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留給說話不累的人
上周五的午飯時間,同事花花突然拿著星巴克的咖啡和三明治到我辦公室,死活要請我吃飯。她知道,我平時喜歡以「工作太忙」的名義躲在辦公室裡吃三明治,社交對我來說是一種消耗。看著她一臉尷尬地出現在門口,我就知道,她有難了。
果不其然,她屁股還沒坐熱,就有人敲門,我正要開口,花花就比了一個手勢,示意我幫她解圍。我走到門外一看,是新來的女同事C來找花花吃午飯,看樣子,花花是在躲此人,我解釋了半天我們有公事要談,那姑娘才悻悻地離開。
花花默默地擦了一把冷汗,鬆了一口氣。我忍不住笑了,終於連公司最好欺負的軟妹子也受不了她了。
C同學是個神人,才來幾個月,就成了過街老鼠,人人都想方設法地躲著她,有時候,中午聚餐,還要分期分批地出門,找個離辦公室好幾站地的餐廳,就是怕被她撞上。
要說這個C同學,從上到下,怎麼看都沒有硬傷,長得不難看,學歷背景不錯,辦事靠譜,為人謙遜,所有見過她的人都覺得她一定人緣很好。可就是沒人喜歡她。
以前,我覺得是個別同事太挑剔,可是和她聊過幾次後,我就懂了,為什麼一向寬容大度的同事一致對她不滿,因為跟她說話太讓人累心。
說一件小事。有一次,她約我吃午飯。這原本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可她就是有本事把簡單的事搞得特別複雜。光是商量在哪兒吃,就折騰了我大半天時間。
我對吃飯很隨意,更何況我覺得同事之間吃午飯,溝通感情比吃什麼更重要,所以全權交給她選擇,吃什麼我都沒意見。可她有嚴重的選擇障礙,選了半天也挑不出一個想吃的。看她糾結的樣子,我就提議乾脆叫點外賣回辦公室吃,清淨又不用等位。
她說好不容易約一次飯,還是要吃點好的。我想想也對,那時候天氣還冷,就建議去吃火鍋,熱騰騰的,挺不錯。她說不好,吃火鍋滿身都是味道,嘌呤又太多,不健康。於是我說,去吃新元素,味道一般,但好在健康。她又說價錢太貴還不好吃。幾個回合下來,所有提議都被她否決了。
本來,我們打算11點半去餐廳佔位,結果,折騰到了12點鐘,所有餐廳都沒位子了,只好買了兩個三明治在辦公室吃。這樣,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又繞回了原點。最後,我連吃飯的心情都喪失了大半。
不只是吃飯,她也經常喜歡找同事們諮詢,而問題往往是誰也無法替她做決定的事。比如到底什麼時候該出國讀書,什麼時候該考慮部門之間的轉換,可每次都是你給了她一個選擇,她總有各種理由來否定你的提議。說來說去,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時間卻大把大把地消失不見。
魯迅先生說:「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特別是在這個沒爹媽可拼,只能拼時間的時代裡,不浪費時間是一種基本修養。我理解她那顆糾結的心,畢竟我也是個經常拿不定主意的天秤座。糾結,無非是為了追求完美,什麼都不敢,又什麼都想要。
每個人都未必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未必能找到一條完美的道路,但是涉及別人的時候,你就得收斂一點,至少不要讓自己的問題困擾別人。否則,當你的朋友該有多累心呀。
我上大學的時候,隔壁寢室有一個姑娘就是那種一開口就讓人不舒服的人,她唯一的愛好就是挑戰別人的觀點,俗話說就是「抬槓」。
有同學在朋友圈發表個什麼觀點,她在下面的回覆都看得我心驚膽戰。同學稱讚某家餐廳的菜好吃,她一定會追一句「哪裡好吃,鹹得要死」。同學感嘆國外的景色多美,她也一定要說一聲「被歧視的時候就不美了」。
大家經常說,和她聊天唯一的感覺就是不在一個頻道,聊不下去。每每有人發表個什麼觀點,她總能拋出一個相反的論點和論據,有時,大家只是隨便說說,她總喜歡爭個對錯。有時,大家認認真真坐在一起討論,她又很容易生氣,你不知道哪句話會挑動她敏感的神經,原本有意義的討論卻變成了毫無意義的爭論。
朋友們評論起和她聊天的體會就是四個字:浪費時間。想想這樣的人真奇怪,你贏了辯論,卻輸了人生,何必呢?
現在的人大多壓力很大,朋友在一起圖的不過是個輕鬆愉快,可有些人就是不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靠的不是道理,而是感覺。在這個充滿壓力和緊張感的時代,不給朋友添堵是一種修養。
現在很多人都在說情商,其實情商高最基本的一種表現就是和你聊天,別人不累。怎麼不累?我有幾點小建議。
一是,不要自說自話。蔡康永說過:「想要扮演一個『最上道』的朋友,一個最高原則是儘量別讓自己說出『我』字。」說話是為了溝通,溝通的目的要麼是擴展認知,要麼是排解壓力。如果,說話的價值小於不說,那沉默才是更好的選擇。
二是,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生活裡,有很多人喜歡不停地提問,又常常糾結於各種選項,看上去是對人生思考頗深,其實不過是心理上的一種逃避。你可以期待朋友幫你權衡利弊,但你不能要求別人幫你做決定。對於那些你必須自己面對和選擇的問題,有時討論是沒有意義的。
三是,不要輸出情緒。朋友經常說,和不成熟的人交朋友會死很多腦細胞,主要因為他們情緒不穩定,說到最後,往往變成了你要安慰他們的情緒。每個人忙著處理自己的情緒都來不及,你還要給別人增加心理負擔,誰會開心呢。
四是,尊重別人的三觀。很多人說,三觀不合的人不適合做朋友,我不太認同。且不說人的三觀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即便是那些三觀明確的人,也會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而改變。生活裡,我們接觸的大部分人是三觀不一致的人。交朋友講究的是氣度,你有自己的三觀,也要允許別人有他們的三觀,才是成熟的交往方式。
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所以人們每天都在努力戒掉那些浪費時間的電子產品和社交網絡。但其實,真的浪費一個人時間的不是無聲的朋友圈,而是每天和你說話的那些人。
你一定不知道自己每天浪費了多少時間在毫無意義的對話裡。而這些對話很大一部分來自讓你說話累心的人。所以,把時間留給說話不累的人,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讓自己變成一個說話不累的人,就是對別人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