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16年4月16日,厄瓜多佩德納萊斯地區發生的7.8級地震致大橋垮塌電力中斷。
厄瓜多副總統格拉斯17日宣布,厄瓜多西北部沿海地區地震死亡人數已經升至77人,另有588人受傷。
厄瓜多總統科雷亞籤署總統令,厄瓜多進入為期兩個月的緊急狀態。本次地震沒有引發海嘯,當局已經允許被疏散的群眾回到自己家中。
當地時間2016年4月16日,厄瓜多佩德納萊斯地區發生的7.8級地震致大橋垮塌電力中斷。
當地時間16日18時58分(北京時間17日7時58分),厄瓜多發生7.8級地震,震中為西北部馬納維省北部沿海地區,震源深度為10公裡。包括首都基多在內的厄瓜多大部分地區震感明顯。當地時間17日2時13分(北京時間15時13分),震區發生了一次6.1級餘震。
厄瓜多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境內地震和火山災害頻發。本次地震是該國自1979年以來震級最高的一次地震。
據日本廣播協會17日報導,14、16日在熊本縣發生的連環強震累計已造成至少41人遇難,3000多人受傷。在重災區熊本縣南阿蘇村,仍有11人失蹤。
地震引發大規模山體滑坡、泥石流等二次災害。熊本縣東部山區南阿蘇村地震後發生大規模山體滑坡,災情嚴重。
圖為日本地震航拍現場,道路被毀。
因南阿蘇村等重災區災情統計緩慢,災區建築物整體受損情況不明。據熊本縣政府16日統計,本次地震造成逾1700棟建築整體倒塌或半倒塌。熊本縣有34處文物古蹟不同程度受損,包括熊本城、阿蘇神社等國家重點歷史文化遺址。
據熊本縣政府統計,全縣有約11萬人在723處避難所避難。據日本媒體報導,不少避難所水、食物供應短缺,有災民稱排了3小時隊才領到物資,還有避難所災民出現身體不適。
圖為日本地震航拍現場,阿蘇大橋被滑坡衝毀。
據日本媒體報導,九州地區交通網仍未恢復。熊本機場繼續關閉,九州地區新幹線繼續全線停運。熊本港因設施受損郵輪線路停航。九州多條主幹道仍有部分路段封閉,不少道路仍在搶修中,無法通行。
經搶修,災區電力供應逐漸恢復,但仍有許多居民家中停水、停電。日本政府已出動大批水泵車和供電車趕赴災區,解災民燃眉之急。日本各大移動通訊運營商說,熊本和大分部分災區手機仍難以打通。
圖為日本地震航拍現場,道路塌陷。
日本九州14日、16日兩次強震的救援工作還在進行,太平洋對岸的厄瓜多在北京時間17日早間發生7.8級地震。為何日本和厄瓜多是地震多發國家?這些地震之間是否存在關聯?
板塊構造理論認為,地球的巖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好像打碎了仍連在一起的雞蛋殼,板塊邊界不穩定,板塊運動有拉扯和擠壓,造成能量釋放,形成地震和火山噴發,而地震多發的板塊邊界處被稱為地震帶。
作為地震多發國家,日本和厄瓜多都處在全球最主要的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上。這個地震帶上有一連串海溝、島嶼和火山圍繞著太平洋,呈馬蹄形,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幾乎全部中源和深源地震,這個地震帶又被稱為「火環」。
圖為日本地震航拍現場,滑坡衝毀民宅。
從板塊邊界的類型看,日本和厄瓜多所處的板塊邊界都屬於「匯聚邊界」。這個板塊邊界上,兩個板塊作相向擠壓運動引發強烈的地震、火山及構造變形作用。美國地質勘探局認為,日本九州地震主要是菲律賓海板塊向歐亞板塊下俯衝造成的,而厄瓜多地震則是納斯卡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之間的相互作用,這兩個板塊邊界在歷史上發生過多次強震。
美國地質勘探局數據顯示,全世界平均每年發生134次6級至6.9級地震,18次7級及7級以上地震。地質學家曾多次表示,地震風險高的地區頻發地震,是地殼正常運動的結果,並不能表明強烈地震的發生頻率出現了全球性變化。
對此,中外專家均認為,任何結論都需要有科學證據來支撐。但無論從統計意義還是從具體研究來看,尚無法斷定全球地震震級和頻率等超出正常範疇,它們之間是否有關聯也不能下定論,但對部分「危險」區域加以研究並保持警惕是必須的。
圖為日本地震航拍現場,山體滑坡
美國地質勘探局地球物理學家蘭迪·鮑德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地震活躍期)這很難說,我看到有研究說是,也看到有研究說不是。」在全球範圍內,強震多發區可能在任何年份發生強震。「但我們不認為一個或多個地震活躍區之間存在聯繫」。
事實上,每一次大地震發生後,都會出現關於地震活躍期的討論。在2013年蘆山地震後,美國航天局地球物理學家湯姆·帕森斯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說:「地球發生地震的頻率時高時低,但這種高低起伏難以與隨機現象區分開來。所以,對於所謂的活躍期有多長,我們無法做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