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點,向來都是吃貨們的心頭好之一想起來都覺得甜蜜今天我要給你們介紹世界上最出名的20種甜點有生之年一定要把它們都吃遍!
義大利
提拉米蘇(Tiramisu)
作為義大利甜點的代表,外貌絢麗、姿態嬌媚的提拉米蘇已經風靡全球。它以Espresso(特濃義大利咖啡)的苦、蛋與糖的潤、甜酒的醇、巧克力的馥鬱、手指餅乾的綿密、乳酪和鮮奶油的稠香、可可粉的乾爽,不到十種的材料,把「甜」以及甜所能喚起的種種錯綜複雜的體驗,交糅著一層層演繹到極致。
義大利
薩芭雍 Sabayon
薩芭雍,同樣來自於義大利,是用雞蛋混合奶油、甜酒,澆在各式水果上著名的典型宮廷代表作。濃稠柔細的蛋糊,覆蓋於應季水果上,再加上微微烤過後散發出來的焦香。冷與熱,甜蜜與新鮮,微薰與清洌之間的交糅,真叫人不飲也醉。
法國
撒哈蛋糕(Sachertorte)
據說是在1832年,由澳大利亞駐法外交官「梅茲提爾尼西」的專任主廚,法國籍的「撒哈」所發明的,他當年16歲。因外交官「梅茲提爾尼西」嗜好甜食,每天都必須品嘗不同的甜點,結果「撒哈」試著將許多平常不常用於點心的食材加以組合,最後完成了這道「撒哈蛋糕」。後來在1876年,「撒哈」的兒子「愛德華」創立「撒哈HOTEL」,並與妻子安娜把這道點心加以發揚光大,成為法國著名的蛋糕之一。
法國
木材蛋糕(Yule log)
法國人在耶誕夜時,不管在哪裡工作的遊子都會趕忙回鄉團聚,就象中國人守歲一樣,有全家團圓守夜的習慣。當守到半夜的時候,通常會全家聚在暖爐前,一起吃木材蛋糕,配著咖啡或紅茶,一面驅趕寒意,另一方面也藉機聯絡家人間的感情。
法國
舒芙蕾(Souffle)
Souffle,出自法語,原意「吹起」,因此,以這個詞彙命名的甜點稍微一碰就融化了,只留下滿嘴乳香。像一個美好卻又飄渺的夢,轉瞬即逝。
法國
慕斯蛋糕(Mousse cake)
慕斯的英文是mousse,是一種奶凍式的甜點,可以直接吃或做蛋糕夾層。慕斯是從法語音譯過來的。慕斯與布丁一樣屬於甜點的一種,其性質較布丁更柔軟,入口即化。
法國
歐培拉蛋糕(Opera)
歐培拉,法國知名甜點,是款有著數百年歷史的蛋糕。傳統的歐培拉共有六層,包括三層浸過咖啡糖漿的海綿蛋糕和牛油、鮮奶油和巧克力奶油做成的餡,充滿咖啡與巧克力的香味,入口即化。
法國
瑪德蓮貝殼甜點(Madeleine)
瑪德琳蛋糕(貝殼蛋糕)是法國風味的小甜點,原本用於家庭烹製。將其推廣到全世界蛋糕殿堂上的功臣,那就要算是法國大文豪普魯斯特。普魯斯特因為對貝殼蛋糕的味覺回憶,令他寫出了長篇文學巨著《追憶似水年華》,因此也將貝殼蛋糕推上了歷史舞臺。
德國:黑森林蛋糕(Schwarzwaelder Kirschtorte)黑森林蛋糕是德國著名甜點,在德文裡全名」Schwarzwaelder」 即為黑森林。它融合了櫻桃的酸、奶油的甜、巧克力的苦、櫻桃酒的醇香。正宗的黑森林蛋糕一點也不黑,不含黑色的巧克力。
英國
糖漿松糕布丁(Syrup muffins)
各種各樣的布丁幾乎成為英帝國繁榮興盛的基石,也是英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以那種多孔的或稱之為糖漿松糕的甜味布丁最為著名。蛋奶沙司從糖漿松糕上緩緩滴下,只需想起這種畫面,就會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
美國
波士頓派(Boston Pie)
事實上不是派,而是海綿蛋糕,名稱由來據說是在1855年,一份紐約報紙印了一份名為puddingpiecake(布丁派蛋糕)的食譜,這份食譜並沒有包含現今波士頓派特有的巧克力糖漿,然後在1856年一位名為Harvey DParker的人在波士頓開設了一家ParkerHouse餐館,菜單上有一道含有巧克力糖漿的布丁派蛋糕,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波士頓派。
美國
戚風蛋糕(Chiffon)
戚風蛋糕是英文Chiffon Cake的音譯,屬海綿蛋糕類型,質地非常輕,用菜油、雞蛋、糖、麵粉、發粉為基本材料。戚風蛋糕含足量的菜油和雞蛋,因此質地非常的溼潤,不像傳統牛油蛋糕那樣容易變硬。
美國
布朗尼蛋糕(Brownie)
布朗尼蛋糕是一種切塊的小蛋糕,層次豐富,是加入大量黑巧克力烘培而成的。屬於重油蛋糕的一種,但它和一般重油蛋糕的區別在於較薄且較結實,不像普通蛋糕那樣松松的, 而且一定是巧克力口味,上面還會放杏仁或核桃作裝飾及調味,味道偏甜。
臺灣
瑞士卷(Helveticrolls)
瑞士卷是戚風蛋糕的一種。在烤爐中將材料烤成薄薄的蛋糕,加上了果醬和奶油(混糖奶油,牛奶蛋糊奶油等),和切碎了的果肉,捲成卷狀。另外可以加上混和的可可粉和咖啡粉,形成鬆軟的海綿質感的卷蛋糕。
日本
長崎蜂蜜蛋糕(Nagaski Castella)
日本著名西點。蜂蜜蛋糕最早起源於荷蘭古國。十六世紀的時候,荷蘭商人想要進入日本做生意,向天皇呈上了精緻的蜂蜜蛋糕,立即博得天皇讚賞。到了十七世紀,葡萄牙傳教士和商人來到了日本長崎,希望通過分送葡萄酒和甜點來與當地人建立友誼,這就是長崎蜂蜜蛋糕的由來。
阿拉伯
乳酪蛋糕(Cheese cake)
又稱奶酪蛋糕。以海綿蛋糕、派皮等為底坯,將加工後的乳酪混合物倒在上面,經過烘烤、裝飾而成的製品。乳酪類蛋糕單從材料、製作工藝以及口感與其他幾種蛋糕相比稍有不同,這類蛋糕介於蛋糕和甜點之間,因越來越受人關注。
奧地利/德國
史多倫甜點(Stollen)
史多倫蛋糕的由來:在奧地利,據說它的味道、造型從十九世紀以來,從來沒有改變過,全部手工製作,只知道成分有杏仁、榛果、糖、朱古力和奧國獨特的圓餅(Oblaten),至於食譜、做法,在朝諾糕餅鋪裡也只有兩個師傅知道。史多倫蛋糕酥甜迷人,餘味悠長,非嗜甜如命者無法多食。即使在朝諾老店,史多倫每年產量只有1300個。
西班牙
果仁糖蛋糕(praline)
位於安達盧西亞地區的這個小鎮生產出來的果仁糖,是西班牙最為著名甜點,它最早是在十六世紀從阿拉伯傳來的。阿拉伯人運用其製作蛋糕的特殊技藝,將糅合了砂糖、堅果碎密密實實的交織在一起,這小小的一塊蛋糕中包含著的可是原汁原味的「帕提歐」風情。
澳門
葡式蛋撻(Egg Tart)
葡式蛋撻,又稱葡式奶油塔、焦糖瑪琪朵蛋撻,港澳地區稱葡撻,是一種小型的奶油酥皮餡餅,屬於蛋撻的一種,焦黑的表面(是糖過度受熱後的焦糖)為其特徵。1989年,英國人安德魯·史鬥(Andrew Stow)將葡撻帶到澳門,改用英式奶黃餡並減少糖的用量後,隨即慕名而至者眾,並成為澳門著名小吃。
韓國
打糕(Glutinous rice cake)
打糕,是把糯米煮熟後捶打而成的。食用時切成塊,蘸上豆面,白糖或蜂蜜等,吃起來筋道,味香。因此,朝鮮族歷來把打糕當作上等美味,每逢年節或婚姻佳日及接待貴賓時,都要做打糕。
好了,寫完這20種甜點
我已經欲罷不能了
決定明天就要去吃甜點
來源:網絡圖片文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