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奶瓶、奶瓶刷
網上都說準備2個奶瓶,但如果堅定母乳餵養,基本1個奶瓶就足夠,以備不時之需。多準備也不要緊,早晚用得上。出生的時候,可以用小勺餵水或者餵奶,儘量不要過早使用奶瓶,避免乳頭混淆。
2、矽膠小勺
早期給孩子餵水、餵奶會用到,哺乳開始基本就用不到了,留著後期加輔食用,最好帶到醫院去。
3、小罐奶粉
以防母乳不足,所以可根據母乳情況再買大罐。但其實如果順產,產奶很快,剖腹產的話,一般3天左右也有奶了,所以準備一小罐奶粉即可。
4、和尚服、厚被子
根據住院病房的溫度,孩子不要穿太多,一定別熱著、捂著,脖子處如果摸著潮溼就是熱了,一旦熱的時間長了,孩子煩躁,也會容易長溼疹和痱子。
5、浴巾
在醫院,會每天給孩子洗澡,準備浴巾和乾淨的換洗衣服。
6、嬰兒尿不溼
出生前可以囤NB和S各2包,根據寶寶體重情況再購置。像如意比較胖,2包NB足夠了。網上有很多可以領試用裝(關注品牌的微信公眾號或者天貓U先試用),京東、天貓經常有尿不溼的活動。尿不溼一定要勤換,才是寶寶不紅屁股的基礎。
7、棉柔巾
我在懷孕時還區分不清楚紙巾、柔紙巾、棉柔巾的區別,但幾乎最後所有的寶媽都會對這些頗有心得,也的確在有孩子後經常用到。棉柔巾是乾濕兩用的,有點像洗碗布,使用非常方便,每次寶寶拉屎擦屁屁、或者洗臉臉,取幾張沾水,用完就扔。一般4-5天/包,不做活動適合大約8-9塊錢/包,其實也挺貴的,一般活動時可以3-5元/包,所以遇到活動多買點,我也是用過很多試用裝,還模仿小紅書自己在家做實驗,的確從軟硬程度、吸水度上會有一些不同,但我個人覺得從我日常的使用頻率上及用處上,這種區別遠不如價格區別對我意義更大,所以還是買經濟實惠的。
8、柔紙巾
柔紙巾還是紙巾,就是更加細膩輕柔的面巾紙,適合寶寶使用,用過柔紙巾後,以往的抽紙真的感覺粗糙。各個品牌的確略有差異,不過孩爸一般分別不出,但我還是願意用寶寶的柔紙巾,不掉屑又很柔軟
9、溼巾
網上很多寶寶專用的溼巾,倡導無酒精等等,但是儘量少用。我至今未給孩子用過,溼巾擦拭孩子皮膚,很容易皮膚患病。
10、護臍貼
寶寶洗澡的時候用上一貼,臍帶掉落了就不用了。
11、潤膚乳
一定要給孩子做好保溼,寶寶皮膚嬌嫩,外界的汙染會導致寶寶身體屏障出現損害,激發各種溼疹等皮膚問題,等後面我會專門寫寶寶皮膚問題的文章,因為有了孩子才發現,孩子皮膚問題要比什麼感冒發燒、嘔吐腹瀉發生頻率更高,更讓寶媽煩惱。
12、護臀膏
每次擦屁屁後,可以在屁股上薄塗凡士林預防紅屁屁,如果已經紅了,可以使用醫院開的氧化鋅。這2種都經濟大罐,我個人覺得比護臀膏更好用。
13、指甲剪、電動指甲磨刀
新生兒指甲長得特別快,而且願意摳臉,所以需要每天為他剪指甲,嬰兒的指甲剪刀雖然很小巧,但是新生媽媽還是不敢下手,推薦使用電動指甲和指甲剪雙管齊下。
14、消毒鍋、恆溫調奶器
現在有單一的消毒鍋,也有消毒、烘乾鍋,還有消毒、烘乾、暖奶一體鍋,調奶器一般是為了衝泡奶粉方便,水溫控制在45度,這類產品可以根據後期餵養形式及奶量在做補充。
15、液體痱子水
給孩子用的痱子粉,不能使用粉狀的,容易讓孩子吸進去,一般都推崇液體痱子水,但是親自試用,如果真得痱子時作用不是很大,頂多有點預防效果,目前閒置。
16、一次性隔尿墊
33*45尺寸夠用,孩子每次拉尿猝不及防,可能你剛解開紙尿褲,隨手取新的時候,他就又拉尿了,所以穩妥起見,換紙尿褲的時候放一張隔尿墊。
17、嬰兒撫觸油
使用頻率不高,一般和老人一起帶孩子,都很怕孩子凍著,所以洗完澡都會著急穿衣服,來不及真正撫觸。但隨著孩子日漸長大,每日塗抹護膚霜已經是做撫觸,撫觸油只是工具。
18、洗髮液、沐浴液
買了一大瓶二合一的,但是使用頻率不高,一般醫生建議,每周洗澡2-3次,而又不需每次使用,一般還是清水給寶寶洗澡。
19、嬰兒衣物清洗液/皂
孩子要有專用的洗衣皂,一般都推薦保寧的,韓國品牌,味道的確挺好聞的。
20、寶寶洗澡盆
可摺疊浴盆,節省空間。現在外賣很多孕嬰店可以給寶寶洗澡、遊泳、撫觸等等,價格單次在50-80元不等,一般流程就是先遊泳、再洗澡然後撫觸。但是我個人覺得,寶寶太小了,每次出門都不是很方便,而且外面的衛生狀況也不好一概而論,其實這些遊泳洗澡都可以在家進行。至於孩子是否要遊泳,也眾說紛紜。如意因為很喜歡水,所以我買的特大號洗澡盆,全部打開可以遊泳,如意玩的挺開心的,雖然很費水,但是在家還是方便。
21、寶寶用盆
給寶寶洗臉、洗屁屁、洗衣服最好都有專用的盆,我特意買的摺疊盆,尋思省空間。但是這2個盆使用頻率很高,每天都要最少用到4-5次,所以折不摺疊意義不大。
22、棉花棒
使用頻率較高,準備孩子用的棉花棒,比較小巧。
23、酒精或碘伏消毒液
給寶寶臍帶消毒所用,包括卡介苗的傷口,酒精碘伏二選一即可,一般用碘伏。
24、生理鹽水滴鼻液
新生兒鼻子如果鼻塞可以用生理鹽水滴液,刺激鼻膜打噴嚏,就把髒東西打出來了,或者用熱毛巾敷鼻翼,總之不能用棉籤摳,太小的孩子也不要吸鼻器。還算好用,但每次給孩子滴,孩子都會哭,所以我後面也很少用,儘管看孩子鼻子裡有東西,我的強迫症總想去摳出來,但是養孩子才知道,不哭是王道,其他不重要。
25、尿布臺
據說很實用,方便換洗尿布,省的彎腰,但家裡地方有限,目前還沒置辦,可以等寶寶出生在做考慮。而且我家寶寶屬於流動人口,臥室、客廳、大床、沙發,所以尿布臺也不適合。
26、體溫計
水銀溫度計最準,但小孩容易亂動有危險,很難配合那麼長時間測溫,網上一般都推薦耳溫槍、額溫槍,不過品牌較多,吐槽居多,測量差異較大,但的確方便。所以還是電子的和水銀的兩種都準備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