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輯:尋陽
全文1011字,閱讀約需2分鐘
據海外網報導,中方駐世貿組織代表團於近期發布公告,稱澳大利亞於2020年底就中國對澳大利亞大麥採取的稅收政策,向中方提出在世貿組織的爭端機制下進行磋商,澳大利亞方代表認為中國違反了世貿組織對於關稅和反傾銷相關條款的規定。
澳大利亞大麥出口高度依賴中市場
自去年以來中澳關係一直不甚理想,尤其是莫裡森就中國譴責澳軍殺害平民事件表態後,雙方的貿易環境就越發惡劣。中國海關公布對澳產大麥徵收73.6%的反傾銷稅,原因是澳方大麥不正當競爭,這就是中澳貿易墜入"冰點"的典型例子。
據統計,澳大利亞大麥每年有70%是對中國的出口,加之近幾年大麥迎來豐收,如果中澳關係不能夠儘快恢復,澳大利亞恐怕在短期內很難找到下一個像中國這樣的出口市場,那麼上千萬噸的大麥即將爛在地裡。
澳大利亞經濟艱難復甦
2020年,受世界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澳大利亞的經濟情況也不容樂觀。據悉,澳大利亞全年GDP下降約3.8%,現在澳方正努力恢復經濟。而疫情發展到現在,中國又是目前唯一保持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種局面下,澳大利亞更加需要中國這個市場。並且澳大利亞貿易結構較為單一,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的出口是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一環,這就離不開與中國的正常經貿往來。
澳大利亞對華的貿易受阻,也受到澳方國內的廣泛關注。在澳大利亞提交磋商要求後,眾多澳媒體也跟進報導,並希望澳方與中國達成和解,儘快恢復兩國的貿易。因此,不少政客和媒體表現得十分著急。
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一環,致力於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國是開放的國家,中國市場是開放的市場。反觀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多次挑釁中國,並將中國關稅政策變化看做中國政府的無理打壓,這種傲慢的態度顯然也讓中國不滿。
澳大利亞應反省自身,回歸正軌
其實從歷史上淵源上來看,中澳兩國沒有歷史糾紛以及國家利益上的矛盾,但是澳大利亞屢次挑釁中國,配合美國的"反華"政策極力針對中國,澳方這種越界行為是中國不能接受的。
此前澳洲軍人殘忍殺害平民的罪行,澳洲不深刻反省國家軍隊的行為、追究相關的責任人,而將中國譴責這種反人道主義行為的相關言論以及相關藝術作品視為謠言,強硬地要求中國道歉,這種行為不僅嚴重傷害中方人民感情,也違反人道主義精神。
因此,澳大利亞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而非在"反華陣營"中胡攪蠻纏,如此執迷不悟只會得不償失。畢竟即使是澳大利亞的盟友,在面對澳大利亞空出來的市場份額時也會毫不手軟地搶佔,時間一長,澳大利亞再想搶佔回來恐怕不容易。
(本文為崑崙基地原創,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參考來源: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