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意義上的開架區彩妝分為「背櫃開架」和「中島開架」,其中背櫃開架在國內各大化妝品專營店中極為盛行,然而隨著消費者對彩妝認知度的逐漸提升,中島開架彩妝的發展正日趨成熟(註:本文僅討論中島開架區彩妝)。
在日韓、歐美等國盛行的彩妝開架,在國內是否行得通?
提起開架彩妝,大多數人想到的估計都會是kate、kiss me這些日韓品牌以及露華濃、美寶蓮等歐美品牌,筆者隨便在網站上一搜,出來的也都是這些標題,「不得不入手的美國開架彩妝!效果堪比大牌!」、「超人氣日系開架彩妝,國內也能淘到」、「扒一扒日本女生最愛的那些開架彩妝」……
而要說有哪些國內的開架彩妝品牌,別說你們了,筆者能想到的也就是一個新興品牌優然以及流通品牌火烈鳥了。在開架彩妝這一塊,國內外的差別可想而知。
優然
如此差距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在採訪了眾多品牌商及渠道商之後,筆者得到了一致的回答:國內消費者不夠成熟,所以開架彩妝的發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日化專家韓明華直言:「我覺得阻礙國內開架彩妝發展的原因在於體驗方面。」目前國內整體的彩妝發展趨勢還是以體驗為主,消費者還是依賴於可以為他們帶來專業性彩妝服務的美導。
而隨著消費者的日益成熟,不少業內人士均表示看好開架彩妝的發展。那麼究竟開架彩妝會不會在今後發展成為一種趨勢,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還是可以從眾多終端商及彩妝品牌商對開架彩妝市場的樂觀態度中窺視一二。
做一件事情之前,我們首先會去想它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好處。那麼開架彩妝能為專營店帶來什麼呢?
近些年來,在行業內流行著一種叫開架為王的說法。其實毫不誇張。相關研究顯示,在眾多終端零售店中,中島陳列面和銷售額佔據30%以上,甚至於有些門店可以達到70%。更有業內人士稱,中島對於整個店的銷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店生意好不好主要取決於中島區。由此可見,中島區的重要性。
傳統意義上的開架區,不論是陳列彩妝還是護膚,無非是想藉此來吸引消費者進店,增加門店的客流量,從而為門店帶來成交率和連帶率。就像韓明華說的,首先對於門店來說,重要的不是買多少,而是產生購買。進一步說,產生購買之後,又該如何通過產品粘住顧客呢?在這一點上,彩妝或許有著更多的機會。
不少女性表示可以不化妝,但一定要有一支屬於自己的口紅。之前有研究顯示,隨機調查10名女性,其中有8名表示會隨身攜帶一支口紅,更是有一半女性表示除了口紅之外,還會攜帶一些用於補妝的彩妝工具。而這些需求量大的彩妝品類如果價格過高,顯然會很難銷。開架區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而在彩妝進入開架區之後,在吸引客流的基礎上,也是順應了市場年輕化的趨勢。
彩妝開架後該怎麼做?有人說應該不需要美導了吧。但就筆者採訪的業內人士看來,彩妝開架後,並不意味著不再需要美導,韓明華表示:「只是消費者對於美導的依賴相對而言是降低了,不代表不需要。」最近新上了近十個彩妝品牌的百信化妝品連鎖店董事長田海濤也表示,國內在化妝這一塊發展的比較晚且慢,消費者自己能化好妝的技能還沒有培養出來。所以美導對於一部分消費者來說,仍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開架區彩妝又該陳列哪些品類呢?大部分渠道商認為還是要以性價比高的小品類為主,例如底妝、卸妝、眉部以及眼部產品等。韓明華認為:「開架彩妝必須滿足兩點。一是必需品,他必須是在消費人群中具備一定的廣泛性;二是產品最好是易用和易耗的。」
「對於開架區彩妝,我們的切入點是80、90後的消費群體,年齡偏輕一些,卡通一些,小清新風格的我就很看好。價格在100塊以內的,大有市場機會。」韓明華補充道。
然而誘惑彩妝品牌創始人胡建國對此卻有不一樣的看法。首先陳列的品類還是要跟著消費者走。胡建國認為,消費者成熟了,陳列什麼品類都是可以的。其次價格的話,也要根據門店本身的定位而定。如果一家門店本身就是定位中高端的,那麼它的開架區產品價格也不會太低。
隨著消費者的不斷成熟,加之國內的一些知名彩妝品牌也在有意將部分產品往開架的方向發展,繼而就有業內人預測開架彩妝會朝著專業化和品牌化的方向發展。對此,胡建國直言目前不太現實。田海濤也認為品牌化不是最關鍵的地方,「對於開架彩妝的話,我們不太重視品牌,我們重視的是產品品質以及回購率。」
而蔡德水則對品牌化這一趨勢表示了肯定,「我們店內也有一些大品牌的彩妝產品是放在了開架區。」韓明華也表示,開架彩妝沒有品牌、沒有形象的話將會很難做。
儘管諸多業內人士在開架彩妝是否會往品牌化發展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怎樣,對於開架彩妝該如何去做,還是要結合門店自身以及店老闆對於整個店的經營規劃。
有人看好,就必定有人看衰!不具備獨有性、千篇一律、質量和價格難以控制、消費者不成熟等等這些都在阻礙著開架彩妝的發展。那麼開架彩妝究竟能否排除萬難,逐漸成熟起來。我們將拭目以待!
更多往期精彩文章
聚焦 | 五年後,彩妝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面膜」?長按二維碼關注分享美妝君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