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關注↑↑↑灸大夫↑↑↑享健康人生
毛囊炎是指毛囊口的化膿性感染,通常發生在有毛髮以及易摩擦部位,特別是頭皮、後頸以及背部。對於不同部位的毛囊炎,在中醫上都有其專屬的病名:比如,發生在頭部的叫作「髮際瘡」,發生在臀部的叫作「坐板瘡」,發生在眉毛附近的叫作「眉戀瘡」,發生在嘴周圍、鬍鬚部位的叫作「鬢瘡」、「燕窩瘡」等。
毛囊炎還有深毛囊炎、淺毛囊炎以及急性和慢性的區別。毛囊炎容易出現在抵抗力比較弱、患有瘙癢性疾病或者慢性呼吸消耗性疾病的人群中,發作時一般表現為針尖到粟米大小紅色的毛囊性丘疹,中間有毛髮穿過,周圍繞以紅暈,在感覺上為局部性瘙癢或者輕微疼痛。毛囊炎一年四季都可能發作,而以夏天溼熱時節最為普遍,部分患者甚至出現反覆發作的情況。
中醫認為毛囊炎主要是溼熱內蘊,外受熱邪,燻蒸肺系,蘊結肌膚,鬱久化熱,熱盛肉腐成膿,膿毒流竄,相互貫通。或素體虛弱,衛外不固,外感熱毒;或因皮膚不潔,復遭風毒侵襲,風外搏結所致。當外界氣候出現變化或者是人體運動出汗時,就需要採取相應的行動來調節體溫,此時病邪最容易侵入體內。
皮膚作為人體和外界之間的屏障,需要抵禦六淫(風、寒、暑、溼、燥、火)的侵襲,倘若病邪通過皮膚進入到血液或者津液中,再通過它們進入到毛囊,就可能引發毛囊炎症,此時患病與否直接取決於人體免疫力的強弱。而口鼻作為肺臟的門戶,而肺臟與毛囊相表裡、相貫通,所以病邪也很容易從口鼻經過肺臟而入侵毛囊引發機體病變。因此,提高人體免疫力以及保持環境衛生清潔都是比較實用的預防毛囊炎的方法。
症狀表現
中醫把毛囊炎主要分為四種症型:
①熱毒夾溼型。其症狀主要表現為紅色丘疹及小膿包,自覺輕度瘙癢或者疼痛。可伴有疲乏不適,口乾渴或口苦等症狀。舌質稍紅,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或弦滑。
②血瘀型。其症狀表現為皮疹反覆發作,持續時間比較長,疹色暗紅,自覺輕度疼痛。可伴煩躁,胸悶或者腹脹不適等症狀。舌質黯紅或紫紅,或舌尖邊有瘀斑,舌苔少,脈弦澀。
③氣血兩虛型。多表現為皮疹反覆發作,持續時間比較長,疹色淡紅。可伴有面色光白,氣短,神疲乏力等症狀。舌質淡,少苔,脈細或細弱。
④腎陰虛型。主要表現為皮疹反覆發作,遷延日久,可伴有耳鳴,腰酸腿軟,煩躁不安,夜睡難寐,口乾等症狀。舌質紅,少苔,脈細。
【灸療案例】
1.隔蒜灸治療毛囊炎
治療方法:取大蒜10片,置於各瘍面上,放上艾絨各灸5壯,不予敷藥,隔天複診。治療結果:獲痊癒。
2.針灸治療毛囊炎、癤腫(25例)
治療方法:毛囊炎一般面積較大,首先用鹽水清洗、酒精消毒後,使用梅花針叩刺,以病灶集中、癢痛明顯處為主,爾後加拔火罐,若出膿血快、多,則拔罐時間宜短,反之可長,再用酒精擦洗後用艾條迴旋灸30~45分鐘,本組病例3日治療1次。癤胂常為單個或幾個,可用三稜針對準癤腫中央迅速點刺,擠按,而後拔火罐5分鐘左右,再用一指禪施行局部揉按,本組1日治療1次。
治療結果:治癒23例,有效2例,總有效率100%(治癒:症狀消失,不留瘢痕或於毛髮脫落處形成點狀或小片瘢痕。有效:局部膿腫消失而稍有癢痛症狀出現。無效:症狀未見明顯改善者)。
【補充說明】
要注意皮膚衛生、避免搔抓以去除誘發性因素;不可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提示:此文僅供學習參考,不構成灸療建議,務必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