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報告發布,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發展水平、聲譽等方面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進行了評價和排名,進入榜單的總共有108個城市,金融前十的金融中心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上海、新加坡、香港、北京、舊金山、日內瓦、洛杉磯。香港是從以前的第三跌到了第六,可如果香港的狀況得不到有效的改善,有可能還會繼續下滑。
紐約和倫敦是全球二大最強的金融中心,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還是倫敦排在第一,不僅因為倫敦的金融產業發達和開放性,還有由於曾經英國的霸權帶來的老牌效應,可這幾年也是被紐約趕超。這也是一種金融中心雙雄稱霸的世界。
英國屬於歐洲,美國屬於美洲。在這個亞洲經濟實力全面超越美洲和歐洲的時代,其後的金融中心也自然在亞洲。
可亞洲地區有三大全球金融中心,主要是新加坡、香港和東京,如今再加上了上海。而上海在體量、人才、基礎、水平及聲譽等方面都可以與其他三大金融中心相媲美,唯一的不足就是開放性,也就是貨幣的流動性和全球性。因此,全球的金融中心還是亞洲的東京、香港和新加坡在爭奪第三的位置。
香港要奪回第三的機會是越來越小,香港的不平靜,最得利的應該是新加坡,新加坡目前在GFCI排名中雖然是第5,排在了上海之後,但筆者認為新加坡的金融中心地位應該超過了東京和上海,排在了第三的位置,也就是第三寶座最有可能被新加坡奪得。
日本東京是一種綜合性的城市,金融地位顯著,可日本經濟的持續競爭力在不斷下降,而且在金融方面也是不具有特別的優勢,尤其是在日元採用幾乎零利率的情況下,等於一口氣把傳統貨幣政策全部用光,也就是給日元的施展空間帶來局限性,制約了東京金融地位的提升。總體上應該是弱於新加坡。
未來香港要奮起直追,還是要看整體的內部環境和外表因素,如今的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在持續下滑。而且在國際局勢越加複雜,從近期、甚至較長的時間裡都可能難以得到有效的恢復戰鬥力。香港雖然如今還不能算是跌到了第六,可跌到第六或許也是早晚之事。但香港畢竟是人民幣的對外窗口,也是離岸人民幣最大的交易市場。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的提升對人民幣離岸交易和海外融資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希望香港可以重整旗鼓成為全球第三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