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麗塔#

01 《洛麗塔》現象的複雜性
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有一本名著《洛麗塔》(1955),是寫關於一個繼父與繼女之間的「不倫之戀」故事的小說。一個叫亨伯特男子有過少年時的精神創傷,於是迷戀女童洛麗塔。而後,成為女童繼父。後來,女童的媽媽意外出世,於是發生了不該了生的事。亨伯特S了人,在Y中因心臟病去世。洛麗塔17歲因難產去世。
這個小說出版後,十分暢銷,但一直爭議不斷。曾被2次改編成了電影。看了,很引人深思。
雖然作者寫的文採斐然、感情澎湃。其語言藝術性很高,雖然一些讀者認為亨伯特作為繼父主觀上比較心地善良,但是,從作品內容上看,亨伯特的不能自控的畸戀行為卻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這正是這部作品的複雜性的所在。

02 女童的情感世界怎樣建立?
本來,女童都有自己的美好成長經歷,有自己的童話般的情感世界。而《洛麗塔》,如果女童讀了會怎麼樣?這是有爭議的。也正是有爭議,所以,作品暢銷。
過去女童們都迷戀《白雪公主》、《灰姑娘》、《海的女兒》的童話世界。而現在出了一個《洛麗塔》的非童話世界。這需要家長們認真地研究對待這個作品。
如何正確地培養女童的戀愛觀、是家長們的重要任務。特別是為人母的家長,更要引導女童正確地的認知異性。
在女童的成長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保護好,不能讓女童在兩性問題上發生不測。不然,女童的情感世界怎樣建立?
03 《洛麗塔》文化與處-女情結的研究
自從這部作品問世後,出現了一個專門詞彙「洛麗塔」,從語言到藝術到生活,這個詞彙被用到很多,已經成為一個文化現象了。讀者可以去網上搜索「洛麗塔」,就會有一大堆的檢索結果,鋪天蓋地。
本文不想詳細討論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哲學價值,而是把將對這部作品引發的「洛麗塔」文化現象的初步研究結果,發表出來,以便能啟發讀者也思考研究一下。
「洛麗塔」文化現象的廣泛化,是否說明一些人對女童的美,過度地欣賞了?我初步研究認為這可能與處-女情結有關。

即使是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似乎也沒有專門論述過處-女情結的問題。我初步研究認為,這種迷戀女童的「洛麗塔」心理情結的文化,可能很容易與古代文化中的處-女情結文化一拍即可。在未來人類現代化的徵程中,它將是一個無法迴避的、沉重的話題。
總之,對「洛麗塔」文化現象的研究,有助於我們使自己的三觀產生質的飛躍。本文作者將學一學弗洛伊德,將深挖人類兩性的情感世界中最隱秘的部分。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或「全景視覺」,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文| 貝海少年(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