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收廢品大爺的身影,也總是能在家裡就聽到他們的吆喝聲。現在,雖說騎著三輪車出來收廢品的大爺少了很多,但是路邊的收費站數量依舊是不在少數。
有時候,我們就會想:「這個工作又累又髒,每天和垃圾打交道,能從中撈到什麼錢?」。轉念一想,如果從事某個行業的人久久不肯換工作,唯一的原因就是這個行業可以賺錢!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隱藏暴利行業」,而收廢品就是其中一個。
一提到暴利的生意,很多人可能都會往違法的事情上想,殊不知,我們平時非常容易忽視的「小本生意」,其實也能賺不少錢。那麼,光收廢品真的就能實現財務自由嗎?有內行人透露:「每月收廢品來個月入5萬、月入10萬還是有可能的!」。
說是實現財務自由,可能有些誇張了,但是在這一行發展鼎盛的時期內,部分收廢品的工資是遠遠高於上班族的。畢竟,目前國內不少上班族的薪水,都難以月月保證在萬元以上。而收廢品這一行業,就能做到。
之前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個事例,或許你就能知道這一行有多麼賺錢了。有一個老漢花了70元收購了一臺舊冰箱,隨後,他將冰箱進行了拆解,一共拆解到了10多斤的塑料泡沫以及其他的塑料廢品。除此之外,還從中拆解到了40斤的廢鐵和一些銅管。
要知道,平時一個舊冰箱,我們說不要就不要了,也沒人會想到進行拆解再拿去賣吧?老漢將舊冰箱拆掉之後,將那些我們看起來是「拆解垃圾」的零件送到了廢品收購站,一共賣了116元。
也就是說,這麼一個舊冰箱,老漢靠著其中的零部件淨賺了46元。雖然這一臺冰箱的利潤就值這麼多,但是在廢品收購站每天進進出出的物件不在少數,為此也是利潤可觀!
不過,做這一行也要注意一點,如果純粹是有空的時候收個廢品,再賣給別人的話,肯定是賺不到什麼大錢的,最好是能建一個收廢品的廠子,形成較為系統的模式。在廠子裡對廢品進行加工分類,然後再賣到更大型的回收站,這樣才能獲得穩定的利潤。
中國有著超14億人口,每天被更新換代、被丟棄的物品都非常多,而收廢品其實就是以著「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從中賺錢的。不過,這一行也不容易做,廢品回收行業是一種綜合資源,只有整合了市場、渠道、人脈、資金等,才能做大做強。
如果你光收廢品但是又銷不出去的話,面臨的可能就是巨大的資源浪費。相反的,如果能和大企業建立合作,那麼企業生產的下腳料和包裝廢料、廢舊設備等,都是很大的資源。另外,如果和當地的拆遷公司、汽車維修站、建築公司有合作的話,貨源充足根本就不用愁了。
但是,現在這一行貌似也不好做了。從利潤層面來講,收廢品的利潤的確是不低的。但是,曾經這一行能賺大錢,現在卻不一定了,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目前「僧多粥少」。
數據顯示,在2003年的時候,全國廢品回收人員只有200萬人,而到了2006年的時候,這一數量就猛漲到了1100萬人,截止到去年年底,從事這一行的人數足足達到了8400萬人!
按理說,我國的廢品存量是完全能「養活」這8400萬人的。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可供回收的廢鋼鐵有1.8億噸,廢紙有6800萬噸,廢有色金屬有600萬噸,廢塑料有3200萬噸……
要說,這些廢品存量肯定是夠這些人來瓜分的。但是,現在有不少廢舊材料都是客戶直接賣給廢品收購站的。而這8400萬人中,很多都是遊走在街頭回收的人員。所以,有絕大多數人還是難以分得這杯羹。
廢品回收雖然是不起眼的行業,但是卻是暴利的,其中的利潤更是無法想像的。而這行的成本也不多,不需要租繁華地段,不需要招聘太多人,只要將廢品打包碼垛、分批發送到各個回收企業就能賺錢不菲的利潤。
如果是了解市場行情的,將有價值的金屬廢品進行儲存,等到利潤最大化的時候賣出去,獲得的利潤就更多了……