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辦公室進進出出的人,談論著聽著不懂的專業詞彙,忙碌的同事和清閒的他,像是同一幅畫框的兩幅場景,一邊熱火朝天,這邊秋風落葉。面對一切都是陌生的環境,他有些沮喪,本是一腔熱血,卻無處可施。
我相信這是絕大部分畢業生才到工地的情況,沒人理你,沒人帶你,像一個傻子一樣,端坐在辦公桌上,對著看不懂的圖紙發神。
其實不止你一個人是這樣表現,我們來看看知友們的遭遇:
所以大家的問題也是大同小異,也就是說「畢業實習到工地,沒人帶,我們自己應該怎麼辦?」,對於這個問題學長還是很有發言權的,畢竟我也是一步一步這樣走過來的,那麼我總結了一下四點,希望能夠對同學們有幫助。
01「從動物園到野外」
在家被家人們呵護,在學校被老師照顧,習慣了被動接受。
學生氣太重的人,總會在潛意識中覺得自己應該是「被幫助的人」
有一次和同事吃飯聊天時談到實習生,他臉上充滿了哭笑不得表情,忍不住給我們分享了一個故事。
他們部門最近來了一名實習生,才畢業的小女孩,面試的時候他也參與了,覺得這小女孩還不錯,說的天花亂墜的,有模有樣,於是就把她留下了。
他把手上做好的諮詢報告給這位實習生,拿了一份出版過的報告,給她交代清楚了,「格式就和出版過的報告一樣,內容不用管,列印出來,蓋好章,我中午回來拿。」說著就去開會了。
心想著下午就拿著報告送到業主那裡就可以直接上OA平臺了,但回來之後就傻了眼。
那小女孩就在電腦前坐了一上午,啥都沒幹。這是同事十分詫異就問她了「咋沒列印報告呢?」
小女孩說到:「王哥,這個頁腳的頁數我弄不來,你也沒教我,所以我就想著等你回來教我怎麼設置。」
大家默默的放下了筷子,相視一笑。讓人覺得有點幼稚,又有點好笑。本來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而且給了模板,依著葫蘆畫瓢。就算學校沒有學過,百度一下也能很好的解決這樣的問題。
最後的結果卻是,根本就沒有做,而是等著人來教,這就是典型的被動接受。
動物園的動物被餵食,野外的動物主動覓食,你準備好野外生存了嗎?
02「尋求幫助是一門藝術」
這時候有小夥伴要提問了,你叫我主動一點去問,當然可以,但是前輩又忙,又不是沾親帶故的,為什麼要教你呢?
其實這個問題還是提的很好,現實的確是這樣,比如你有一個鋼筋錨固問題需要請教前輩,可是前輩直接給你說規範上有,自己去查,前輩這樣回答也沒有毛病,畢竟答案就在規範上,只是你自己不熟悉,哪本規範,怎麼翻你也不知道。
這時候就需要前輩耐心的指導,如何優雅的尋求幫助也是一門藝術。
本質就是價值的互換,達到互利的結果。
想要獲得別人的指導和幫助,不要直接去求他,而要主動申請幫他完成某些工作。
如果你直接跑去問人家:「你願意成為我的老師嗎?」他們通常會覺得你很奇葩。其實,你可以這樣去溝通:「我能夠來幫您做一些工作嗎?這樣前輩就會覺得這小夥挺會來事的。
我們來分析一下,你主動幫前輩做事情,做的是前輩的活,說明前輩可能忙不過來了,這時候你去問他怎麼做,他當然會全心全意的幫助你,因為幫助你,也是在幫自己。
這就是雙贏的局面,你需要的也學會了,前輩的東西也做出來了。
記住一定是有價值的東西,才值得被交換。
03「給自己一點時間」
這是一個「忙碌崇拜」的時代,大街上每個人都步履匆匆,但是每個人又仿佛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往哪裡奔跑。
「昨天上午來的工地,修整了一天,今天下午去工地溜達,也沒人帶,感謝啥也沒學到」
「來公司一個多星期了,天天讓我看規範,都沒項目做,我該繼續嗎?」
「看了一個月的圖紙了,也沒有實際操作過,也沒有方向,感覺很迷茫」
.........
這些話的字裡行間都透漏著一個信息,我想最快的速度提升業務水平。
這樣的想法很好,因為你開始對時間有危機感了,但是,這又會有一個萌新的通病:浮躁!
這不怪大家,吃著一個月長成三頭六臂的肯德雞,三個月就能出欄的飼料豬,總想著把自己成長的時間極度壓縮。
可是大家想過這樣健康嗎?
一個房建的項目最短也得2~3年,你連一個項目從開工到竣工都沒有完整的經驗,那又如何能學的會呢?
「越老越吃香」---這是大多數對土木行業的評價,其實大家還忘了一個職業,那就是神聖的醫務工作者。
學歷最的本科都要讀5年,醫學競爭壓力又大,一般都會去考研,然後各種進修,可能30歲都還在讀書。
救死扶傷,責任重大,沒有時間的積累,如何能披上白大褂?
所以給自己一點時間,改掉浮躁的毛病,沉澱下來,穩穩噹噹走好每一步。
04 總結
說了這麼多,那我們怎樣去實踐呢?
先從思維的轉變開始,接受自己已經不是學生的事實,在野外就要學會叢林法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主動尋求幫助,實現價值互換,達到雙贏的局面,再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成長,只有地基做的牢,那麼蓋的樓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