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小城市都會獨屬於這個城市的印記,現今各個城市留有一條古街仿佛也是標配,是一個地方的特色。來到一個城市,必須要做的事就是要去一個城市的標誌性的古建築遊覽。雖然全國上下的古街很多,但三坊七巷在福州的地位卻是舉足輕重。
福建人常說,到福州沒有去參觀三坊七巷,就等於沒到過福州。在走過這裡的大街小巷後便知道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假。三坊七巷是福州這座千年古城歷史文化的精髓,它見證了福州的歷史,濃縮了福州的人文薈萃。三坊七巷有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接四組成,因而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自唐季五代以來,這裡古老的坊巷格局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中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
這裡保存著200多座古民居,是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築博物館」。這裡曾是歷代儒林學士人文薈萃,是文化名人和社會名流的聚集地,可謂「人才濟濟」,所以這一帶故居眾多這其中,三坊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七巷分別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和吉庇巷,此外還有一條南后街。
衣錦坊為三坊中的第一坊,坊中有清代嘉慶年間進士鄭鵬程的故居,保留著現今福州唯一的一座水榭戲臺。文儒坊為三坊中的第二坊,因歷代文儒輩出而聞名,近代著名詩人陳衍的故居即在坊內。光祿坊擁有近代著名小說翻譯家林紓的故居,作家鬱達夫流寓福州時,也曾居住於此。「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人傑地靈,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裡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
三坊七巷有中國城市裡仿製活化石的美稱,方向縱橫,石板鋪地,白牆青瓦,房屋精緻。行走在深深的巷子裡,仿佛可以聞到書香門第飄溢出的書香墨。為門房上的木雕圖案,線條飄逸,門扇的窗花紋路流暢。
那巷子裡鬱鬱蔥蔥的古木,別致的封火牆,這些獨特的歷史建築承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和作用。時至今日還能看到三坊七巷的原貌,實在是一件幸事。
走在三坊七巷,仿佛走進了風煙瀰漫的歷史畫卷,似乎這裡的每個小巷、每條石板路都在訴說。三坊七巷的美,美在粉牆黛瓦的素雅,美在亭臺軒榭的精緻;美在青石小徑的幽靜,美在青磚古木的厚重。
一條條小巷、一戶戶人家、一扇扇大門,迎面走來一個又一個足以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風雲人物,這是一個曾經極富傳奇色彩的地方。對這片熱土在遊覽之後對它有了更多的敬畏與更深的景仰。
每堵馬頭形的白圍牆、每一座被歲月風雨浸潤洇染過的老屋院落都是有生命的,都在向我們這些晚輩來訪者娓娓講述一個悠遠動人的故事。
如今,即使當你踏著石板路,觸摸著這一片土地,也很難想像它的過去以及它所經歷的事 。在三坊七巷幽深的小路上漫步,仿佛穿越回了那個無數故事發生的時代,歷史,在這裡靜靜地濃縮和訴說,徜徉其間,人的心靈飄飄渺渺,從今走到了古,又從古走回了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