❼│清代外銷藝術品,精美絕倫!

2021-02-23 修心堂

修身養性  品味高雅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開海禁,在廣州設立粵海關。中國與西方建立貿易合作關係。許多洋溢著本土審美情趣又帶有西方獨特造型風格的藝術品漂洋過海達到大洋的彼岸。這些洋溢著東方趣味的精美藝術品風靡歐洲上流社會。在清代兩百多年裡,東西方的美學橫跨亞歐大陸,在這裡發生碰撞,激發出熱烈的火花,點亮了外國人眼中的東方風情。


清銀纍絲纏枝西番蓮紋名片盒

縱8.5橫5.5厚0.7釐米

  銀纍絲材質,盒周身以粗銀絲做骨架,再以連珠狀細銀絲雙面纍出西番蓮紋飾,分飾於盒蓋、盒身中央。纍絲工藝又稱「細絲工藝」、「花絲工藝」,是將金或銀加工成絲,再經盤曲、掐花、填絲、堆壘等手法製作金銀首飾的細緻工藝。


清象牙高浮雕橢圓開光人物紋名片盒

縱11.4橫8厚2.1釐米

  象牙材質,亞字形,盒身一面在剔地萬字不斷錦地紋上高浮雕牡丹、瓜果、壽桃紋飾,居中處橢圓形開光內高浮雕仕女童子,邊飾隨形雕繩索紋一周;另一面鏤雕柳亭人物,紋飾繁縟,布局緊湊,邊光素飾弦紋一周,四稜透雕西洋花卉。


清金漆骨絹本彩繪人物廣繡花卉摺扇

縱33.8橫60.8釐米

  絹本與二十支髹黑漆描金扇骨組成,梯級狀的髹黑漆描金扇骨與扇面成不規則布局。兩邊骨繪開光花卉、庭院人物;扇頁雙面繪相同紋樣,不規則雲頭形開光內繪文人雅士,四周輔以花蝶、魚子紋;絹本扇面雙面工藝,一面通景彩繪官邸家居生活場景,五十位人物形象神態各異;另一面藍地緞面廣繡花鳥、飛蝶。此扇集繪畫、剌繡、髹漆工藝於一體,扇骨與扇面不對稱的錯位造型構思奇巧,一改摺扇上下對稱布局的模式,展現了廣東工匠高超的制扇技藝。


清象牙通雕開光山水亭臺花卉團扇

通長37.5橫36.8釐米

  六十二片象牙扇骨組成,鋸齒尖葉形扇頭。兩邊骨剔地浮雕菱格花卉、海棠形開光山水風景;薄如蟬翼的扇面,採用單面鏤通拉絲薄意淺浮雕技法,由同心圓向外做九重裝飾。頂部飾折枝花卉一周;中部主體以橢圓形開光為中心,兩端對稱雕十二開光,內飾山水、亭臺、花卉紋,輔以纏枝花鳥點綴其間;每層紋飾之間以圓珠帶狀紋相隔,扇背光素。通體拉絲錦地紋,細如髮絲;針眼大小的圓珠,疏密有致,連綿貫穿整個扇面。此扇紋飾豐富,布局嚴謹,繁而不亂。其玲瓏剔透的質感、犀利流暢的刀法、細膩工整的圖紋、鬼斧神工的技藝,世所罕見,令人驚嘆。


清黑漆描金人物故事八角帶蓋扁形茶葉罐

通高38.6寬23.5厚11.8釐米

  木胎,直口帶蓋,方形頸,扁平八方體,覆鬥形足,通體髹黑漆描金裝飾。蓋面飾二龍戲珠、卷草紋;頸部橢圓形開光內繪花蝶、人物;罐身正面微鼓,八稜方形開光內繪庭院人物場景,四周八梯形開光內以人物、葫蘆、魚鼓、玉板、笛子相間為飾;背部平直,圓形開光內繪庭院人物;覆鬥形足四面繪花卉、人物;蓋罐內鑲嵌隨形錫罐,雙層蓋,外蓋面鏨刻手執扇子、響板二人物,內蓋與外蓋均嵌圓珠骨鈕。此黑漆描金茶葉罐造型獨特,工藝精巧,是外銷漆器中特別訂製之物。


清黑漆描金人物紋女紅桌

長63.2寬42.5高75釐米

  木胎,落地式,通體髹黑漆描金,臺面及周身滿繪庭院人物休閒場景,桌內配以精緻漆盒承載各式象牙針線工具。十九世紀,附有象牙針線工具的女紅桌是頗受歡迎的外銷品。此件女紅桌體現了廣東細木工匠的精湛技藝,是中國外銷家俱中的精品。


清銀鏨刻雙龍人物詩文圖海棠形大碗

口徑23.3通高14釐米

  海棠口,深弧腹,梅花足。通體以錘蹀鏨刻技法,飾雙龍戲珠、人物故事、梅菊圖於四倭形開光之內;四組陽文楷書詩句與主體圖案間隔為飾,分別為:「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四組陽文楷書詩句與主體圖案間隔為飾,分別為:「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底部飾以梅樁四足,鏤雕梅花,繞底一周;底鏨「鴻和」、「WAHHINGLON」、「90」款,重915克。

清乾隆廣州手繪農耕商貿圖外銷壁紙

  該壁紙來自於英國英格蘭東北部約克郡的一座一級歷史保護建築——夏活莊園大宅(Harewood House),它是夏活伯爵拉斯切利斯家族(Lascelles Family)的收藏。據文獻記載,亨利?拉斯切利斯是東印度公司商船「約克號」的船長,曾在1741-1748年三次乘「約克號」到訪廣州,這套壁紙是亨利到訪廣州時訂購的一件物品。該套壁紙雖每幅題材各有不同,但相連起來整個房間可以組成一組完整的水鄉稻作、茶葉貿易的廣州風土人情寫實畫面,是當時外銷壁紙中的佳作。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套壁紙的購買者及其當時所從事的商貿活動均有確切的文獻記載,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它是早期中英商貿文化交流的重要歷史見證。

清象牙鏤雕人物針線盒

高16.5長32寬25釐米

  象牙質,長方八角形。盒周身滿工鏤刻柳亭山水人物,邊飾以纏枝花卉、菱格紋,盒身兩側置鎏金半環把手,下承四獸足。盒內隨形置一象牙託盤,光素無紋,分大小十四格,格內各式針線配件齊全,主體紋飾無論大小均滿工雕刻庭院人物。該器用料奢靡,裝飾繁複,是清代廣式牙雕作品的傑出典範。


清象牙雕上下雙活多層牙球擺件

通高48座直徑12球徑12釐米

  象牙質,立柱狀,由柱首、柱身、柱座三部分組成。柱首頂端素身圓雕塔形鈕下連一高浮雕纏枝牡丹圓環,內套16層「鬼工球」一枚,外壁高浮雕牡丹花卉,鏤雕12個圓形孔,內層牙球鏤通雕菱格紋、花瓣紋,每層均鏤12圓孔,層層可轉。柱身光素,呈盤口、覆底花瓶狀,分三段裝飾;上部飾束腰柱體,上下透雕孔狀弦紋各一周,腰身處透雕菱花紋、蓮瓣紋,輔以孔飾間隔;下部飾小「鬼工球」一枚,紋飾與大球同,套9層鏤12孔。柱座呈圓柱狀下承覆缽式底足,座身採用通雕、高浮雕、剔地雕、陰線刻等技法,於菱格錦地紋上飾纏枝牡丹;覆缽式底足,足壁高浮鏤雕纏枝牡丹。


清貝雕基督生平故事掛件

縱13.4橫13.6釐米

  此掛件用完整貝母雕刻而成,外壁刻有耶穌誕生受難的聖經故事。貝母內緣的素麵可承載聖水,用於洗禮儀式之上。


清乾隆廣彩珍珠地花卉紋馬克杯

高15.2 口徑12 底徑11.8釐米

  直口,圓柱形身,平底。杯身一側飾半環形把手,把手與杯身連接處堆塑花瓣。杯口沿下繪綠地金彩錦帶紋一周,杯身近底處繪連雲紋一周。杯身為珍珠地,襯以花蝶紋,腹部開光繪花卉圖案。紋飾均採用紅、紫、藍、綠、金彩,色彩豐富明亮,畫面清新雅致。馬克杯是從英文mug 音譯而來,是西方家庭常用杯子的一種,用來喝啤酒或麥芽酒。


清白緞廣繡花束紋披肩

長167寬167釐米

  方形,以白緞為地,四角對稱彩繡花束紋樣,邊飾由內及外繡飄帶花卉、纏枝花卉、蔓草花卉紋樣各一周,四周輔以編織網格和長流蘇為飾。針腳細膩平齊,色彩鮮麗華美。


清石青緞「寶生昌」號廣繡花鳥大掛帳

長382寬231釐米

  長方形,石青緞地。畫面滿工繡畫眉、翠鳥、喜鵲、綬帶鳥、雉雞、鸕鷀等珍禽45隻,繡茶花、桃花、玉蘭、牡丹、菊花、蘭花等花卉數十種,可謂百鳥爭鳴、百花齊放,掛帳左下方繡「寶生昌」店號三字。此大掛帳構圖飽滿,層次豐富,針法繁複,配色華美。中國外銷藝術品罕有店號匠名流傳,此「寶生昌」號大掛帳對研究19世紀廣式外銷藝術品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內容綜合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精美絕倫!清代宮廷后妃奢華的珠寶首飾
  • 閩臺緣博物館展出清代民國時期約百件中國外銷銀器
    7月13日至8月25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引進長沙市博物館的「白銀時代——中國外銷銀器特展」,展出清代和民國時期的文物外銷銀器約100件(套)。  走進閩臺緣三樓東側展廳,可以看到「海外華品」「藝脈千年」「意趣相融」三個區塊,它們以器物本身為出發點,分別從時代背景、工藝特色、裝飾風格等方面來講述中國外銷銀器背後的故事,體現那個時代中國人的精湛工藝、唯美精神和人文氣韻。  據介紹,中國銀器製作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夏商時期。不同於西方製作的銀器,這些精美的銀器均由中國銀匠用自己的雙手一點一點傾力打造,且紋飾自成一格。
  • 清代廣州外銷絲綢上的康乃馨
    18、19世紀,廣州外銷絲綢源源不斷地銷往到歐美,大量用於服裝面料和家居裝飾上。據《十八世紀中國出口藝術品》記載:「18世紀,英國貴婦們使用著中國刺繡藝人繡的雙面圍巾。還有一些時髦的貴婦與小姐將設計、剪裁好的服裝、名片,通過東印度公司運送到中國,請中國刺繡匠師刺繡。」
  • 清代廣州外銷絲綢上的康乃馨
    18、19世紀,廣州外銷絲綢源源不斷地銷往到歐美,大量用於服裝面料和家居裝飾上。據《十八世紀中國出口藝術品》記載:「18世紀,英國貴婦們使用著中國刺繡藝人繡的雙面圍巾。還有一些時髦的貴婦與小姐將設計、剪裁好的服裝、名片,通過東印度公司運送到中國,請中國刺繡匠師刺繡。」
  • 精美絕倫的青花瓷 是心動的感覺……
    精美絕倫的青花瓷 是心動的感覺…… 2020-12-24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代最美行書,妍潤多姿,精美絕倫,絕對不是「狀如算子」
    在清代有一位大書法家名叫梁詩正,他的書法作品爭議很大:像啟功老先生等一派傳統書法家,說他是清代最美行書,猶如趙子昂再世,啟功先生還以他為師,經常臨寫他墨跡,如果您仔細比較啟功體與梁詩正的行書,發現相似度高達70%,可見梁詩正對啟功先生影響是巨大的。
  • 國絲寶藏:外銷白緞地彩繡人物傘 160年前風靡歐洲
    國絲收藏的一件清代外銷白緞地彩繡人物傘,生產於19世紀60-70年代,在這件遠銷歐洲的私人訂製品上,我們可以看到150多前歐洲人眼中的中國和他們喜愛的中國元素。 外銷白緞地彩繡人物傘 清 國絲館藏 此陽傘用料奢侈,以五色網格絲線流蘇為邊飾,以象牙為柄,白緞地刺繡為傘面,用傘骨將傘面分割成8個塊面,每幅自成畫面,分別彩繡了庭院教子
  • 清代古畫留存瓷器製造全記錄
    比如,唐代,一艘艘商船滿載瓷器,從廣州港出發,直抵波斯灣;宋元年間,瓷器暢銷亞非拉,不但深受各地王公貴族的喜愛,還直接改變了東南亞等地老百姓用芭蕉葉子當餐盤的習慣;到了清代十三行時期,「絢彩華麗,金碧輝煌」的廣彩一躍成為海外市場的新寵,到廣州來進行高端定製的洋商絡繹不絕……然而,不管是翻閱史料,還是去各大博物館欣賞廣彩餐盤、陳設盤、茶具、咖啡具,我在感嘆於其鮮豔華麗的同時
  • 清代水晶,精美絕倫!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清代水晶工藝品,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水晶雕刻匠人的心血吧!清代水晶工藝品賞析清代 水晶鸚鵡靈芝紋佩清代 水晶團鴨形盒清代 水晶花插
  • 清代水晶工藝品,精美絕倫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清代水晶工藝品,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水晶雕刻匠人的心血吧!清代水晶工藝品賞析水晶帶鏈花籃,清中期,故宮博物院藏從外形來說,這個花籃有著海棠花式樣的敞口,且花籃的口沿外折並凸起,腹部隨行琢並開光,開光內分別淺浮雕梅花、水仙花、海棠花、竹子、靈芝等花卉草木。
  • 看中國外銷瓷「乘風破浪」
    它們漂洋過海、乘風破浪,完成了東西方交融的 「文化大循環」,這就是中國外銷瓷。別小看一件白色瓷器,它光滑如鏡,在陽光下隱約透出如玉的光澤,卻可以堪稱人類貿易史上第一件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商品」。它是商品、日用品和藝術品三者的結合體,記錄了發軔於16世紀的全球化進程中多重面向的衝擊,從家居裝飾和餐飲文化的演變,到藝術設計和審美風尚的引領,甚至反映著社會價值觀念的變化。
  • 明清外銷瓷器:庭園仕女圖與宮廷女性生活
    外銷瓷圖案與宮廷女子修養在明清宮內,后妃是宮廷中重要的女性成員,其中多有眾才華者。在彭勇、潘嶽先生的《明代宮廷女性史》中,提到明代思宗田貴妃,便是棋琴書畫的典範,且善於打扮,還將其居所營造為風景秀麗的江南庭園。7 清代海山仙館版陳維崧《婦人集》多載吳越才女軼事詩文,其中也在卷首第二載田貴妃,稱其明慧、沉默寡言,深得帝寵,當為明清宮廷女性典範之一。
  • 艾爾伯克基收藏中國外銷瓷
    尤其該批展品與當時葡萄牙帝國的對外商務有著密切關係,資深研究者Maria AntóniaPinto de Matos亦特地以葡萄牙的角度為基準為本展撰寫圖錄、由Jorge Welsh出版發行,並從世界交流史的脈絡來討論中國外銷瓷、呈現當今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 清代道光喜字粉盒
    清代道光喜字粉盒簡介:白地青花,清朝器皿,花卉,景德鎮窯 品相不錯。大氣,發色美。清代時期,青花瓷器佔主導地位,上服務於皇室,下普及於民間,外銷於世界各國。無論是在工藝技術,繪畫水平還是產量方面都達到了中國制瓷歷史上的又一高峰。
  • 馬未都:外銷瓷沒想像中貴320元可買一件
    原標題:馬未都:外銷瓷沒想像中貴320元可買一件   外銷瓷畢竟是銷往國外的,往往會投其所好,呈現不一樣的風情。以下是兩件很典型的清代外銷瓷,看看有什麼樣的魅力和特色。   第一件是青花開光人物花卉紋盤(圖一),是清代康熙年間的。它的圖案還比較中國化,反映的是中國官員的普通生活,畫著小童在掃地,官員在旁邊站著。西方人在300多年前很羨慕我們的生活狀態,當時外銷瓷上就有像「西方人的面孔結合中國人的生活」這樣的畫面。
  • 300餘件套外銷銀器珍品展出
    12月10日晚,中國港口博物館的跨年大展《白銀芳華—從外銷銀器看晚清民初社會和商貿變遷》正式揭幕,展覽以中國港口博物館館藏的300餘件套銀器精品為主,向市民觀眾再現了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外銷銀器的絕美芳華。 甬派記者了解到,無論在數量上、種類上還是在品質上,中國港口博物館館藏的外銷銀器在國內博物館中都首屈一指。
  • 【漲姿勢】「世界上最奢侈的藝術品」琺瑯瓷
    琺瑯彩吸取了銅胎畫琺瑯的技法,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種琺瑯彩料描繪而成的一種新的釉上彩瓷,亦稱「瓷胎畫琺瑯」。雍容華貴的琺瑯彩問世,雖與「康熙盛世」有關,但與雍正的關係更為重要。雍正登基後,對社會進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鎮制瓷藝人的社會地位。而且雍正酷愛精美絕倫的瓷器,經常對宮廷瓷器加以評價,親自過問,並派得力的官員去管理瓷業生產。
  • 外銷瓷上小芳的秀髮
    看見那些剪個頭就能耗上個把小時焗油燙髮的女士們,樂此不疲的看著看上去沒大區別的模特頭型的畫報,就想起清宮劇裡,各種花式翻新的髮髻,再想想我看見的外銷瓷上的頭飾,心裡總覺得那電視裡的髮髻必定是不靠譜的,這每天大概也就夠梳頭吃飯的吧。打開始收藏瓷器,就看見各式各樣婀娜多姿的嬌妻美妾的紋飾,每個絕美的仕女都有著烏黑亮麗的秀髮還有著個性十足的髮髻。其實明清的髮髻都是個性十足的。
  • 我國著名外銷瓷器之一,廣彩瓷
    廣彩瓷又稱「廣州織金彩瓷」,是廣東省廣州市生產的一種釉上彩瓷,也是我國著名的外銷瓷之一。廣彩瓷是一種再生產瓷,其瓷胎來自江西、湖南等瓷區,再在廣州上彩後低溫燒制而成。清廣彩瓷廣彩瓷發展於清代康熙時期。它吸取中國緞錦紋樣的工藝圖案和戲劇藝術的舞臺裝飾手法,並借鑑西方傳入的金胎燒琺瑯技法和西洋彩畫的方法,生產出織金彩瓷。
  • 曾經徵服世界的中國外銷瓷器
    從印尼雅加達的漢代低溫釉陶器的出土,瓷器外銷早在東漢時期就已開始了。外銷瓷貿易在唐宋時期已達到一定規模,越窯、長沙窯、廣東窯的青瓷,邢窯的白瓷,還可能有耀瓷,均輸出海外。1987年日本福岡發現鴻臚館遺址,僅越窯瓷就出土一萬多片。中國成熟生產青花瓷是在元代,元代青花大瓶以及繪有幾何紋的各種器物,就是為中東專門製作的。伊斯坦堡收藏這類器物居世界之冠,亦可想見早期外銷瓷之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