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形成

2020-12-18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王立彬)以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管護修復為目標,我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形成。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17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說,十三五時期,我國生態保護修復法律制度加快完善,完成森林法、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沙治沙法、土地管理法等修訂;加快推進礦產、草原、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保護、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空間規劃及長江、黃河保護等修法立法;出臺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自然保護地體系、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嚴格管控圍填海和天然林、溼地保護修復及林長制等文件。

他說,目前我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形成,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和鄉村規劃抓緊編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管控規則明確並開始評估調整,陸地、海洋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需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入紅線,應劃盡劃、應保盡保;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全面禁止圍填海,我國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規則、制度、機制初步建立。

據介紹,目前我國國土綠化行動深入開展,生態保護修復重點專項行動和工程成效明顯,生態修復市場化投入機制開始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加強。據國家林草局副局長劉東生首次透露的數據,目前我國森林碳儲量達92億噸,年均增加碳儲量2億噸以上。森林與草原、溼地碳匯等一起,為應對氣候變化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完)

相關焦點

  • 多規合一 北京市確立「三級三類 四體系」國土空間規劃總體框架
    2019年5月9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的18號文件明確提出,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
  • 阿勒泰地區全面推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逐步實現「多規合一」工作布局
    自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自然資源部提出逐步建立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工作要求以來,自治區確定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分別作為地(州、市)級和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之一,按照先行先試的原則,地區全面展開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
  • ...希望杭州為全國「多規合一」後的國土空間規劃提供創新樣本
    與國際先進城市對標,杭州在綠色發展上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昨日舉辦的論壇上,杭州市國土空間總規杭州編制團隊負責人首先結合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時代新要求,以及杭州地方現狀、問題、目標、規律,向與會學者展示了杭州國土空間總規實踐探索的思路。「我們立足杭州地理特徵和主要災害風險,開展『雙評價』,明確底線,構建全域空間保護格局。」
  • 張險峰:國土空間規劃的半程體會與思考
    建立在多規合一基礎之上的國土空間規劃就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以多規合一探索為前奏的國土空間規劃改革歷程,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多規合一探索和政策的儲備期。第二階段,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出臺及其實踐的探索期。這個階段的標誌是以18號文為節點,以多規合一為基礎的國土空間規劃,真正開始了一系列在新語境下的實踐探索。在此過程中,三調結果不斷推遲,市級規劃指南幾易其稿,國家規劃尚在襁褓中,足見空間規劃之難,需要解決的問題格外的艱巨。那麼到底難在哪裡?
  • 「多規合一」以高質量規劃推動高質量發展
    5月29日,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局獲悉,為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在上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市政府的積極部署下,《湛江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編制工作已於2020年5月全面啟動,這標誌著湛江市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海洋功能區劃等空間規劃即將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逐步建立形成「多規合一」的規劃編制審批體系、實施監督體系、法規政策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
  • 汨羅以國土規劃整合多規,為未來發展謀足空間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5月28日,汨羅市委書記喻文主持召開會議,專題調度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生態紅線劃定、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等工作。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舒文治參加。會議強調,要找準汨羅發展定位,充分吸收長望瀏寧先進經驗,結合自身實際,以產業建設為重點,建立完備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為汨羅未來發展謀足空間。要以高度前瞻性做好交通廊道規劃和各大交通要道沿線產業規劃,進一步突出融長主線;緊扣多規合一,突出產城融合,做好城市總體規劃,促進城市空間科學合理利用。
  • 鶴壁市「並聯審批」「多規合一」工作經驗獲全省推廣
    「多規合一」工作經驗也獲全省推廣  除了「並聯審批」工作經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推行的「多規合一」工作經驗也獲得了全省推廣。作為全國首個國土空間優化發展實驗區,鶴壁市實行的「多規合一」規劃方法近期得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認可,認為這種「多規融合」的思路和模式具有示範帶動作用。
  • 我國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將採用統一分類標準
    澎湃新聞記者從自然資源部舉辦的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將採用統一的分類標準。為履行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等職責,自然資源部研究制定《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分類指南》),並於近期頒布試行。
  • 自然資源部履行「兩統一」和「多規合一」職責
    自然資源部履行「兩統一」和「多規合一」職責出臺《分類標準》可切實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郄建榮隨著《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分類指南》)莊少勤說,自然資源部決定將分類名稱改為《分類指南》,從打通「兩規」、打通陸海、到打通調查、規劃和用途管制等國土空間各環節管理,最終形成了覆蓋全域全要素全過程的統一的用地用海分類。據介紹,《分類指南》適用於從國土調查、國土空間規劃到用途管制,並延伸到土地審批、不動產登記等工作。
  • 自然資源部發布會解讀《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
    為切實履行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和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評價和確權登記制度,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自然資源部按照機構改革的新要求,在認真總結有關分類標準實施情況、充分汲取地方實踐經驗、廣泛徵求和聽取有關部委、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
  • 國土空間規劃城鎮空間格局_2020年國土空間規劃城鎮空間格局資料...
    【新城鎮化 精明增長】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基本已經由量的城鎮化向質的城鎮化轉變
  • 自然資源部通報《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
    為切實履行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和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加快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評價和確權登記制度,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自然資源部按照機構改革的新要求,在認真總結有關分類標準實施情況、充分汲取地方實踐經驗、廣泛徵求和聽取有關部委、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並於近日發布試行
  • 《大連市國土空間規劃條例》明年實施
    明年開發商在"拿地"時,將會在地塊信息看到"規劃條件"。2021 年 1 月 1 日起,《大連市國土空間規劃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正式確立國土空間規劃法律地位之後,國內率先出臺的相關地方法規。
  • 隆陽區先行開展20個「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規試點編制
    「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是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加強村莊建設管控的有效手段,是鄉村地區國土空間規劃傳導最後一公裡的重要保障。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將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試點編製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關於鄉村振興和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戰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區範圍內擇優選取20個村(社區)作為試點開展編制工作,計劃2021年前編制完成,以點帶面做示範,為下一步全區各鄉鎮編制村莊規劃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範本。
  • 市縣國土空間規劃指南下載_2020年市縣國土空間規劃指南下載資料...
    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建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  這裡將《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的核心內容以簡明圖表方式呈現,方便快速瀏覽。
  • 全國7大區域14家規劃院集結 共話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創新升級
    從2018年中共中央發布《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多規合一」;到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明確頂層設計;再到2020年9月印發《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我國正在逐步建立「多規合一」的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督、法規政策和技術標準體系。
  •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多規合一」「多測合一」助力工程建設...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規劃師唐朝暉就「多規合一」「多測合一」改革措施的具體做法及實際成效答記者問。記者:請介紹「多規合一」「多測合一」改革措施的具體做法,有何實際成效?唐朝暉:「多規合一」是指統籌運用國土空間規劃數據成果,構建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現基於「一張圖」的「多規合一」信息管理和協同審批平臺。在工程建設項目立項前,對項目用地是否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及用途管制要求,通過「多規合一」協同審批平臺進行合規性檢測,建立建設用地項目庫,加速工程建設項目前期策劃生成,快速明確工程建設項目建設條件。
  • 全國7大區域14家規劃院集結 共話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創新升級
    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的達標之年。2020年對於國土空間規劃同樣意義重大。從2018年中共中央發布《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多規合一」;到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明確頂層設計;再到2020年9月印發《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我國正在逐步建立「多規合一」的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督、法規政策和技術標準體系。
  • 金勇章:關注國土空間規劃 就是關注自身的未來和發展
    但這絲毫也不妨礙每一份最終落地的規劃,會對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在新時代新要求下產生的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舉措,也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如何讓公眾更加了解和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並積極參與其中?近日,時刻新聞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湖南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湖南省國土空間規劃學會理事長金勇章。
  • 從自然資源資產產權角度看民法典對國土空間規劃的影響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作為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職責的政府組成部門,在履行「兩統一」職責、組織編制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的過程中,必須認真考慮民法典的規定。各類規劃編制單位在受政府委託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的過程中,也要認真考慮民法典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