬噸……城六區基本實現集中供熱清潔化。(2015年12月31日《北京日報》1版,《城六區實現集中供熱清潔化》)

目前,北京已正式啟動今冬供暖。來自市發改委的消息顯示:今冬採暖季,北京城鎮地區供熱面積約8.95億平方米,比上一採暖季新增約1000萬平方米。其中,清潔供熱面積比重達到98%以上,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

(原標題:滾滾暖流進萬家)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賈曉燕

流程編輯:u020

相關焦點

  • 北京的冬天,熱力「暖男」守護您的溫暖!
    「一到供暖季我們就閒不下來,熱力巡檢隊負責供熱管道的日常巡查和維護任務,遇到問題,隨時通知我們搶修隊。路面開挖、尋找漏點、焊接補漏、管線保溫、基坑回填。小的問題一天完成,大的故障要幹一周。」5日 6:00 增大基坑後,為保障施工安全搭設的支撐鋼梁完成安裝。 6日 15:00 維修工人們開始基坑回填,每鋪30釐米厚的土方做一次夯實。
  • 秦皇島市富陽熱力做好供熱準備 11月1日起各換熱站陸續升溫供熱
    2020-2021採暖季,秦皇島市富陽熱力有限責任公司新增入網面積22萬平方米,總入網面積938.96萬平方米,運行熱力站88座,擁有熱用戶9萬多戶,供熱範圍包括100多個較大的小區。供熱支撐保障方面,富陽熱力公司利用夏季大修技改的時機積極進行冬病夏治,包括:針對上一採暖季發現的4處隱患部位的管道及補償器進行了更換,同時對部分一次網閥門進行了更換,以提高管網運行穩定性可控性,減少事故發生時的影響範圍;對先富裡、紅衛裡等小區部分樓棟共計420多戶居民實施了庭網及室內分戶改造;對已經發現的573戶不熱戶進行分類,並採取多種方式進行解決;針對地暖供熱實際情況
  • 弘坤熱力109個換熱站全部開栓供熱
    同一時間,弘坤熱力下屬8個熱力所正同步啟動,各所維修人員準時前往各換熱站進行最後的調試並開栓供熱,到12時,弘坤熱力109個換熱站全部開栓供熱,濃濃暖流循環送進千家萬戶,也標誌著弘坤熱力今冬明春供熱工作正式開始。
  • 暖氣科普貼:室內供熱系統原因引起,不屬於熱力公司服務範圍
    關注「大平社區事兒」,常看身邊發生的新鮮事 九天莊園的供暖多年來一直很鬧心,今年已經開始供暖,熱力公司不提前排查,遲遲不供暖,說是樓道漏水,我們單元既不供暖,也不排人修,一天交好幾十,享受不了應有的服務。
  • 長春市二道區供熱一次網發生自然洩漏 70萬平米供熱面積受到影響
    1月5日上午9時許,長春市二道區東新路與通安街路口交會處,有一處供熱一次網管線發生自然洩漏,轄區20個小區70萬平米的供熱面積受到影響。 中國吉林網記者在現場看到,供熱公司維修部門排除專業搶修隊伍進行快速搶修,由於路口處地下管線複雜,加上冬季寒冷,搶修施工進程相對較慢,供熱搶修工都是頂著水蒸氣在地溝中忙碌著。 「下面有燃氣管線和自來水管線夾雜在漏點附近,地下的搶修只能依靠人力」,現場負責人表示,預計晚高峰結束前可搶修完畢。
  • 阜新市熱力有限公司公布供熱服務範圍及投訴服務電話
    隨著氣溫走低 供熱成為了市民最關心的話題 在供熱開栓之際 阜新市熱力有限公司 向全社會公開服務規範和承諾 市民遇到供熱問題
  • [分享]城市電力管線資料下載
    目前,南運河段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正處於施工中。這是國內首條盾構挖掘的地下管廊,上「騎」地鐵、過橋、穿河、過暗渠……盾構機施工中也遇到了很多難點。目前盾構施工已順利完成八成工程量,預計年底建成試運營。建成後,附近的給水、電力、供熱、天然氣、中水、通信六類管線將統一進住。   昨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進入地下管廊「探秘」。
  • 政協委員於志平:開展供熱管線安全評估
    慧聰家居採暖網 對於目前哈市老化脆弱的供熱管線,哈市質量管理部門和科技部門牽頭立項,開展全市供熱管道安全評估的工作,通過普查和事故分析,摸清供熱管道的現狀和事故發生原因,研究出實用的供熱管道及系統的檢測方法和檢測技術。
  • 恆源熱力集團全力推動供熱民生項目建設「加速度」
    施工設備忙著作業、大型吊車吊裝管道、焊接工人在電弧旁揮汗如雨……近日,臨沂經開區陶然東路—華龍路供熱管網工程建設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各項工序井然有序進行中。經開區管網建設項目只是恆源熱力集團項目建設的縮影。
  • 熱網加溫時間、老舊小區改造、新增供熱小區……@臨沂藍天熱力用戶...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現場獲悉,藍天熱力熱網將於10月25日開始冷態試運行,11月1日開始加溫,11月5日開始投入各小區換熱站及二網運行,11月10日達標供暖。15年以上老舊小區供熱改造已進入工程掃尾階段,將確保供暖前完成改造。
  • 泰山城區熱力公司全力推進泰城供暖項目建設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坤 通訊員 褚福鵬一場秋雨一場寒,進入九月泰城秋雨連綿,酷意褪去涼意襲來,在供暖即將來臨之際,泰山城區熱力有限公司正在上緊發條全力迎接2020-2021年供暖季,目前迎勝路、梳洗河西路、天燭峰路三大重點項目正在有條不紊進行施工
  • 東平城區供熱改造工程加快推進 預計9月底全面完工
    在城區各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工人正加緊進行供熱管道的布設和焊接,盡最大努力加快施工進度,減少對市民出行和生活的影響。為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和進度,縣公用事業發展中心分管領導靠前指揮,惠眾熱力公司工作專班盯靠一線,對道路封閉、管線指認、施工管理等工作全力協調,施工單位克服天氣、地質等不利因素影響,日夜突擊,攻堅拔寨,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一次管網近4萬米已完成焊接1.38萬米,二次管網1.85萬米已完成過半;恢復路面3300米,累計完成投資9000萬元。
  • 市熱力為您答疑
    由於一樓進戶管線是建設在管溝內,需要一樓用戶配合,按照《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規定,遇到供熱搶修的,用戶應無條件配合,但的確會有一些用戶不配合,還向供熱單位索要非常離譜的高額經濟賠償,這樣不僅拖延了搶修時間,而且也影響了相鄰用戶的正常取暖。
  • 北京通州地下管線三維系統建成,為探查檢修安上「透視眼」
    任意點擊一條道路,路面下的自來水管道及排水、路燈管線等一目了然。筆者從通州區城市管理委獲悉,通州區地下管線三維系統已成功建成,在全市率先實現全境地下管線普查。這也是本市首次將AR增強現實技術應用於地下管網系統,為探查檢修安上「透視眼」,解決以往看不到、查不清等問題。工作人員利用三維平臺可隨時查看地下管線排布情況。
  • 綠色熱源、暖心服務 華能黃臺電廠進入今年供熱臨戰狀態
    據了解,發布會旨在讓社會民眾更加深入了解華能黃臺電廠為高質量完成2020-2021供熱季供熱任務所做的周密準備工作和清潔環保的生產技術。本次開放日活動共邀請10多名市民代表、9名濟南市民尋訪團代表到廠交流,大家聽取了今冬華能黃臺電廠供熱準備情況,共同對進一步提高供熱服務水平建言獻策。
  • 供熱管道裡的水是純淨水,出發前要「蒸桑拿...
    近日,記者走進我市昊天節能熱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昊天熱力」),帶您去一探究竟。供熱的水出發前要「蒸桑拿」要供熱,第一個問題是:熱從哪兒來的?也許很多人以為供熱公司還和以前一樣,靠燒鍋爐來給水加熱,然後通過管道把熱水輸送到市民家中。
  • 路行金盛熱力,探尋集中供熱新領域——少年之聲小記者實踐課系列活動
    、「現在這個季節供熱公司在做什麼呢?」……帶著各種疑問參觀平日裡少見的供熱設備並學習供熱知識,使得孩子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8月10日,少年之聲小記者來到開封市金盛熱力有限公司進行了「路行金盛熱力,探尋集中供熱新領域!」實踐體驗系列活動,培養孩子們的新聞習慣,紮實推進小記者素養的提升,是少年之聲小記者所肩負的重要職責。
  • 白沙灣南岸片區今年供熱季北部高溫水項目將如期供暖
    青島政務截圖原計劃去年年底就能投入使用的青島北部高溫水長輸管線供熱工程,在2020年供熱季沒讓人失望。元寧路上的熱力施工路面已恢復據了解,2019年9月28日下午,青島市級重點項目、青島地區最長的跨區域清潔供熱主管線項目」青島北部高溫水長輸管線工程「開工建設,此項目完成後將華電青島發電有限公司
  • 開發區落實在一線|領圖信息科技:專注智慧供熱,讓科技有溫度
    獨立研發智慧供熱系統足不出戶全面掌握供熱問題在山東領圖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領圖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寧寧向記者介紹公司的核心產品:「這款產品能夠科學有效地調控熱能,提高供熱質量,解決室溫冷熱不均等問題,在提高用戶體驗的同時降低能源消耗,從而減少環境汙染。」
  • 北京11月15日正式供暖 室溫需達到18℃標準
    記者今日從北京市供熱管理部門了解到,北京市正式供暖時間確定為11月15日,屆時居民家中室溫需達到18℃標準。在11月7日零時,北京全市區域鍋爐房已統一點火試運行。試供暖期間,各供熱單位統一進行點火調試和巡檢,系統加壓、上水,並保持熱態運行,居民家中逐漸升溫,直到正式供熱時室溫達到18℃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