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文章,我們講到了城市夜景的一些拍攝方法,但是由於〔夜景〕視乎與我們手機天生不符,前期再怎麼注意,拍出來的照片多多少少也會存在瑕疵,很難達到我們想要呈現的效果,那針對一系列存在的問題,看完今天文章,相信大家都會迎刃而解。
當然,開始講述今天知識點之前,先要給大家說說前期跟後期兩者之間的關係。
前期和後期
對於這兩者的關係,一直都在爭論不休。其實很大程度就是很多人都會太過於強調後期技法,忽視前期的重要性。而我會認為:
「前期是譜曲,後期是演奏」
這就話很巧妙的點明了前期跟後期兩者關係。最終照片的氛圍和情感,需要演奏時的即興發揮,也就是後期的感性塑造。不過後期也離不開前期拍攝所形成的基底,演奏也是基於譜曲之上的。
簡單來說,後期呈現的最終高度,完全是由前期來決定。所以下次再見到「攝影最重要的就是後期」這類消息時候,你就可以一笑而過了。
明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那就可以進入我們今天的正題啦。
關於後期
為什麼要後期,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手機拍攝夜景存在的局限性。
①弱光環境下,光線不足、複雜光源的幹擾和感光元件的噪點,給拍攝出畫面乾淨、焦點清晰、色彩還原準確的手機作品帶來很多困難。
②在夜景或弱光環境下,手機拍攝的照片色彩還原能力會大受影響,經常會遇到偏色嚴重的情況。
所以得出,夜景後期最重要兩點:展現顏色、降低噪點。
原圖
後期
分析差異化
上回文章說道,我們拍攝夜景的最佳時間點是日落後的一個小時之內,此時天空未曾完全變黑,自然光線依舊不錯,在天氣好的時候天空色彩也最為豐富。這種還處於明亮的狀態下,存在的色彩也會比較多,顯得雜亂。所以我們在後期之前首先要對畫面進行顏色分析處理。
下圖照片是運用OPPO Reno4 Pro夜景模式下拍攝的原圖,可以看到在夜景模式下出的成片,細節還原好,噪點比較低。在後期中,我們只要抓住畫面主體顏色進行處理強化,增加燈光亮度效果,達到展現顏色,突出光。
原圖中主要顏色分布有藍色,黃色,紅色三原色組成。
紅黃藍這3個顏色,分別在色彩的對比色上,如物理原理上的鐵三角關係,只要一起出現,這個配色就是非常穩固,如果不是亂來,基本上不會出現難看的時候。
三原色
總結:在畫面中存在多種顏色關係時候,找出對比色系,後期進行強化處理,弱化不必要幹擾的顏色,達到畫面協調統一。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畫面整體顏色單一,不存在強烈的冷暖對比顏色,面對這樣的照片,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明確整體顏色關係。
上面原圖中顏色分布情況,主要是以冷色系存在。
在同類色中,對這樣類型的照片進行後期時候,首先要明確其畫面中最主要顏色。看上圖佔據大部分的是天空的紫藍和水面的深褐色,兩者選擇,肯定是以藍紫色為主色調好一些,因為這兩者結合,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安靜、潔淨感覺。
由於畫面中存在一部分綠色,為了迎合整體色調,後期處理可以改變其色相,變成藍色,最終達到更加統一協調。
後期步驟
上面我們分析了照片原圖存在的不足,接下來就是對症下藥進行後期處理時候啦!
示例①
調色重點環節:
1.RGB曲線調整,強化對比,突出畫面中心建築群質感
2.hsl工具,加強紅黃藍三種顏色亮度,飽和度
3.色調分離,給高光加暖色,陰影加冷色
4.消除噪點
本次後期的軟體,依舊用到Lightroom進行處理。
1.
影調調整
第一:提高曝光,讓畫面整體變亮;增加對比度,進一步加強細節,目的為了突顯城市建築。
第二:降低高光、白色色階,避免天空和畫面最亮部分過曝失去細節。
第三:增加陰影和黑色色階,目的減少畫面黑色部分,還原暗部細節。
為了進一步增加畫面建築的質感,我們還利用RGB曲線調整工具,拉出s型,再次加強對比。
利用紅色曲線,高光部分提上加入暖色(偏紅),陰影往下加冷色(偏青)。
利用綠色曲線,陰影部分往下加入冷色(偏紫)。
2.
色彩調整
接下來是重點了,加強紅色橙色黃色明亮度,讓畫面的暖光更突出,整體色相偏紅。
降低天空藍色飽和度,去除其餘色系飽和度。
色調分離工具給高光加入暖色,陰影加入冷色,形成更強烈冷暖對比關係。
最後來到重點,增加消除噪點部分,使之畫面更加柔和細膩。
最終後期成片如下
對比色調
然後利用複製粘貼工具,把預設套入其他照片中,進行微調,就可以完成統一的系列組圖啦。
示例②
調色重點環節:
1.RGB曲線調整,強化對比,突出畫面中心建築群質感
2.利用色溫和hsl工具,把畫面整體顏色偏向藍
3.色調分離,給高光陰影加入冷色
4.選擇性局部工具,對珠江水面進行二次上色
1.
影調調整
第一:提高曝光,讓畫面整體變亮;增加對比度,進一步加強細節,目的為了突顯城市建築。
第二:降低高光、白色色階,避免畫面最亮部分過曝失去細節。
第三:增加陰影和黑色色階,目的減少畫面黑色部分,還原暗部細節。
為了進一步突出畫面建築的質感,還可以利用RGB曲線調整工具,拉出s型,再次加強對比。
利用綠色曲線,陰影部分往下加入冷色(偏紫)。
2.
色彩調整
減少畫面暖色飽和度。把冷色系色相全部偏向藍。
通過色調分離,給高光陰影加入冷色(偏藍)
3.
局部調整
在選擇性局部工具,利用徑向選擇把水面部分選出,降低其顏色飽和度,目為了去掉原本褐色成份,在通過色溫往左加入藍,進行再次上色,目的讓畫面整體偏向藍調。
一小部分細節調整通過畫筆工具選出,如上操作處理。
最終後期成片如下
冷色調
兩組後期的照片,雖然色調不一樣,但是對於畫面前期分析,對顏色的梳理,都是一致的。這樣的做法不單單只應用於城市建築,還可以對風光,人文,人像等題材進行剖析。明白畫面存在的大關係,對於後期,那就簡單很多了。
最後還是那一句,對於色調的處理每個人都存在審美偏差,多少會有個人的偏好在裡面,也沒有標準的美學量化,數值還是僅供大家參考。具體到每一幅圖上仍需我們多滑動調節按鈕,尋找最符合自己審美的色調感覺。不必要記參數,學會分析畫面和明白修圖思路才是學習重點。
黑金色調
以上就是今天文章的全部內容,你學會了嗎?
如果你喜歡這些調色乾貨文章,想要了解調色詳細操作,記得給我點點讚評論留言,同時分享給更多喜歡攝影的朋友哦,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