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諧音的關係,11月22日在日本被稱為「恩愛夫妻日」。
每年都會評選出理想夫妻榜單,今年中國觀眾熟悉的山口百惠與三浦友和夫婦連續15年蟬聯榜首。
在這一天,日本各相關行業也會推出酬賓活動。
東京青山匯聚多家精品花店,是東京有名的時尚街區。
在日本的「恩愛夫妻日」,花店的生意都非常紅火,除了最常送的玫瑰花之外,店員告訴記者,今年由於大家居家時間增多,種在花盆裡可以養很久的花都很受歡迎。
除了實體店,各種網絡平臺也推出網上訂購鮮花、禮物送上門的服務,藉此來表達問候的需求也明顯增多。
不僅是鮮花,青山也是東京人氣婚慶場地,婚紗、珠寶店較為集中的地區。
今年疫情持續下,日本的婚慶行業受到極大衝擊。僅3-9月,就有約17萬對新人延期或取消婚禮,婚慶行業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79億元)。
因此以「恩愛夫妻日」為由頭,許多珠寶店推出婚戒特價、個性定製等優惠活動。婚慶場所也發揮場地優勢,開設夫妻日拍照、特別晚餐等服務來增加收入。
最新調查顯示:
日本約兩成夫妻認為,疫情讓夫妻關係有所改善。
約六成夫妻表示,居家辦公增多使得夫妻之間有了更多時間交流。但是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的人口調查發現:
日本18-39歲女性中不結婚、不戀愛的比例近20年間不斷攀升,目前這一比例已經突破4成。低收入、沒有正式工作的人群中不婚戀的比例相對較高。
為此,日本政府設置了新婚補貼,幫助年輕夫婦支付搬家、租房等初期費用,避免因經濟原因而推遲婚期。
明年開始,還將進一步放寬年齡和家庭收入等條件,補貼金額也將從目前的30萬日元提高到6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8萬元)。
由於這項制度需要各地政府也負擔部分費用,目前僅覆蓋了日本15%的地區。更有觀點認為,僅憑支付一筆補貼,很難從根本上解決日本社會的不婚現象,效果有待觀察。
其實不僅是日本,在我國成年人單身人數也是逐年攀升。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而且超過7700萬的成年人是處於獨居的狀態,預測到2021年人數將上升到9200萬。
年輕人尤其是女性,為什麼結婚或戀愛的欲望越來越低?
1、現代科技生活快捷便利,單身生活愜意舒適,不願打破平衡。
「今天周六不上班,小雨無風溫度舒適,一人在家生活愜意,看看書和視頻,吃吃零食,這樣的生活還需要另一半嗎?」 這是一位28歲的女性網友對自己單身生活的日常描述,也是國內不少獨居或是單身年輕人的縮影.因為現代生活科技發展迅速,只要人手一臺智慧型手機,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各種吃喝穿用,還不需要顧及他人的想法,或是看他人眼色,自己怎麼舒服就怎麼來,多愜意多享受呀.
雖然兩個人在一起可以分享快樂與喜悅,但是一個人也有屬於自己的精彩,還能避免兩個人因意見不合而發生矛盾與爭吵.很多單身獨居女性不願打破這樣的平衡,覺得自己開心快樂最重要,其他的則順其自然.
2、「相愛總是簡單,相處太難」,人心浮躁,沒有沉下心好好經營感情與婚姻的決心與毅力。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快導致很多人都特別焦慮,對待感情也是心浮氣躁,不太願意用心經營,感情也如同快餐式地,吃完就走用完就扔,似乎沒有留戀與不舍.習慣用金錢或利益來堆砌情感,把愛情和婚姻變得複雜不純粹,更不願意以心換心.
雖然我們打從心底羨慕那些相濡以沫幾十年依然伉儷情深的老夫老妻,但是我們卻沒有他們那份淳樸踏實的心去好好經營與另一半的相處時光.
3、負面社會新聞層出不窮,恐懼婚姻和戀愛對女性造成的傷害。
因為近年來的社會惡性事件與負面新聞層出不窮,比如杭州來女士失蹤案件,四川網紅「拉姆」被前夫潑汽油燒得面目全非,上海男子殺妻焚屍案等等,而很多女性無辜失蹤或死亡最終都發現並非意外,罪魁禍首無一例外都是自己曾經的枕邊人或是親密的愛人.
女性恐懼這樣的婚姻或戀情,害怕自己遇人不淑,無法慧眼識珠遇到人渣,恐懼自己的一生被毀更有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因此她們對於未知的婚姻與感情越來越沒有信心。
4、女性獨立自主意識越來越強,喜歡靠自己,寧缺毋濫,不願意將就。
現代女性獨立自主意識普遍增強,比起為了結婚而結婚,為了戀愛而戀愛,她們更願意通過提升自我,讓自己變得更好去遇見那個適合她們的另一半,而不是為了滿足父母或是他人眼中的標準,也不願意將就自己,因為本著寧缺毋濫的態度與原則,想要戀愛或結婚的欲望也會變得沒有那麼強.
同時她們也更在乎自身的感受與需求,通過經濟獨立精神獨立讓自己的內心世界變得強大.反觀那些為了父母與家人,覺得自己年齡到了就該找個合適的人戀愛或是結婚,缺乏一定的感情基礎導致最後婚姻生活沒有那麼如意,經不起生活的一地雞毛,更經不起考驗與打擊.
而有些女性婚後因經濟或精神方面太過於依賴另一半而無法讓自己及時止損,即使身體受到傷害,生命受到威脅仍無法與傷害他的人分離,也讓她們在婚姻中變得愈發沒有尊嚴,沒有了自我.
來源:央視財經、北川在線
編輯:陳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